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防部週六(1月4日)表示,俄軍擊落了烏克蘭部隊發射的八枚美製遠程陸軍戰術導彈(ATACMS)並且攻佔了烏東盧甘斯克州前線一個名叫納蒂亞(Nadiya)的村莊。
北京為促進消費以支持放緩的經濟,本週已為中國各地數百萬名公務員加薪,已有加薪受益者向路透證實此事。
緬甸軍政府週六(1月4日)表示,將在年度特赦中釋放約6,000名囚犯,紀念獨立紀念日。緬甸軍方自2021年2月發動政變以來,已逮捕數千名抗議者、活動人士,緬甸短暫的民主試驗落幕,國家自此陷入混亂。被軍政府關押者還包括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前領導人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
美國國務院星期五(1月3日)表示,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將於4日至9日前往南韓、日本與法國訪問。布林肯此次南韓行,正值因為總統尹錫悅被彈劾,首爾陷入政治動盪時期。
2025年伊始,中國與台灣領導人都發表了新年賀詞,外界關注在台海議題上兩人如何表態。有專家解讀兩人談話表示,習近平與賴清德的演講最大不同處在於兩人對國際社會在台海議題上的角色看法不同,賴清德要爭取更多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習近平卻警告不能讓國際涉入台海事務,這很有可能會是中國在新一年中的外交政策優先。
調查人員星期五(1月3日)說,一名在拉斯維加斯特朗普酒店樓前特斯拉(Tesla)電動車(Cybertruck)爆炸中死亡的陸軍士兵留下遺書,稱這個引人注意的舉動旨在對國家的弊病"敲響警醒"。
海外名校畢業生一度曾是中國各地選調公務員的熱門對象,然而近年來,隨著政策風向的改變,海歸留學生正逐漸被排除在外。近期北京和廣東等省份的選調更相繼對海歸人士關上大門。專家分析,這項變革反映出中共對政治忠誠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洋學位”持有者對政權“潛在威脅”的警覺。
1951年2月15日朝鮮戰爭期間,陸軍二等兵布魯諾·R·奧里格(Bruno R. Orig)在執行任務返回時,發現他的戰友在現在被稱為“砥平里之戰”(Chipyong- ni Battle)中受到襲擊。
星期五(1月3日),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波旁街已經恢復了交通。 1月1日凌晨,一輛掛有伊斯蘭國旗幟的皮卡車在這條街上衝向人群,造成至少 1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同一天,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特朗普飯店門前,又發生一宗電動車爆炸事件。
第119屆美國國會星期五(1月3日)正式展開議期並宣誓就職,開啟了共和黨掌控參眾兩院多數地位的新政治格局。共和黨聯邦眾議員麥克·約翰遜(Mike Johnson)順利贏得議長職位。眾議院的首輪法案表決也通過了多項議案,包括授權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繼續運作,以及加速推動解決美國與台灣之間雙重課稅問題。
白宮週五(1月3日)宣佈,拜登(Joe Biden)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下週將對印度進行他任內的最後訪問,強調華盛頓與新德里的伙伴關係。
自戒嚴令亂局以來,南韓的政治動盪不斷加深。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可能有機會增加影響南韓。
更多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國已投入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自倡議首次提出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項目的範圍,以覆蓋醫療、教育和技術等領域。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