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10月27日病逝後,日本官方表示哀悼,肯定其在日中關係發揮重要作用。專家認為,今後日中經濟關係中的政治風險將進一步增加,並指出日本相當擔心今後台灣有事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日本政府決定指派「非中國專家」擔任駐華大使。專家認為,日本藉由更換外交模式來刺激中國變更其處理外交關係的習性,而新任大使的豐富經驗有利於即時掌握他國對華政策的動向。
俄羅斯跟進中國,宣布對日本水產品實施進口限制。 專家認為,俄羅斯此舉會造成對日本不利的政治觀感。
包括內閣成員在內的近百名日本國會議員集體參拜靖國神社,中國外交部提出抗議。專家認為,參拜靖國神社已成為鷹派政治家表明立場的宣傳行為。
新西蘭10月14日舉行國會大選,有關中國的地緣政治安全議題也躍上台面,成為主要議題之一。專家認為,國際局勢與安全的惡化,新西蘭一反親中立場加重對印太地區的關切,台灣將是新西蘭今後產業轉型的重要伙伴。
日本外務大臣計劃10月初出訪東南亞四國,向諸國強調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重要性。專家認為,岸田內閣試圖以“日本流”的外交模式彌補美國影響力下滑所造成的空白,但是面臨中國的財力,新任外務大臣上川陽子的手腕備受考驗。
澳大利亞參眾議員團訪台,與台灣高層就印太情勢、台澳關係等議題展開交流。 專家認為,台灣應持續與來訪議員保持互動,而對澳大利亞的戰略層面而言,台灣比中國重要得多。
日中韓9月26日舉行外交高官會談,為今年年底舉辦日中韓首腦會談做準備。專家認為,中國將尋找突破日美韓三國矛盾的戰略契機,對南韓實施認知作戰。
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爾(Rahm Emanuel)多次公開發表批評中國的意見,並在社交平台上頻頻嘲諷習近平與北京高層。專家認為,白宮或藉伊曼紐爾來對中方表達無法認同但不方便表達的意見,其強硬的作風更能推動日本強化防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9月20日在紐約就日中關係表示,“將在所有層面謀求與中方緊密溝通”,但是近日內閣改組中指派對中鷹派木原稔為防衛大臣,被視為對中國不友善的態度。專家認為,新任防相的首要任務是對於「日本有事」做好萬全準備,但是建立台日安保合作機制尚需時間。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力推的“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屆滿十週年。專家認為,在經濟攻勢下與台灣結束外交關係轉向中國的開發中國家未必得到實質幫助。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9月9日至10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試圖尋求各國諒解福島核處理水排海的決定。有些專家認為,中國故意將科學議題政治化,南方國家會繼續在與中國相關的國際議題中保持中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9月5日從東京前往雅加達出席東盟(ASEAN)相關首腦會議,就福島核處理水排放議題,向與會各國尋求理解。專家表示,東南亞國家均感到擔憂並分別進行檢測,但是民間的抗議活動不會影響與日本的外交關係,東盟也不會在日中之間選邊站。
日本福島開始排放核處理水入海引起中國官民抗議。《每日新聞》8月31日報導,東京都政府目前接獲約3萬8000通騷擾電話。專家認為,這種“無差別騷擾”再次驗證對中國人的惡劣印象,日本民眾表示對於中國人的電話騷擾並不驚訝。
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7月27日至8月4日出訪包括印度、南非在內的西南亞和非洲6國。專家認為,日本在說服南方國家的支持對抗中俄威脅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日方將討論加大在印度、南非的投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月11日將出席在立陶宛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呼籲北約注意印太安全。專家認為,日本再度受邀是針對中國在亞洲造成的威脅,這表示日本與北約的安全合作已大幅升級,日本將確保其後續的國家安全政策與北約的後俄烏戰爭安全政策一致。
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7月13日將出席在雅加達舉行的東盟(ASEAN)外長會議。專家認為,日本藉由與東盟的互信關係,建立G7民主陣營和東盟的合作橋樑,但沒有任何大國能完全拉攏東盟選邊站。。
新西蘭總理6月30日結束在中國為期多天、多城市的訪問,期間會見習近平、李強等高層官員,強化與中國的雙邊關係。專家認為,新西蘭與澳大利亞在抗中立場上有所差異,但兩國持續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將造成印太戰略的弱點。
印太地區的專家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問中國作出反應,認為美國欲透過直接溝通,傳達希望中國能成為一個講法理、負責任的大國的立場,達到多贏的策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