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聯社11月24日報道,北韓日前發射成功的軍事偵察衛星將每天通過朝鮮半島上空2到4次。專家指出,聯合國的譴責對北韓不起作用,美日韓將更積極深化應對機制,以情資共享和聯合軍演加強嚇阻力。
注意北韓俄國合作升級 與北約聯合擴大嚇阻力
北韓11月21日將軍事偵察衛星“萬里鏡1號”(Malligyong-1)送上太空。這枚衛星一度飛越沖繩縣上空,讓日本透過全國瞬時警報系統(J-Alert)對沖繩縣發布避難情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對於朝鮮飛彈飛越日本國土上空,對國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予以強烈譴責。
此前,北韓曾告知日本,可能最早於11月22日發射一顆人造衛星,這是繼去年5月和8月兩次將軍事衛星送入軌道失敗後的第三次嘗試,提前在11月21日發射是預料之外的事態。
聯合國、美國和其他國家譴責此次發射違反了對北韓彈道導彈計劃實施的10項國際制裁,且可能造成該地區不穩定。南韓11月22日宣布暫停執行南北韓雙方2018年簽訂的一項旨在緩和緊張關係的軍事協議。
自從北韓發展導彈和核子技術,造成區域緊張局勢上升,美國與其盟友尚未找出安全的解決方案。美國11月21日就北韓發射軍事偵察衛星表示,將“採取一切手段:保衛日韓。
前日本防衛省審議官,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理事長德地秀士(Hideshi Tokuchi)認為,聯合國與民主國家的譴責不會對北韓發生作用,日美韓必須連手加大對北韓的威懾,而且要注意北韓與俄羅斯在軍事技術與裝備上的密切關系,與北約國家連手施壓刻不容緩。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北韓向俄羅斯提供包括彈藥在內的重要軍事支持,而且已經有一些報道指出,北韓所提供的彈藥足夠供應俄羅斯持續兩個月在烏克蘭的侵略,因此,北韓問題也必然對歐洲局勢產生直接影響,要讓北約也對北韓的作為更加重視。
朝鮮半島安全專家、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林志豪認為,從此次朝鮮發射火箭的時間點和衛星型號來看,明顯是以國內政治需求為主。
他對美國之音指出,根據朝中社的報導,北韓勞動黨將在年底預定召開的中全會中進行報告,而北韓的“國防科學發展與武器體系開發五年計劃” 也預定在2025年正式告一段落,因此金正恩有必須拿出成果的內部壓力。因此,鑑於北韓預計將進行數次新型軍事衛星發射試驗,未來南韓、美日三方如何在第一時間共同應對,應該採取哪些海上和空中行動,是否進行攔截,以及共同進行打撈等問題,應是未來後續可發展的方案,而依照先前南韓、美日的聯合訓練經驗,可能會在朝鮮半島西部海域進行海上反潛或反飛彈訓練。
林志豪說:“南韓目前已廢除南北軍事協議的第一條第三項條款,未來將會全面恢復在停戰線附近的領空、領海和地面的戰術偵查任務,如再配合韓美日聯合軍演,應可對北韓產生嚇阻效果。」
林志豪表示,北韓俄國未來必有更近一步的交流,若僅依靠南韓、美日聯合軍演或聲明,很難以阻止北韓發展軍事衛星,因此,還需要透過南韓與美日在外交、國防的共同應對,更進一步提升三國之間的互助關係,才有可能對北韓達到更大的嚇阻作用。
台灣日本研究院顧問陳文甲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指出,岸田首相當下立即做出三項指示,包括盡速確認飛彈通過的路徑與墜落物可能造成的安全損害,其次是加強情報搜研力度,據以掌握北韓未來動向的相關情資,以及與美、韓等相關國家合作,反映出日本面對周邊安全環境的挑戰日益增加,將加速與美國、南韓之間的軍事合作。
他說:“日本會在既有的美日軍事同盟基礎上,依循8月的戴維營峰會,以及11月在APEC美日韓三國峰會所談及的三邊安全合作新機制,與美韓啟動更加積極的應對北韓(日本)此次導彈發射的挑戰與威脅之策略,尤其是北韓導彈活動的實時數據共享機制。”
情資共享是連手制北韓的核心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指出,北韓使用彈道導彈技術的火箭發射“顯然違反多項聯合國安理會決議”,進行了強烈譴責,美方稱將與日韓共享情報並進行分析,美日韓三國負責北韓事務的高官11月22日進行了電話磋商。
此外,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表示“外交的大門並未關閉”,要求北韓停止挑釁行為並同意對話。
對此,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理事長德地秀士認為,由於美國明年底將面臨總統大選,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當選的機會並不小,所以在大選結果公布之前,北韓不可能走向對話。
台灣日本研究院顧問陳文甲認為,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在應對來自北韓的威脅方面,日美韓已經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方位的戰略聯盟,為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包括在外交方面的協調。
他說:“日本和南韓在與美國的合作中,不僅是軍事和情報聯盟的一部分,也是推動對北韓國際制裁和外交壓力的重要力量。美日韓同時也通過共同的外交努力,達到和平解決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的目標,以確保區域的安全與穩定。”
陳文甲指出,除此之外,在軍事上對抗來自北韓的威脅,日美韓在情報共享方面的合作是制定有效策略的核心。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林志豪表示,此次南韓聯參本部與日本防衛省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對外公布北韓發射火箭的信息,顯示出韓美日實際上也是依照過去共同偵測北韓導彈發射的經驗,交換雙方數據,進行分析。
他說:“在未來的韓美日共同應對方案當中,應是以‘情資共享’為主,共享北韓內部與外部的情資,作為此次發射火箭的分析基礎。”
林志豪指出,韓美日未來應會更強化三國戰略單位之間的對話機制,以對抗日益加深合作的北韓、中國與俄羅斯。
中國或為北韓的後盾
作為北韓的主要盟友,中國對於此次軍事衛星的發射並未加入譴責,而是表示確保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符合各方利益。
朝鮮半島安全專家林志豪指出,中國對於北韓此次的行為依舊保持低調且默許的態度,認為美國要對朝鮮半島當前緊張局勢負起所有責任,如以往一般繼續主張 “北韓美國對話”與“廢核”並行,並未表示反對。
他說:“實際上北韓進行如此重大的衛星發射活動,中國可能早已獲悉,可能已成為北韓‘可靠的後盾’,因為北韓政權的穩定有助於維持北韓、中俄與韓美日之間的平衡。”
台灣日本研究院顧問陳文甲認為,根據歷史和地緣政治現況,中國對北韓發射軍事衛星的響應符合其國家利益,因此將這次發射定義為防御措施。
他說:“中國的立場也反映出其對於南韓現在加強與日美的軍事合作倍感壓力,因為這將削弱中國在東亞的影響力。因此,中國更不願意看到北韓完全放棄核武器,將以此維持一定程度的戰略平衡。”
陳文甲指出,中國也正積極扶植北韓的厚植核威懾力量,以備中國發動台海戰爭時,利用北韓的軍事力量來牽制美日韓同盟對台灣的馳援,進而達到「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Denial,A2/AD)的目的。
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理事長德地秀士認為,如果北韓提高核技術和導彈技術,就會對中國構成威脅,所以中國不太可能積極支持北韓目前的行動。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