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人開心指數創7年新低 社工指反修例運動後社會充斥無力感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香港人開心指數創7年新低。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香港人開心指數創7年新低。

今年香港政治經濟環境發生不少變化,3月底有關中國國家安全的《基本法》23條完成立法,不過,經濟環境未見好轉,零售、餐飲業出現”結業潮”,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香港人開心指數創7年新低,超過一半受訪者有中度至重度的抑鬱症狀。有資深社工分析,23條立法可能令國際投資者憂慮香港逐漸變成中國大陸其中一個普通城市,失去聯通國際優勢,加上反修例運動後社會充斥無力感,令香港人對經濟及政治前景都失去信心。

聖誕節是普天同慶的歡樂節日,不過,上星期三(12月18日)和富社會企業旗下的平台”香港開心D”,發表年度香港整體”開心指數”調查,結果顯示以10分為滿分,今年香港整體”開心指數”只有5.63分,較去年下跌0.25分,創2018年有紀錄以來的7年新低。

開心指數創7年新低重度抑鬱比例超過35%

這項調查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在今年7至8月期間收集了1,093份有效樣本。結果顯示,每10個香港人當中就有超過1人幾乎每日都感到心情低落、沮喪或者絕望,超過一半受訪者有中度至重度的抑鬱症狀,其中重度抑鬱比例超過35%,創下歷年新高紀錄。就算沒有情緒問題,香港人自我評分的精神狀態也下跌,有3成受訪者認為自己精神不健康。

儘管香港特首李家超一直强調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後便可以全力拼經濟,但經濟環境一直未見好轉,零售、餐飲業甚至出現”結業潮”,有傳媒統計2024年最少有20間連鎖品牌全線結業,包括有數十年歷史的”舒適堡”健身中心以及”大昌食品市場”等。

調查顯示,香港人的開心指數受外在環境因素影響相當顯著,今年影響最大的是”整體經濟狀況”,其次是”政府施政”,這兩方面的滿意度得分最低。

社工指國安法及23條或令國際投資者失信心

香港資深社工謝世傑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無論《港版國安法》或23條的實施,均可能促使國際投資者憂慮香港逐漸變成中國大陸一個普通城市,失去國際優勢,影響經濟發展。

謝世傑說:“(香港)原本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其實我們(香港政府)講是這樣講,但是實際上現在是不斷被取締,過去香港所搞的甚麼”盛事之都”、甚麼”恐龍經濟”或者”熊貓經濟”,這些口號式的說法其實看不到香港的經濟有甚麼前景,以前香港的角色的重點,就是成為中國大陸一個窗口、一個國際認可有法治制度的個地方,現在慢慢香港變成大陸的其中一個城市,這個就好像跟其他城市沒分別的話,亦都窒礙了其他地方來香港作為一種跳板的角色,這樣香港本身原有的優勢,是自己慢慢剝奪了自己優勢的狀況。”

社會充斥疏離及無力感

調查也顯示,最影響個人開心指數的因素是心理資本、精神健康以及對外在環境滿意度。心理資本是指個人的心理資源,用於應對生活中各種挑戰。2024年最影響心理資本的因素是價值觀,在”尊重”、”關愛”、”責任”、”包容”以及”誠信”5項價值觀當中,香港人在”尊重”得分最高,以5分為滿分有3.97分;得分最低的是”誠信”,只有2.92分。

謝世傑表示,調查結果某程度是反映香港實際情況,尤其年輕受訪者認為,”責任”、”誠信”等價值觀,在社會上實踐相當困難,反觀香港政府一直認為年青人對社會失望是因無法向上爬與置業,只是反映政府不理解年青人,從而導致社會出現疏離現象以及無力感覺。

謝世傑說:“其實對香港現在的發展那個掌握,或者那種自主性是愈來愈低,我們好像沒辦法影響到政府一些施政,來符合我們自己一些、即是市民所持守的核心價值,以致其實在整個參與、即是市民對政府的參與度,第一就是愈來愈低,以致到我們感覺到好像一種很無力的感覺,政府就好像一方面提出很多解說,去講年青人或者香港市民那種開心與不開心的理由,但是實際上好像就是跟現實的情況有很大的落差。”

政府達致社會復和或引起極端後果

對於調查顯示,”政府施政”是影響香港人開心指數第二大的因素,謝世傑分析,主要是由於反修例運動後政府一直採取高壓措施,沒有著重修補社會撕裂達致社會復和,雖然表面上回復社會秩序,但實際上仍然充斥疏離及無力感,可能引起極端的後果。

謝世傑說:“想有一個穩定的生活,似乎這個政府提供不到一個有效的、改善香港經濟的可能,在政治層面能夠有一個全面開放,或者讓市民參與又影響到施政的一個情況,更加完全不能夠指望的情況之下,那種壓抑的情況、那種不滿的心態其實是會不斷累積的,結果可能會出現兩個極端,一個就是可能完全去”躺平”,即是有錢就去”搵”(賺),不理(會)那麼多了,這個可能是政府想見的狀況,但是似乎能夠提供到這個機會又不大,結果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那種民憤是會愈積愈深,對政府的施政、那種管治的理念大家相差愈來愈遠,這個潛在的計時炸彈究竟幾時爆(炸)呢,是難以預計,但是可以感受到的就是這種壓抑以及抑鬱的情緒,是會愈來愈嚴重。”

年青人寧願賺錢旅行不願留港消費

研究團體分析2018年首次調查開始,至2024年的開心綜合指數,發現年輕受訪者的開心指數較低。其中25至34歲組別的開心指數一直偏低,今年的跌幅更創新低。

現年25歲大學畢業不久的Leanne是一間獨立書店的合伙人,她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香港社會充斥壓抑的情緒,令市民不想留在香港消費,很多年青人寧願儲錢去旅行都不願意留港消費,因為離開香港氣氛才會好些、覺得開心一點。

Leanne說:“我覺得未必是說走出街就會有一種很慘的感覺,而是可能很壓抑,即是大家好像除了上班之外,就沒有甚麼值得開心的事情了,反而可能賺到錢就是為了去旅行,即是可能離開了香港去了別的地方旅行,那個氣氛就會好些,覺得”開心啲”(開心一點)。”

Leanne表示,很多年青人不願意留港消費,主要是覺得社會氣氛很悶,以聖誕節為例,市面的氣氛不及韓國熱鬧,盛事經濟的大型項目也沒有從消費者角度思考,未能帶動整體社會氣氛。

Leanne說:“譬如聖誕節都好像沒甚麼氣氛,我剛剛去完韓國(南韓)回來,就覺得那邊很有聖誕氣氛,跟著大家都會上街慶祝或者喝東西,但是香港營業到很晚的店舖都不多,人們很快回家,跟著可能比較悶吧﹗即是政府努力想搞一些大型活動,可能前一陣子音樂節會有一些氣氛,但是最近又好像靜了一點,見(到)高雄那邊有魷魚遊戲的宣傳,覺得那邊好像相當好玩,香港不多見有這些(活動)。”

評論員指社會缺乏誠信政治民生水平下降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香港人開心指數下跌至7年新低,尤其是2019年社會運動之後出現很多變化,2020年國安法實施之後,政治權利的弱化以致逐步消失,加上香港人生活水平的下降,以致對未來失去信心,尤其值得關注的是,5項心理資本的價值觀當中,”誠信”的得分最低,反映社會上缺乏誠信,以致詐騙案不斷增加,使香港人感到誠信已無可挽救。

劉銳紹說:“現在無論官場、政治圈、建制圈裡面,那個誠信的程度似乎不可以由官方讓大家感覺誠信,所以一方面是不斷失去,令到大家不斷失憶,跟著對於未來的前景大家又無可去計算,種種的情況構成現在的開心指數不斷下降,如果是要詳細去細分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各方面最近都有很多的調查,但是最重要的兩個即是政治與民生的權利與水平不斷下降,這兩個才是最大的原因。”

官民入息差距擴大累積民怨

劉銳紹表示,官方不斷將經濟下滑、民生不彰的問題歸咎於外圍經濟不景、有外國勢力搞壞香港,但是從來沒有檢討政府的領導能力以及振興經濟的能力,最近問責班子換了兩名新局長,但看不到對官場的積極性有任何影響,市民也看不到政府財政赤字之下官員願意與市民共渡時艱,高官的薪酬在過去10年大幅增加,與市民的入息差距不斷擴大,自然會累積民怨。

劉銳紹說:“問責官員他(們)在過去10年裡面的工資是增加了26%,而(市民)的入息中位數加幅就好像22%相若,但是(市民入息)基數很低,是由(港幣)15,500(約2,000美元),增加到10年之後的(港幣)16,000(超過2,060美元)而已,而官員尤其是問責官員特首(月薪)47萬(超過60,720美元),三司(月薪)是40萬左右(接近51,680美元),還有問責官員,以2024年這些問責官員的薪金已經1.7億(接近2,200萬美元),大家可以看到了,這些數字一擺出來,大家的怨氣就自然會積累了。”

調查機構指市民對化解政府財赤期望高

負責調查的”香港開心D”聯席主席、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認為,港府近年實施一些民望提升的舉措,例如解僱表現未如理想的官員以及落區聽取民意,但是市民對化解政府財政赤字的期待仍然很高,期望短期內能見成效。

狄志遠建議香港人多嘗試學習五種愛的語言,包括服務的行動、身體接觸、肯定的言語以及給自己優質的時間等。他又表示,僱主與僱員之間應以互相尊重、多溝通工作內容,以及訂立家庭友善工作間及僱傭政策等。

香港開心D聯席主席陳美娟亦關注學童情緒健康,她表示,調查顯示,價值觀愈正向及知行合一,心理資本越高,心理資本越高,愈能讓人開心,因此開心指數也會相應提高。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