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政府證實,11月底穿越台海航行的澳大利亞軍艦,就是月中遭受中國軍艦聲納攻擊的護衛艦,引起澳中關係再度緊張。專家認為,澳中關係不會恢復到從前的最佳狀態,澳大利亞軍艦會定期或更頻繁地進行台海航行。
韓聯社11月24日報道,北韓日前發射成功的軍事偵察衛星將每天通過朝鮮半島上空2到4次。專家指出,聯合國的譴責對北韓不起作用,美日韓將更積極深化應對機制,以情資共享和聯合軍演加強嚇阻力。
日韓領袖11月16至17日在舊金山舉行雙邊會談,並共同參與史丹佛大學的座談會,強調進一步合作。專家認為,日韓各自有經濟安保上的擅長項目,兩國改善關係對美國的東亞戰略有絕對的影響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7日在美國三藩市舉行雙邊會談。 專家認為,中國仍想用“面子”要求“裡子”,而日中關係近期難有改善可能。
考慮到中國在區域內加強海洋活動,日本執政兩黨就放寬防衛裝備品出口規則的工作在國會展開討論。 專家認為,日本必須修改防衛裝備品出口規則,與出口對象國產生“類同盟”關係,才能降低印太地區的危機。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11月初到中國訪問,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國務院總理李強會晤。專家認為,澳大利亞想要在經濟脫鉤前維持對華友好的關系,但仍以澳美同盟為優先考慮。而根據澳大利亞的經驗,很難相信中國會在CPTPP中遵守規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1月初展開為期三天的東南亞訪問行程。 專家指出,日菲啟動軍事協助議談是基於美國同盟國的框架,日本強化對東南亞的安全支援是企圖保有海上戰略生命線。
《朝日新聞》10月28日報導,日本與菲律賓政府已開始就自衛隊與菲律賓軍方的《相互准入協議》(RAA)進行談判。專家認為,日菲將走向全方位安全合作,而近期中菲船隻擦撞事件,將激發日菲加速安全合作的進程。
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10月27日病逝後,日本官方表示哀悼,肯定其在日中關係發揮重要作用。專家認為,今後日中經濟關係中的政治風險將進一步增加,並指出日本相當擔心今後台灣有事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日本政府決定指派「非中國專家」擔任駐華大使。專家認為,日本藉由更換外交模式來刺激中國變更其處理外交關係的習性,而新任大使的豐富經驗有利於即時掌握他國對華政策的動向。
俄羅斯跟進中國,宣布對日本水產品實施進口限制。 專家認為,俄羅斯此舉會造成對日本不利的政治觀感。
包括內閣成員在內的近百名日本國會議員集體參拜靖國神社,中國外交部提出抗議。專家認為,參拜靖國神社已成為鷹派政治家表明立場的宣傳行為。
新西蘭10月14日舉行國會大選,有關中國的地緣政治安全議題也躍上台面,成為主要議題之一。專家認為,國際局勢與安全的惡化,新西蘭一反親中立場加重對印太地區的關切,台灣將是新西蘭今後產業轉型的重要伙伴。
日本外務大臣計劃10月初出訪東南亞四國,向諸國強調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重要性。專家認為,岸田內閣試圖以“日本流”的外交模式彌補美國影響力下滑所造成的空白,但是面臨中國的財力,新任外務大臣上川陽子的手腕備受考驗。
澳大利亞參眾議員團訪台,與台灣高層就印太情勢、台澳關係等議題展開交流。 專家認為,台灣應持續與來訪議員保持互動,而對澳大利亞的戰略層面而言,台灣比中國重要得多。
日中韓9月26日舉行外交高官會談,為今年年底舉辦日中韓首腦會談做準備。專家認為,中國將尋找突破日美韓三國矛盾的戰略契機,對南韓實施認知作戰。
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爾(Rahm Emanuel)多次公開發表批評中國的意見,並在社交平台上頻頻嘲諷習近平與北京高層。專家認為,白宮或藉伊曼紐爾來對中方表達無法認同但不方便表達的意見,其強硬的作風更能推動日本強化防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9月20日在紐約就日中關係表示,“將在所有層面謀求與中方緊密溝通”,但是近日內閣改組中指派對中鷹派木原稔為防衛大臣,被視為對中國不友善的態度。專家認為,新任防相的首要任務是對於「日本有事」做好萬全準備,但是建立台日安保合作機制尚需時間。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力推的“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屆滿十週年。專家認為,在經濟攻勢下與台灣結束外交關係轉向中國的開發中國家未必得到實質幫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