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日前美國5名跨黨派國會議員,要求美國政府檢視是否將49名香港法官、檢控官和政府官員列入制裁名單,有香港親建制學者以及政界人士表示,事件或令香港法院難以正常審訊重大國安案件,不排除逼使北京出手啟動國安法第55條,將重大國安案件移交中國大陸審理。前中國政協委員劉夢熊對美國之音分析認為,如果將重大國安案件移交中國大陸審理,與《基本法》第5條保持香港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有所矛盾,亦會影響香港的法治及司法獨立,可能影響外資的信心。
一名23歲留學日本香港女生,被指2018至2023年間在社交媒體Facebook以及Instagram,發佈13篇涉及“港獨”以及“中共滅亡”的帖文,其中11篇帖文在日本發佈,她今年2月返回香港後被警方拘捕,控告她“煽動罪”。這名女生早前承認一項控罪,上星期五被判入獄兩個月,被視為香港國安法實施超過3年來的域外第一例,引起廣泛關注。有大律師分析,國安法的域外管轄權暫時未有針對其他外籍人士,質疑當局今次檢控這名留日香港女生,有選擇性執法之嫌。
香港國安法實施超過3年,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53%的受訪者認為,香港傳媒沒有充份發揮言論自由;另有74%以及63%受訪者認為,香港傳媒批評北京中央政府以及香港政府有顧忌;3項數字都創1997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記協前主席楊健興分析,國安法對香港傳媒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自我審查可能已經變成一種“風土”,他認為市民對新聞自由的不滿會持續。至於《基本法》23條立法,楊健興預料有部分外媒會評估風險是否撤離香港。
香港首次“愛國者治港”的區議會選舉,參選人提名期星期一結束,共有172人取得足夠的提名報名參與地區直選,當中完全沒有民主派參選人成功“入閘”(獲得提名),是香港區議會選舉38年來首次沒有民主派參選人。有資深民主派前區議員批評,新選制的提名機制不公平,慨歎有意參選的民主派人士輸在制度之下,非建制派選民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可能對前途失去信心觸發新一波離港潮。民主黨創黨接近30年來首次未能參與區議會選舉,主席羅健熙表示未來去向有待黨員商討。
《港版國安法》下首次在香港舉辦的台灣高等教育展中,有份參展的公私立大學均在展示內容中遮蓋”中華民國”、”台灣教育部”、”僑生”以及”海外”等字眼,有評論形容參展教育機構相當”屈辱”,審查除了影響學術自由,不利發展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甚至可能使台灣民眾更討厭甚至抗拒一國兩制。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施政報告明確定出2024年之內,要完成有關中國國家安全的基本法23條立場,他預計不會再觸發2003年50萬人上街遊行的大規模示威,因為抗爭要付出的代價不符合實際要達到的目的。他呼籲當局應該針對23條立法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等政策,作公開透明的全面公眾諮詢,釋除各界疑慮。
香港記者協會前主席楊健興表示,今年施政報告的背景是所謂”由亂及治、由治及興”,但是疫後”復常”與中國大陸全面通關超過大半年以來,香港反而出現經濟、社會及移民潮等尷尬局面,未能出現”興”的局面,因此施政報告”全面加碼”,例如”生仔派錢”等以往香港政治精英所不為的政策,他認為這些金錢誘因能夠達到甚麼成果,可能政府自己都不能解釋。
香港特首李家超星期三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民調顯示,40%受訪者對施政報告表示不滿,評分為44.4分的不合格水平。另有網媒公佈網上調查顯示,接近30%受訪者對施政報告給予0分。有學者分析,在國安法的政治緊縮環境之下,仍有不少受訪者對施政報告給予不合格的分數,反映李家超的施政不得民心,因為施政報告的主調依然是國安法的政治緊縮,容不下異見的聲音。
從事社福工作的香港市民阿Wing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她現在懷有第二胎,即將在今年12月底分娩,可以取得施政報告推出的”新生嬰兒奬勵金,她形容為”有好過無”,但只有一筆過港幣二萬元(約2,560美元)的奬金,實質幫助不大,而且做父母很多事情要擔心,加上政府的育兒配套嚴重不足,她不會因為這筆奬金再生一胎,她又擔心子女日後要接受國民教育。
香港社民連主席陳寶瑩批評特首李家超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諮詢偏聽,政策只是傾向大財團利益,要求政府盡快實現基本法承諾的特首及立法會雙普選。陳寶瑩又批評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參選人提名機制荒謬,甚至有人指問 "三合會”取提名,易過向政府委任的”三會”成員取提名,她認為這些市民名不見經傳的三會成員,不會提名與政府不同意見的參選人,形容區議會選舉是一場鬧劇。
香港特首李家超星期三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強調中國國家安與推動愛國教育工作,包括明年內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政制發展著墨不多。社民連多名成員到政府總部外示威,抗議諮詢偏聽,政策傾向大財團利益。主席陳寶瑩要求實現《基本法》承諾的特首及立法會雙普選。
過去曾多次被控無牌演奏社運歌曲《願榮光歸香港》但獲判無罪的香港男子,星期二再度因相同及籌款的傳票控罪被裁定全部罪名成立,判監禁30日但准許保釋等候上訴。法官指在國安法下演奏有關旋律鼓吹港獨,屬”軟對抗”挑起社會矛盾,判刑應以儆效尤。有大律師形容判決比”文字獄”更差,憂慮法官以旋律入罪,引起不合理阻嚇。
香港新學年開學不到兩個月,接連發生5宗學生懷疑自殺事件。據香港大學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香港自殺率由2020年起出現上升趨勢,去年15至24歲的青少年自殺率創歷史新高。有分析指年輕人自殺率急升源於疫情以及社會層面等因素,令年輕人感到“強烈無望感”。有年青人表示,對前景的絕望來自政制發展的單一化。
首次”愛國者治港”下的區議會選舉提名期星期二展開,首兩日共收到115份提名,參選人全部來自建制派政黨。現任50多名民主派區議員,目前只有兩名民主黨及民協成員表態爭取連任,但仍未得到足夠的”三會”成員提名,未能正式報名參選。有現任民主派區議員表示,新選制下民主倒退,參選人提名有篩選成份,估計民主派難以爭取由政府委任的”三會”成員提名,多名民主派區議員表明不尋求連任。
香港2019年反修例社會運動時為人熟悉的無差別襲擊市民7-21事件中,被白衣人打傷、曾獲警方致謝舉報的時任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與6名男子,星期一在區域法院全部不承認暴動罪。有學者分析,部份市民合理地懷疑事件是政府與白衣人合作下,延誤到場調查,引致大批市民遇襲受傷,故此質疑當局嘗試改寫歷史,將事件轉移視線定性為白衣人與黑衣人之間的毆鬥。
2019年11月底當選的非建制派屯門區議員黃丹晴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剛當選一個多月後適逢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他跟100多名新任非建制派區議員到台灣觀選,希望將一些台灣選舉經驗帶來香港,不過,後來國安法實施,加上香港選舉制度被大幅修改,現在連普通集會都不能舉辦,這些選舉經驗已經不能用在香港。
距離明年1月13日舉行的台灣總統大選還有倒數3個月,最近有香港建制派傳媒報道,建制派收到 “提示”不要到台灣觀選。以往香港各界政黨、學術團體以及傳媒,都有舉辦台灣觀選團,但在港版國安法實施下,這些多元化的觀選團估計明年將不復見。以往協助香港各界團體籌辦觀選團的台灣民間組織表示,國安法下為了迴避法律風險,不會再公開邀請香港各界組織觀選團,相信會化整為零低調地私下觀選。
香港民意研究所公佈最新“民情指數之身份認同感分析”,結果顯示2018年以來,3個身份認同群組包括:“香港人”、“中國人”以及“香港人和中國人混合”。在有關身份認同當中,“香港人”身份認同群組的民情指數長期居於末席,5年來從未達到100分的正常水平。香港民研行政總裁鍾庭耀分析,民情指數涵蓋對官員及政府的滿意度、信任度,以及社會評價等各方面,經歷2019年社會運動之後,各個身份認同組別的心態很不一樣的話,可能是反映社會分化。
香港特首李家超即將在10月底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他星期日在社交網站表示,香港有條件發展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不過,有國際研究機構最新發表的全球學術自由報告顯示,香港學術自由排名受國安法影響急速下跌,在179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152位,相比10年前,香港的學術自由排名由整體的前20%至40%,大幅下跌至目前的尾10%至20%。有學者分析,國安法對學術自由最大的影響可能是國安教育,加上不少外國籍教職員離開香港,影響發展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詳細報導 ➡️ https://shorturl.at/uEPY7 香港民主黨主席羅健熙10月6日出席前主席劉慧卿網台節目表示,就算民主黨成員參選區議會選舉不符合”愛國者”原則被取消參選資格,不代表就是犯法會被拘捕,他認為”犯法”與”愛國者原則”之間還有一些空間,他又表示,民主黨成員連參選的三會成員提名都未能取得,遑論被”DQ”取消參選資格。(攝影與採訪:美國之音/湯惠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