香港民主派佔絕對主導的現屆區議會在2019年的反修例抗爭期間選出。過去兩年,尤其在2020年6月底中共強推的“港版國安法”生效後,香港政府修例引入區議員宣誓制度,並對外“放風”說會向不符宣誓資格的區議員追討薪酬,引發共有479名區議員中的超過200人辭職。本週,港府落實區議員宣誓,剩下的211名區議員9月10日起將分批宣誓。拒絕出席宣誓的將喪失議員資格。
2021年5月,親北京建制派主導的香港立法會通過修例,把區議員明確納入“公職人員”行列,必須依法宣誓擁護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區。若區議員的作為違反宣誓規定,將被剝奪議席。
時隔三個多月,緊隨北京指揮棒的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週二(9月7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宣布,會向211名區議員致函,週五起分4批宣誓。
林鄭月娥說,宣誓具法律約束力,區議員必須真誠、莊重,若拒絕出席會喪失議員資格。監誓人也會審視宣誓是否有效,最快即日公佈結果。而不被信納的宣誓會給予申述機會,再由監誓人作出判斷,有需要時監誓人可以徵求進一步的法律意見。
宣誓無效即喪失資格
被指定為監誓人的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在被媒體問到如果區議員宣誓無效,是否會被追回薪酬時,徐英偉說,所有區議員酬金安排是按照《酬津指引》處理,通常民政事務總署會在議員喪失資格當日起,立即停止發放酬金、津貼及開支償還款項,如果過往有不符合《酬津指引》或與區議會工作無關的開支,也不會獲償還。
徐英偉還說:“當中如果任何人涉嫌違法,有需要(當局)會把個案轉介跟進。”
綜合政府消息,香港政府將會根據“負面清單”判斷區議員宣誓是否有效。納入 “負面清單”的行為包括曾支持外國對香港實施制裁、參與2020年反對派初選,或借出議員辦事處作票站、簽署抗爭派立場書,揚言癱瘓當局施政,以及在公眾場合展示“港獨”標語。
此前,港府多次表示會盡快落實宣誓安排,卻遲遲沒有時間表,剝奪議員資格的具體安排也不清晰,引起不少揣測。
以薪津追討為例,2021年7月,媒體曾援引政府消息說,不符宣誓資格的區議員會被追討上任期一年半的薪酬。消息稱,相關區議員會直接收到被取消資格的信件,詳細列出喪失議員資格的原因及行為;若在政府去信前沒有辭職的話,將被追討超過100萬港元。後來消息人士又“放風”說,考慮到大批區議員辭職及立法會議員失去議席的追薪案例,設有和解機制,傾向由2021年5月起追薪,只涉及十幾萬港元。
在消息人士連番“放風”下,香港479名區議員中超過一半的260名區議員已辭職。
香港島4個區議會的區議員將率先於9月10日宣誓。由於大部分區議員已辭職,目前只剩下25人。辭任南區區議員的民主黨主席羅健熙9月7日在記者會上批評政府的安排與傳聞有出入,政府卻一直沒有澄清。他承認,之前的傳聞對他辭職的決定有影響。
羅健熙說:“有一段時間有很多不同風聲,又說政府會先出信,要回答問題,才決定是否邀請區議員宣誓,以至會否追討薪酬。這種不確定,不知道它到底想怎樣,對我是有影響的。我也說清楚了,我(辭職)是因為這些不確定性,我希望我的工作可以有確定性。”
他說,民主黨區議員會自行按照個人情況決定是否宣誓。
民主黨議員責政府“卑鄙”
民主黨深水埗區議員袁海文對美國之音表示,為了履行服務選民的承諾,他決定宣誓,但他譴責一連串的“放風”行為。他認為政府沒有公開說明,應是責無旁貸。
袁海文說:“‘放假風’的問題政府有很大責任,也是很卑鄙的。法例早在5月已經通過,7月的時候容忍這些風聲不斷發酵。政府公佈的宣誓過程和追討薪酬細節和傳聞完全不同。之前的講法是政府會先發信要求解釋,然後才宣誓。監誓人也沒有權力去決定誰能宣誓誰不能宣誓。政府卻一直容忍這些風聲發酵,而不作澄清。”
因民主派為立法會選舉舉行初選涉嫌違反國安法、正獲准保釋的灣仔區議會主席楊雪盈及南區區議員彭卓棋,都獲得邀請宣誓。
根據區議員收到的宣誓儀式邀請函,附上三款不同的誓言包括宗教式誓言,區議員要回覆會用哪一款及哪種語言宣誓。宣誓須知指明,區議員必須準時出席,不得攜帶主辦單位認為可能影響儀式進行的物品,包括擴音器、雨傘、頭盔、防毒面具、旗幟或橫額等。
穿著也有要求,衣服上不可展示政治標誌、口號等,有商業性質廣告也不允許,短褲、背心、運動裝都不可以。
南區區議會副主席司馬文是唯一一名以英文為母語的區議員。他向香港24小時電視新聞now新聞表示,自己會宣誓。
司馬文:“我覺得宣誓是不必要的,因為我們參選的時候已經承諾過,不過我已經看過誓詞,當中沒有我不認同的部分,所有內容都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我會擁護基本法、盡忠職守、遵守法律,都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所以我看不見為何要不宣誓。”
學者料大規模剝奪資格機會不大
香港城市大學退休政治學教授鄭宇碩向美國之音分析說,有理由相信,在區議員宣誓問題上,港府是故意放風。
鄭宇碩說:“我相信是故意這樣做的。現在已經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透過‘放風’, 透過親北京媒體的訊息,透過親北京統一戰線人士的談話,對所謂民主派政黨和議員施加壓力。就是說,這個所謂‘吹風’ 其實是政府手上有一把刀。這把刀可以用可以不用。要是很多人已經辭職,這把刀就可以不用。”
他相信,港府透過宣誓大規模剝奪區議員資格的可能性不大。
鄭宇碩說:“也因為所謂觸犯了紅線的區議員大部分已經辭職。最主要的考量是,當局期望有所謂溫和的民主派,尤其是民主黨,容許他們去參加即將舉行的立法會選舉。”
2019年的香港區議會選舉在反修例風波持續的影響下,投票率超過70%,創歷史新高,逾294萬人投票,民主派大勝,取得八成半的380多個議席。全香港18個區議會中,民主派在其中的17個取得壓倒優勢。
隨後兩年,香港政局出現劇變。學者鄭宇碩相信,北京將重新評估區議會的作用。
鄭宇碩說:“基本的考量就是(親北京陣營)能否掌握區議會的多數,不能讓民主運動和民主派政黨在區議會發揮有力的製衡作用。雖然有200多個民主派區議員辭職了,但是因為上次區議會選舉親北京陣營的席位的確太少,很多區議會依然不能掌握優勢。立法會的選舉制度已經是所謂‘完善’了。區議會的組成方法當然也很有可能改變。”
料北京重新界定區議會角色
為了刺激經濟,近期香港政府推出了消費券計劃,合資格的香港市民在成功登記後,每人可獲得5000港元電子消費券。由於主要採取電子登記形式, 不少長者遇到困難。
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對美國之音表示,親北京陣營的區議員似乎並沒有把握這次機會。
余永逸說:“如果親北京陣營希望重奪區議會,他們應該很著力去提供這方面的服務,包括幫助老人或有需要人士去申請消費券。可能他們某程度上是在‘躺平’。‘躺平’也就是什麼也不干。對於親北京陣營來說,這在政治上一個很大的市場。我不明白親北京陣營為何沒有大力提供這方面的服務。”
余永逸認為,香港原有的政治體制已經瓦解。區議會的存在價值也今非昔比。
余永逸說:“區議會在立法會功能組別喪失了議席。在選舉委員會,區議會也喪失了議席。這發放了一個重要訊號:(香港的憲制)已不需要區議會,尤其長遠來說,選舉制度不會包含區議會。似乎(北京)並未打算由愛國愛港人士主導區議會,甚至不打算‘重奪’區議會,而是放棄了區議會。政府也沒有就區議員出缺進行補選。這是否反映政府也不打算讓區議會扮演重要憲制角色,甚至將來可能會放棄區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