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新聞》10月28日報導,日本與菲律賓政府已開始就自衛隊與菲律賓軍方的《相互准入協議》(RAA)進行談判。專家認為,日菲將走向全方位安全合作,而近期中菲船隻擦撞事件,將激發日菲加速安全合作的進程。
日本向菲律賓展開多元化安全支持
日本與菲律賓政府已開始就《相互准入協議》(RAA)進行談判,並可望於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1月上旬訪菲會晤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時正式宣布。
由於近日菲律賓與中國在南中國發生船隻碰撞衝突,日菲之間有關安全合作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
菲律賓與中國船艦10月22日在南海一連發生兩起碰撞事件,菲律賓巡邏補給船被中國海警巡邏船攔截,雙方衝突愈演愈烈,馬尼拉批評中國侵犯菲國主權。
由於菲律賓定期為其擱淺在仁愛暗沙、以宣示主權的馬德雷山號(BRP Sierra Madre)進行補給,過去雙方不時發生船隻遭遇的情況。
同時,日本正在向菲律賓提供更多援助,提供更多巡邏船和其他設備。日本和菲律賓正在進行更多聯合行動,包括演習,以應對潛在的中國威脅。
前菲律賓海軍副司令官隆美爾·裘德·王( RAdm. Rommel Jude Ong )指出,日本過去就持續在安全領域支援菲律賓,特別是海軍和海岸警衛隊。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具體來說,日本向菲律賓海軍出租了大約五架中程飛機,用於海上監視任務,又為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建造約12 艘近海巡邏船提供貸款,此外,透過日本的新防衛戰略和「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持」(Official Security Assistance, OSA)提供的安全援助,日菲兩國可以在聯合演習、南中國海海軍行動的互通性和後勤方面探索更多國防合作的機會。
裘德王認為,由於《相互准入協議》將涵蓋在災難發生時在菲律賓部署日本軍事人員(HADR),這也將有助於允許日本自衛隊積極參與菲律賓武裝部隊在菲律賓群島舉辦的海軍和軍事演習。
台灣日本研究院特別顧問陳文甲教授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日本向來就在美日同盟的基礎上,隨同美國履行美菲軍事同盟的三大條約(1951年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1999年的《來訪部隊協議》、2014年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近期中國的威脅導緻美菲軍事合作升溫,而日本在去年12月16日通過新版安保三文件將中國定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往後與菲律賓安全合作會更加落實,走向全方位合作。
他說:「首先是增加對菲律賓提供巡邏船和其他設備,並為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和海軍提供更多的訓練和能力建設;接著,日本會尋求與菲律賓的安全合作從海上領域擴及到在網路、太空與反恐的合作。」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表示,面對中國的威脅劇增,日本新的防衛政策主要對於本土島鏈的防守強化,並基於印度、太平兩洋聯通的概念,強調對日本海上生命線的維護。菲律賓位於兩洋聯通中的重要位置,並且藉由2016年南海仲裁展現對南海基於規則的裁決,在地緣上對日本至關重要。
他告訴美國之音:「日本對菲律賓的軍備援助或合作,強調以『海洋感知』能力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海上執法能力提升作為方向,也經由諸如官方開發援助的方式持續向菲律賓提供大型海巡洋艦艇。」
孫國祥認為,此次菲中船隻在南中國海的擦撞事件,將激發雙方加快此類能力提升的進程。
基於菲美日三邊合作的基礎
日菲提升安全合作層次的行動早有鋪陳。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今年2月曾到東京拜訪岸田文雄,簽署了7項合作協議,包括一項人道救災協議,著眼於方便日本自衛隊進入菲律賓參加救援行動,這被認為是兩國在國防領域簽署更廣泛協議的第一步。分析人士認為,日菲簽署的人道救災協議可能將在未來允許兩國在彼此領土上部署部隊。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表示,小馬科斯今年對南中國海島礁的堅定作為,無論是對於黃岩島或仁愛暗礁事件的態度,都彰顯他捍衛仲裁裁決的決心,這與日本自身的利益一致」
孫國祥指出,南中國海對於日本海上交通與經貿運輸具有難以取代的重要性,因此戰後日本政府戮力改善對東南亞國家的關係。而當中國在南中國海填海造島並將島礁軍事化,導致與週邊國家屢爆對立,也將妨礙日本在南海的航行自由,促使日本提升與東南亞的安全合作等級。前菲律賓海軍副司令官隆美爾·裘德·王表示
,從菲律賓前幾屆政府期間開始,菲日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雙邊關係。他指出,過去在民答那峨島分離主義和暴力極端主義中,日本是為飽受衝突蹂躪的島嶼帶來和平的重要合作夥伴,日菲在文化與社會經濟方面一直有良好互動,而新的外交政策格局實際上是由日本的新防衛戰略和新興的區域前景驅動,小馬科斯正在此基礎上調整對日姿態。
裘德王指出,菲日2+2(國防和外交首長會談)去年首度舉行,加上菲日美國家安全顧問三邊會議,為三國未來在防務、經濟和其他事業上的合作提供了藍圖,因此菲日提升安全合作層次要放在菲美日三個國家的合作光譜上討論。台灣
日本研究院特別顧問陳文甲教授認同這個觀點。
他說:「在安全層面上,菲律賓將在強化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基礎上拉攏日本,共同來捍衛菲律賓在南(中國)海,尤其是仁愛礁附近的利益與安全。」
陳文甲指出,小馬科斯自去年6月上任後,一改前任總統杜特蒂「親中遠美」的路線,雖然一定程度上維持與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關係,但明顯地著力在強化菲美軍事同盟關係,日本又是美國在亞洲最有力的同盟國,無論在地緣利益或價值觀上都十分合理。
日本是東南亞可信賴的第三夥伴
岸田內閣近期頻繁增進對於東南亞的關注。今年3月,時任日本防衛副大臣井野俊郎透露,防衛省加入東協成員國在國防部之間開設的緊急熱線,表示希望此舉助推與東協的防務合作進一步發展;自民黨政調會長萩生田光一7月訪問了越南、寮國和泰國;9月甫上任的日本新外務大臣上川陽子10月初即對東南亞四國汶萊、越南、寮國和泰國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
前菲律賓海軍副司令官隆美爾·裘德·王( RAdm. Rommel Jude Ong )指出,過去幾十年來,日本透過在該地區行使“軟實力”,一直在東南亞受到歡迎。這些「軟實力」以外國直接投資、政府發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縮寫為ODA)、海事安全援助、文化推廣計劃等形式出現。裘德王認為,關鍵的變化是日本在應對中國政策帶來的區域安全挑戰方面,日益高調地支持東南亞。他相信日本可以在減輕中國地緣經濟戰略對東南亞的影響方面發揮到相當關鍵作用。
台灣日本研究院特別顧問陳文甲教授表示,岸田內閣大幅提升對於東南亞的關注與訪問頻率,目的在於提高日本的國際地位與話語權,可視為日本正逐漸在該地區展現自己的領導力。
他說:「日本近期的倡議,例如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願景、優質基礎設施夥伴關係和擴大優質基礎設施夥伴關係,目的都在於提升日本在東南亞及其他地區的角色和影響力,逐漸掌握主導權。」
陳文甲認為,日本強化東南亞事務的參與,另一方面也是在分攤美國對於東南亞地區的安保責任。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指出,美國在地區的影響力已出現止跌回升現象,而日本在其中扮演非常獨特的角色,也就是東南亞有一種聲音顯示,日本是東南亞國家在面對美中戰略競爭時可以不選邊站,又可以信賴的第三夥伴。
他認為,日本如何展現並非與美國亦步亦趨,也並非與中國全面對抗,同時能為亞洲國家提供共同利益,是日本維繫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課題。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