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武裝份子星期六(1月25日)在加沙將四名被挾持為人質的以色列女兵在眾多巴勒斯坦人圍觀下移交給國際紅十字會,而以色列也將在當天較晚時候依雙方達成的一項脆弱的加沙停火協議,釋放200名被監禁或扣押的巴勒斯坦人。
利用免簽證進入塞班島,再乘著夜色搭橡皮艇在海上航行200多公里前往關島,這是一條不太為人所知的海上“走線”路線。過去幾年,不少中國人選擇這種方式偷渡關島,其中一些被逮捕、起訴或遣返。執法人員說,特朗普上台後,針對非法入境關島的執法力道還會加強。
新上任的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前譯馬可·魯比奧)星期五(1月24日)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通電話,雙方在台灣議題上首次交手,盧比奧歐強調美國對中國針對台灣的脅迫行動有“嚴重關注”,王毅則強調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要求美國“務必慎重處理”。有專家說,這是美中過招第一式,雙方正在互探底線,先將彼此紅線劃出來。
美國之音(VOA)在最近的一次報導之旅中發現,烏茲別克斯坦預計將在明年推動深化與美國的關係,而這一立場在全國烏茲別克斯坦人中廣受歡迎。
菲律賓週六(1月25日)表示,在兩艘漁業船遭到中國海軍和海警船隻及飛機的“危險騷擾”和攻擊行為後,菲律賓已暫停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進行科學調查。
2020年白俄羅斯舉辦總統大選,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以80%得票率勝選,此一結果引發外界指控舞弊,隨後的大規模抗議與政府鎮壓行動,導致數千人遭捕。為避免類似動亂再起,盧卡申科將今年的選舉,從8月提早至本週日(1月26日),因為冰天雪地,示威者較不可能上街頭抗議。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先前已多次表態想控制格陵蘭,而且不排除動用武力。丹麥外相拉爾斯森(Lars Lokke Rasmussen)表示,丹麥星期五(1月24日)同意與美國討論北極地區事務;歐盟軍事首長則表示,有鑑於特朗普對丹麥這塊領土感興趣,歐盟在格陵蘭駐軍是合理之舉。
週五(1月24日)晚間,美國參議院在副總統萬斯(JD Vance) 以議長身份投下關鍵的贊成票、打破“50對50”的表決僵局後,海格塞斯(Pete Hegseth)獲得確認出任美國下一任國防部長。
根據兩名美國國會消息來源,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與以色列開戰以來,已經招募了10,000至15,000名成員,顯示這個由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會持續對以色列構成威脅。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星期五(1月24日)附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J. Trump)的說法,即如果2022年特朗普仍在白宮、烏克蘭的衝突本可以避免,並稱兩人應會晤討論烏克蘭戰爭和能源價格,莫斯科已準備好就廣泛問題進行會談。
美國國務院星期五(1月24日)下令全面凍結幾乎所有美國對外援助的新資金,只有緊急糧食計劃和對以色列和埃及的軍事援助除外。
中國美國商會於週四(1月23日)發表的調查報告稱,51%的在華美國企業擔心中美兩大經濟體的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這一比例為五年來最高。分析稱,美國大選換屆、對華政策調整及美中兩國頻繁採取反制措施等因素是美國在華企業的主要擔憂原因。
更多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國已投入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自倡議首次提出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項目的範圍,以覆蓋醫療、教育和技術等領域。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