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意研究所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與另外5名身處海外的港人,上星期二被警方國安處懸紅100萬港幣(接近13萬美元)通緝,事件引起各界關注。香港民研主席鍾庭耀上星期五回應表示,鍾劍華2022年4月底離開香港之後,亦同時辭去民研的職務,他被通緝之前國安處並沒有聯絡民研亦沒有到辦公室搜查,鍾庭耀認為事件與民研沒有任何關係,民研的活動會考慮法律風險等”一籃子”的因素,絕對不會踩任何”紅線”。
流亡港人許穎婷2023年末被香港警方指違反《國安法》而遭懸紅通緝,今年12月,港府將她列為潛逃者,撤銷其特區護照及禁止任何人在港向他們提供資金。身為流亡港人的倡議者,今年她是如何渡過?
2024年行將結束,在踏入2025年之前,美國之音為各位回顧過去一年在香港發生的重要新聞和事件。
2024年即將過去,3月底港府完成有關中國國家安全的《基本法》23條立法後表示,可以全力”拼經濟”,不過,過去一年香港經濟復甦不似預期,”結業潮”成為城中熱話,有傳媒統計,至少25個連鎖品牌全線結業,包括老字號的茶餐廳、連鎖超市以及戲院、健身中心等,有市民慨歎很多香港人的回憶及味道不斷消失。有評論員分析,香港經濟發展受北京治港政策影響,港府逐漸失去主導權,有調查顯示44%企業看淡明年經濟前景。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星期四(12月26日)發表書面聲明,譴責香港政府懸賞通緝六名在海外的民主活動人士並取消另外七名活動人士的護照。
今年香港政治經濟環境發生不少變化,3月底有關中國國家安全的《基本法》23條完成立法,不過,經濟環境未見好轉,零售、餐飲業出現”結業潮”,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香港人開心指數創7年新低,超過一半受訪者有中度至重度的抑鬱症狀。有資深社工分析,23條立法可能令國際投資者憂慮香港逐漸變成中國大陸其中一個普通的城市,失去聯通國際的優勢,加上反修例運動後社會充斥無力感,令香港人對經濟及政治前景都失去信心。
香港政府在2024年3月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不僅為這個在香港及國際社會造成激烈爭議超過二十年的題目劃上句號。觀察家指出,在國安法陰影下,本來是文明社會人民應有權利的集會及表達自由,卻被擠壓至奄奄一息的地步。
西方國家近年來對涉及俄羅斯的金融交易設置了多項禁令。由於中國政府並未參與相關制裁,導致香港的金融機構陷入困境。據日本傳媒報導,美國財政部一名高官本月在香港和多家主要銀行的代表會面,警告他們不要與俄羅斯有貿易往來。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構成嚴峻挑戰。
12月24日是傳統節日聖誕節前夕的“平安夜”,不過香港政府卻在這一天發佈通緝令,懸賞捉拿早已流亡海外的香港異議人士。然而一些被通緝的人士告訴美國之音,雖然在“平安夜”得到這一不平安的消息,但是他們對於追求民主自由的事業無怨無悔。
《港版國安法》實施接近4年半,回顧過去一年3宗國安法最矚目案件,包括民主派初選47人案、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以及前支聯會3名正副主席李卓人、何俊仁、鄒幸彤煽動顛覆案都有新進展。47人案審結,45名罪成被告判監4年兩個月至10年,其中14名被告提出上訴;還柙接近4年的黎智英11月中親自出庭作供,反駁多名”從犯證人”指證;支聯會國安案3名被告還柙超過3年後,定於2025年5月6日正式開審。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五(12月20日)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出席慶祝澳門主權移交25週年大會暨第六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並提出了澳門經濟應適度多元化發展的明確要求。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為期三天的澳門視察行程,重點包括出席澳門主權移交25週年慶典及主持新一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過去25年來,澳門經濟在博弈業的帶動下急速發展,但是民主進程與人權卻不斷倒退。在習近平造訪期間,嚴密的保全影響澳門人的日常生活,當地獨立媒體在壓力下無法為民發聲,連身在海外的社運和民主人士也被越洋維穩。
更多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國已投入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自倡議首次提出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項目的範圍,以覆蓋醫療、教育和技術等領域。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