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民研:“香港人”身份認同民情指數長期居於末席 學者憂或反映社會分化


香港民意研究所行政總裁鍾庭耀表示,截止9月底只有一位人士與民研洽購有關身份認同的付費調查資料。(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民意研究所行政總裁鍾庭耀表示,截止9月底只有一位人士與民研洽購有關身份認同的付費調查資料。(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民意研究所公佈最新”民情指數之身份認同感分析”,結果顯示2018年以來,3個身份認同群組包括:”香港人”、”中國人”以及”香港人和中國人混合”身份認同當中,”香港人”身份認同群組的民情指數長期居於末席,5年來從未達到100分的正常水平。香港民研行政總裁鍾庭耀分析,民情指數涵蓋對官員及政府的滿意度、信任度,以及社會評價等各方面,經歷2019年社會運動之後,各個身份認同組別的心態很不一樣的話,可能是反映社會分化。

民研:“香港人”身份認同民情指數長期居於末席 學者憂或反映社會分化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21 0:00

前身是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香港民意研究所(簡稱民研),7月起不再公開發佈十項調查系列,涵蓋六四事件、身份認同、”回歸”系列、兩岸問題、世野視野、國家民族問題以及立法會議員民望等議題。

民研付費查冊平台暫未有交易

民研其後在8月24日啟動”數據查冊平台”,供傳媒及各界人士付費使用不公開的數據資料,首項收費查冊的民調是”香港人身份認同感”。

香港民研行政總裁鍾庭耀9月28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數據查冊平台”啟動以來,合共收到6份訂單,涉及20份調查結果下載,全部屬於免費下載的內容,暫時未有任何社會人士在收費平台付費下載研究資料。

鍾庭耀表示,截止記者會當日只有一位人士正在與民研洽購有關身份認同的付費調查資料。他認為這是一個指標,讓民研知道社會各界對民意數據的渴求程度。

鍾庭耀說:"我們很希望這是一個指標,令我們知道社會大眾包括媒體,它(們)其實對民意數據的渴求有幾多呢﹖免費都係一種渴求來的,你都要上(網)來拿,你有興趣才會下載,所以這個一定程度上是一個指標,但是要付費又要再多重的考慮了,這樣究竟又有幾多呢﹖暫時當然實行了一個月就未能作準,而且暫時都未有交易,我可以這樣講、未有錢銀(金錢)的交易,所以我們仍然會繼續觀望的。"

或作指標決定某類民調項目可能取消

鍾庭耀表示,收到有意見反映,付費查冊的收費較為昂貴,就算付費港幣100元(約13美元)成為民研會員,可以再有半價優惠,即是每條關於身份認同的問題收費為2,500港元(約320美元),他認為這樣的收費準則也是一個指標,將來可以作為參考去決定某些民調的議題可能會取消。

鍾庭耀指付費查冊平台有指標作用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3:08 0:00


鍾庭耀說:"這個亦都是某一定程度上的指標,即是如果我學一下經濟學家的做法,就是看看甚麼價錢有幾多人,這些就是慢慢將來分析,但還要長遠分析,但是在這裡一提的就是,其實我們是歡迎任何個人或者機構他去購買的,即是以(民研)會員身份購買的,所以某一定程度上如果有一班朋友,他(們)說我們合資團購一個項目而已,這些我們是不會理會的,即是在我們的角度只是一種很簡單的交易方式,令我們知道需求是怎樣,如果他朝有一日發覺原來有些我們以為很重要的項目,原來無人是想要的,(收費)平平都沒人要的話,”零蚊(元)”都不會有人下載的,這個是會對我們未來那些項目可能是要取消,或者是做得更加疏落呢,這是一些很重要的數據來的。"

首次發佈香港人身份認同感民情指數

鍾庭耀表示,以往20多年來每半年進行一次的”香港人身份認同感”調查,沒有分析不同身份認同群組的民情指數,民研會在10月3日首次公佈這項最新的調查結果。

鍾庭耀說:"所以這是一個相對新一些的觀點,去看看除了很單項地看香港人身份認同感,尤其是”中國人”、”香港人”身份那個變化之外,我們還是很想看看兩種不同的社會人士,其實他(們)的情緒是怎樣﹖他(們)的民情是怎樣呢﹖所以我們有專題的分析。"

鍾庭耀表示,民情指數涵蓋對官員及政府的滿意度、信任度,以及社會評價等各方面,經歷2019年社會運動之後,各個身份認同組別的心態很不一樣的話,可能是反映社會分化。鍾庭耀又表示,這項調查包括今年6月的最新”香港人身份認同感”調查數據,但不會公開需要付費查冊的內容。

鍾庭耀說:"我們用民情指數其實是歸納了很多題目在裡面的了,包括對官員的滿意度、政府滿意度、信任度,社會的評價等等,結合成為一個簡單的數值,即是0到200,看看其實會不會看到一些很明顯的分別呢﹖而這個很明顯的分別是幾時出現差距呢﹖尤其是近年社運開始,會不會兩類人士(香港人、中國人身份認同)其實心態很不同呢﹖某一定程度這樣即是社會分化。"

鍾庭耀指香港對民調數據需求減少 反映社會欠積極性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30 0:00


香港人身份認同民情指數長期居末席

香港民研上星期二(10月3日)在網上公佈最新”民情指數之身份認同感分析”, 民情指數的正常水平設定值為100分。這次數據分析的覆蓋範圍,由2018 年6月至2023年6月,以隨機抽樣真人電話訪問了超過1萬人。

結果顯示,3個身份認同感組別,包括”香港人”、”中國人”以及”香港人和中國人混合”,過去5年的民情指數走勢大致相同,2018年是全部組別的最高點,然後2019年上半年急跌至其相對低點。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人”身份認同群組的民情指數,長期居於末席,雖然跌至 2019上半年的低位後略有回升,但這個群組的民情指數在近5年從未達到100分正常水平。相反”中國人”身份認同群組的民情指數,是3個組別中最高,並一直維持在正常值100分以上。

鍾劍華指對政府施政或有負面影響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前助理教授鍾劍華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香港人”身份認同群組以傾向本土派、民主派的政治理念為主,這個群組的民情指數長期處於低點,反映很多香港人對政府以及社會的取態相當冷淡,對政府的施政可能有負面影響。

鍾劍華說:"政府講的話你見不到有很積極的反應,你叫人們”留港消費”,人們個個走去深圳上面消費、走去日本消費,所以其實就”陽奉陰違”、大家”躺平”,這個都是很清楚的,不會積極回應這個政府、政府自說自話、不斷自說自話,沒人在意它也都不理它,亦都不理政府在做些甚麼,你想怎樣就怎樣吧,這個對於一個社會的管治肯定沒好處的,亦都沒辦法推動任何有意義的政策。"

學者憂或反映社會分化

政治學獨立學者、時事評論員黃偉國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香港人”身份認同群組的民情指數長期處於低點,反映香港的愛國教育失敗,令這個身份認同群組對北京中央政府,或者香港特區政府反感。

黃偉國說:"在香港仍然願意接受電話調查,或者甚至是一些網上調查的話呢,我相信這個情況(香港人身份認同民情指數偏低),基本上已經是一個定局了,當然你說國安法都是一個很有效的因素,是令到覺得身為”中國人”不會有一種自豪感,第三、雖然你說最近傳媒都不斷吹奉,就是說香港人回深圳,或者回廣州消費,或者回大灣區消費,但是這件事情不代表他們對自己身份認同,是由”香港人”變做雙重身份認同,甚至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只不過純然因為大陸的東西便宜才上大陸消費,但是這種消費模式可能其實跟他們本身身份認同可以是完全無關的。"

黃偉國又表示,調查結果反映香港社會近年處於相當分化的情況,很多市民對政府的誠信,以及對未來前景都是抱比較負面甚至是”躺平”的態度。

黃偉國說:"整個香港社會已經是在分解當中,即是無論是誠信、無論是這個政府認受性,無論是這個對未來前景信心,甚至你見到香港人現在基本上、特別在香港基本上都是處於一種是”躺平”的狀態,都是一種其實社會分解過程裡面出現的現象。"

大學生指身份認同因中港意識型態差異

現年18歲剛入讀大學一年級的阿Ben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他的身份認同是”香港人”,主要是由於他認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人與中國大陸在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意識型態有不同的取態。

阿Ben說:"我想絕大部份這些受訪者,他們的意識型態同他們所認識的”中國人”,是真的很大分別的,我想除了護照和身份證的那排字之外呢,語言上很不同,生活的方式、日常接收的資訊,各個方面都很不同。"

年輕一代身份認同或受愛國教育影響

對於過去3年港府推動的國安教育以及愛國教育,會否令香港新一代加強”中國人”,阿Ben表示,比他年輕一、兩歲的中學師弟、妹已經被取消中學通識科,取而代之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據他觀察沒有令這一班16、17歲的中學生,在思想上以及身份認同上有太大改變,但是更年輕一代的中學生可能會受到影響。

阿Ben說:"他們就算小我一年,他們20年、21年都還是在他們的成長階段,中二、中三、中四一個很急速成長的階段,他們都經歷過19年未完的反修例抗爭,起碼在我跟他們的言談當中,他們大大話話都上了兩年多的”公社科”,我還沒有感受到他們真的有多少因為這一科,而開始真心地”愛(中)國”,過多幾年我不知(道)了,可能底下那些中一、中二的”BB”(小朋友),他們都真的很大程度、即是很大部份本身已經是”單程證”(前往香港或澳門定居的通行證)下來。"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