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年宵風光下現隱憂 商民俱對蛇年經濟悲觀


在周六晚上的維多利亞公園年宵市場,人潮不絕卻只是表面風光。 (美國之音照片)
在周六晚上的維多利亞公園年宵市場,人潮不絕卻只是表面風光。 (美國之音照片)

中國人在今年一月末歡渡農曆新年,在新年來臨前的一周,香港各處都舉辦傳統的年宵市場,讓香港市民選購賀年花卉及各種物品。在後疫情時代的第三年的香港年宵市場,每天吸引不少市民前來,場面熱鬧非常。但在香港經濟環境和氣氛皆籠罩陰影之下,就算在年宵市場遊逛的人不少,卻掩蓋不了香港人對蛇年經濟發展感到悲觀的普遍想法。

年宵市場販子們坦言今年香港經濟環境困難,縱然營運成本上漲,也無法加價,甚至需要大幅降價才能維持收入。 (美國之音照片)
年宵市場販子們坦言今年香港經濟環境困難,縱然營運成本上漲,也無法加價,甚至需要大幅降價才能維持收入。 (美國之音照片)

在疫情後的第三年,香港政府和媒體對於香港目前和未來的經濟發展都表示樂觀。去年新上任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在今月初透過網誌公佈,香港2024年訪港旅客數字接近4,500萬人次,較2023年上升31%,數字符合政府預期,來自中國內地旅客按年升幅約27%,非大陸旅客更接年上升約44%。

香港政府統計處日前發表最新的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指去年12月份香港整體出口貨值為4,067億港元,與2023年同期比較上升5.2%,全年相關數據較2023年更是上升8.7%。另一方面,上月商品進口貨值較2023年同期下跌1.1%。

不過在這些風景的數字背後,還是有更多或許令香港政府和市民無法忽視的負面真相。縱然香港的對外商品貿易數字相比2023年有所提升,不過貨品的輸往目的地是更傾向經濟能力較弱和狀況比較不穩定的鄰近國家,比如是越南(升幅49.0%)、菲律賓(升幅33.8%)、中國內地(升幅14.9%),相反經濟能力較佳,發展較成熟的歐美地區的相關數字是明顯下跌,尤其是英國(降幅28.1%)、荷蘭(降幅23.6%)和美國(降幅15.2%)。

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代表團在去年11月訪問香港,與政府官員、金融監管機構及私營機構代表會面後,在今年1月初發表初步總結,直接指出香港經濟正走在「逐漸但不均衡的復甦之路”,料香港的在2025年的經濟成長僅為2.7%,低於去年10月報告提及的3.0%。而且日前IMF再次公佈香港專題報告,指出香港的地產商之中,有23.5%在2023年陷入虧損,相比2018年的1.8%,情況變得嚴峻很多。

經濟低迷下再不需要加班

上述數字或許對香港一般市民來說是沒有那麼深的感受,不過只要在年宵市場走一趟,無論是擺攤多年的商號,還是進場消費也要再三考慮的市民,都對香港目前的狀況無法感到樂觀。四十多歲的文員陳小姐,在週六晚上選擇到香港規模最大的維多利亞公園年宵市場感受農曆新年節日氣氛。她與友人二人遊逛了一個多小時,最後只花了三十多港元購買兩個糯米糍,以及一幅送給朋友的揮春。陳小姐表示經濟環境不好,所以雖然習慣隨心所欲,看到合適的貨品便毫不猶豫地購買,不過這次在年宵市場也要考慮一下價錢問題。她覺得從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已感受到經濟環境的低迷,她告訴美國之音:“過去一年的經濟環境確實差了,比以往淡靜。在我的工作範疇裡,以往在聖誕節時期已經開始繁忙至加班,但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時候需要加班。”

在維多利亞公園擺攤超過二十年的花農李先生,坦言雖然年宵市場的人流跟以往一樣熱鬧,可是今年必須採取薄利多銷的策略,甚至要減價百分之二十,才可保持跟以往一樣的收入。由於目前的環境已不樂觀,所以李先生不諱言蛇年將會過得更艱難。

他說:“雖然對不少人來說,過年是一年一次,還是會繼續消費,但是今年客人已沒有像以往般豪爽,甚至部分大客戶都會跟你議價,要我賣得比去年便宜。雖然人民幣跟港元的兌率比以往便宜,可是運輸成本上漲,這邊已經打平。其他上漲成本更需要我們倒貼,可是年宵市場又不做不行,只有一年算一年。我認為蛇年會比之前一年更差,因為我在內地也設有公司,內地的營商環境更差,今年在內地的花場一定虧本。”

北上消費潮令香港企業難以維持

張小姐則是在維多利亞公園年宵市場的揮春攤檔工作,她的公司是售賣具香港特色的揮春,這次同時在香港4個年宵市場都有擺攤,公司的一般零售業務則是以短期租賃店鋪為主。張小姐表示香港人近年選擇在長假期大舉北上中國內地消費,無論是對她們在日常的業務,還是這次的年宵市場生意均帶來重大打擊。她坦言若經濟狀況再沒有改善,或許公司會考慮結業收場。

她告於美國之音:“平日的生意反而比較好一點,因為我們是主要做香港人的生意,相反週末就看不到有客人。我們也知道問題是出於香港人北上消費,尤其現在香港人政府經常提供許多優惠和便利,推動不少人到內地消費,令我們這些香港商舖機會少了很多。我們有時候會同時開兩間店,不過若業主不斷加租,只能減少為開一間店。或許今年很可能連店都不開,只在不定期的跳蚤市場開張。”

顧客黃先生坦言是因為維多利亞公園的年宵市場,相比其他地區的年宵市場之下,還有比較多以本土特色商品攤檔,才選擇到此一遊,也預算在當中購買一些坦白說是非必須的商品,純粹是為了支持本土產業。可是面對香港商品和服務成本普遍較高的問題,黃先生有時也無奈低頭。他表示:“有時候也很難不低頭,因為內地產品相比之下實在太便宜,近期我也在內地的網購商店購物。我承認這也算是對香港產業的出賣,也認為若不在內地網購,把錢留在香港花掉豈不更好。”

經濟和社會氣氛持續低迷,令香港人近年寧願在平日把錢儲起來,到假期的時候才到中國內地或外國旅行消費,對於香港經濟環境來說是惡性循環。據香港政府入境事務處出入境人次統計數字顯示,光是1月24至27日這4天,已錄得1,532,279香港居民人次離境,在這4天入境的非香港居民,卻只有不足70萬人次,兩者相差超過83萬人次。

加上中美關係持續惡化,令已被美國視為中國一部分的香港,在對外貿易及經濟發展上更加困難,尤其是川普再次成為美國總統後,揚言大幅增加關稅。所以台灣龍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賴榮偉預測,對於香港在蛇年的經濟發展,實在難以樂觀。

他表示:“我覺得沒有樂觀的空間,中國和香港的發展是要因應美國的行動而定,只要事情沒有轉壞,我覺得已經是可以,沒有惡化就很好。香港在2019及2020年進入最大分水嶺,令香港年輕人感到憂慮,甚至出走,到現在也不敢回去。連香港自己人都覺得悲觀,那對於在香港發展的外商來說,難道他們會不擔心政治會影響他們的經濟發展嗎﹖我想如果是這樣的話,所有外商和外資都沒有人敢去中國或香港做投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