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今年一月末歡渡農曆新年,在新年來臨前的一周,香港各處都舉辦傳統的年宵市場,讓香港市民選購賀年花卉及各種物品。在後疫情時代的第三年的香港年宵市場,每天吸引不少市民前來,場面熱鬧非常。但在香港經濟環境和氣氛皆籠罩陰影之下,就算在年宵市場遊逛的人不少,卻掩蓋不了香港人對蛇年經濟發展感到悲觀的普遍想法。
香港街頭手寫揮春檔是農曆新年前夕的一道特色風景,一家有66年歷史的雜貨店,去年開始與80後的本土文化博客合作設立揮春檔,以傳統圍村的”桔紅色”為底色,用黑色墨汁寫上”魚蝦大信”、”喜鵲鳴春”等懷舊的祝福語,也有合體字以及中西合壁的”斗方”揮春,希望傳承本土特色的揮春之餘,也吸引參觀者了解揮春文化的演變。有年青顧客表示,擔心香港傳統揮春文化會失傳,亦欣賞中西合璧特色造字的創意。
美國國會兩黨議員週五(1月24日)擬提出一項共同決議案,要求特朗普政府考慮是否對違反人權的香港官員實施制裁。
香港理工大學前助理教授鍾劍華因為批評香港政府,在去年年底被警方通緝,在過去10天,他有八名親人和前同事被警方調查,最新的被調查者是他的弟妹。鍾劍華批評,警方行為“卑劣低下”,但認為不會影響他近日創辦的民調計劃,指計劃的參加人數在一星期內已經達標。他亦駁斥中國駐英大使館對他的批評,指中港政府應該反省是誰造成移民潮。
2019年7月21日反修例運動白熱化期間,元朗西鐵站發生白衣人無差別襲擊市民事件,當晚受襲的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以及另外6名”非白衣人”,去年12月中全部被裁定暴動罪名成立,案件星期三處理求情。
在香港警方國安處懸紅通緝六名海外港人後,英國政府高級官員會見了在英國居住的其中四人,指不能接受香港當局的通緝行為。有參加會面的人表示,感到這次會面只是為了“拍照”,但有人就歡迎會面,感到官員會跟進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在會上,跨境鎮壓為重點討論議題,與會者亦表示不滿英國政府以安全換取中國經濟利益。另外,兩名被通緝者在英國的身份問題亦是一個關注點。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時間星期一中午宣誓就職,相隔4年後再度入主白宮。外界關注特朗普上任第一日未有即時向中國徵收新關稅,是否美中關係吹和風,處於美中關係狹蓬當中的香港,港元聯繫匯率會否受影響﹖有專家分析,特朗普的內閣成員主要是對華態度較為強硬的鷹派人物,包括新任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加上美國與中國之間存在意識型態之爭,估計未來4年尋求經濟文化上的友好合作有很大難度,香港的經濟發展亦存有隱憂。
一名疑因碰觸政治紅線而遭到當局報復的香港聾人舞者本週末(1月18-19日)把他的作品搬到了台北的舞台上。他告訴美國之音,雖然曾經歷過低潮,卻依然決定繼續逐夢,並慶幸能在台灣舞台上再次起舞。
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近日發布《2025世界人權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在過去一年內繼續大規模、有計畫地打壓人權。報告強調,中國全國的人權狀況持續惡化,西藏、新疆維吾爾族地區的鎮壓尤為嚴厲,而香港的基本自由則進一步被剝奪。
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鍾庭耀星期一突然被警方國安處人員上門帶走調查,並將他帶返民研辦公室取證,警方表示,有人涉嫌“利用自己的機構”協助一名已潛逃外地的被通緝人士,在香港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事隔3日,民研取消原定星期四舉行的民調發佈會,鍾庭耀離開警署後未有公開露面,亦未有決定何時復辦民調發佈會。有評論員分析,警方的行動已經影響民研的正常運作,可能再收緊民意調查的空間,令香港更趨向大陸化。
在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三家公司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的庭審中,被告黎智英星期四(1月16日)繼續出庭自辯。黎智英在法庭上表示,曾資助美軍前將領到台灣與時任總統蔡英文會面,但否認尋求危害中國的國家安全。
美國白宮在美東時間1月15日星期三下午宣布,在拜登總統卸任前夕決定宣布延長及擴充部分香港居民延後強制離境(Deferred Enforced Departure,簡稱DED)的資格。
更多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國已投入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自倡議首次提出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項目的範圍,以覆蓋醫療、教育和技術等領域。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