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向媒體透露,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領導的政府正在考慮收緊美國的簽證政策,對全球幾十個國家實施分級簽證禁限制措施。
於星期五(3月14日)本應首次出庭的時間,菲律賓前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沒有出現在國際刑事法院(ICC),他的律師告訴法官,杜特爾特在被帶到海牙接受謀殺指控之前被 “綁架”,病得太重,因而無法現身作證。
七國集團(G7)外交部長星期五(3月14日)發表的聯合聲明增加了有關台灣的措辭,並刪除了過去聲明中 “一個中國” 政策的言論,對中國採取了更為強硬的立場。中國稱該聲明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在南韓總統尹錫悅短暫實施戒嚴和首爾可能研發核武器的說法傳出後,根據美國能源部發言人星期五(3月14日)的說法,美國能源部已將盟友南韓列為 “敏感” 國家名單中。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星期五(3月14日)說,有理由對有關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停火協議建議感到 “謹慎樂觀”,在此之前,美國特使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在莫斯科舉行了會談。
美國之音獨家分析顯示,第二艘被西方新聞報道點名、涉及從中國進口導彈推進劑原料的伊朗貨船,裝載著大量貨物正在駛向伊朗。船舶跟蹤網站的數據顯示,懸掛伊朗國旗的貨船 “Jairan” 於星期一(3月10日)離開中國,比一則新聞報道預計的出發時間晚了一個月。
七個主要民主國家的首席外交官星期五(3月14日)敦促莫斯科接受美國提出的俄烏戰爭停火建議,否則將可能面臨新的制裁。
伊斯蘭國恐怖組織一名最高級別領導人據報已死亡,伊拉克稱,此人在美國支持的一次行動中被打死。
越南近期外交動作頻頻,接連把它與新加坡及印尼的外交關係升級到最高級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觀察家分析,這不僅彰顯河內“竹子外交”的靈活性,也有助於在美中競爭中保持自主。他們也認為,東盟深化在海上安全與經貿領域的合作,或將強化區域應對中國威脅,並減少對其經濟依賴。
美國和以色列官員已經與三個東非國家的官員接觸,商談將加沙巴勒斯坦人安置在這三個國家的可能性。出於加沙戰後重建的需要,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提議在中東地區之外尋找地方安置加沙得巴勒斯坦人。
歐盟下週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上有可能討論將今年對烏克蘭的軍援增加一倍的提議。這項建議是由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Kaja Kallas)主導的歐盟對外行動署(EEAS)提出。
中國、俄羅斯與伊朗三國舉行的「安全紐帶-2025」聯合軍演本週在伊朗恰巴哈爾港(Chabahar)附近海域舉行。這次軍演時間點恰逢美國敦促伊朗展開核協議談判遭拒、美國與烏克蘭在沙特就俄烏戰爭停火舉行會談以及本週五(3月14日)的中俄伊北京會晤的敏感時刻,時間點的巧合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分析家指出,伊朗借助「老大哥」中、俄支持,集體向美國施壓,三國的戰略同盟態勢日益明顯。
更多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國已投入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自倡議首次提出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項目的範圍,以覆蓋醫療、教育和技術等領域。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