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馬克·呂特(Mark Rutte)表示,歐洲若要維護自身安全,關鍵是增加國防預算,擴大軍事裝備的生產。而在俄烏戰場上,烏克蘭軍隊繼續向俄羅斯境內重要能源設施實施攻擊,而俄軍在烏克蘭境內加強進攻奪取了幾個村莊並造成數十人傷亡。
緬甸軍政府領導人表示,緬甸將在今年12月或明年1月舉行選舉。這是自2021年緬甸軍方發動政變以來,首次提供了將進行選舉的具體時間表。
格陵蘭3月11日將舉行議會大選投票,獨立議題成為此次競選活動的焦點;大部分政黨都支持獨立,主要關注的是何時、而非是否將切斷與丹麥的聯繫,且不落入美國控制。
中國星期六(3月8日)宣布對加拿大菜籽油、豬肉等部分農產品和食品徵收關稅,以報復渥太華去年10月對中國製電動汽車、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五(3月7日)似乎是在放出口風說,除非伊朗同意一項新的協議以限制其快速推進的核計劃,否則他準備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
由於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領導下的美國轉移對歐洲安全的關注,歐盟對此作出反應,在軍備上投入巨額資金,這似乎將使歐洲防務公司從歐盟大規模投資中獲利。
俄羅斯對烏克蘭目標發動的最新空襲,並沒有打消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的期望,他希望能夠促成一項結束莫斯科和基輔交戰的協議。
菲律賓國防部星期五(3月7日)表示,加拿大與菲律賓--兩國都公開批評中國在爭議性的南中國海日益激進的行為--已完成一項關鍵防務協議的談判,該協議將允許雙方軍隊舉行聯合作戰演習並加強防務接觸。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前主席麥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表示,美國應該嚴肅看待任何中國表示願意戰爭的說法。他強調,美國必須調整在印太地區的資源和政策,現在還有機會改變該地區的力量平衡。
南韓一家法院週五(3月7日)批准了因涉嫌叛亂罪遭逮捕和起訴的南韓總統尹錫悅提出的有關撤銷拘留措施的申請,使他在被關押大約40天后有可能獲釋。但他將在非羈押狀態下繼續接受檢方的起訴和法院的審判。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本星期初到英國首相府遞交了信件,希望能夠盡快與英國首相會面,討論他父親在香港被囚的案件。他說,即使工黨政府想與中國打好關係,但他父親獲釋應該是大前提。
1. 歐盟領導人緊急討論如何迅速增加軍事預算 2. 俄軍飛彈擊中克里維里赫的一家酒店4死31傷 3. 南韓空軍戰機誤炸民宅 造成15人受傷 4. 以色列人質親屬抗議並敦促特朗普結束加沙戰爭 5. 泰國政府計劃每週遣返1,500 名涉嫌詐騙中心人員
更多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國已投入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自倡議首次提出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項目的範圍,以覆蓋醫療、教育和技術等領域。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