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領袖11月16至17日在舊金山舉行雙邊會談,並共同參與史丹佛大學的座談會,強調進一步合作。專家認為,日韓各自有經濟安保上的擅長項目,兩國改善關係對美國的東亞戰略有絕對的影響力。
日韓合作對經濟安保格外重要
日本與南韓關係修復動作頻繁,利用各種機會強化各領域的合作。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南韓總統尹錫悅11月16日利用參加在美國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場邊舉行雙邊會談,承諾深化合作與美國共同應對北韓威脅,這是兩人今年第7度進行雙邊會談。
兩位首腦11月17日一起出席在斯坦福大學舉辦的座談會,介紹經濟安全保障領域的日韓、日美韓三國合作,展現關係改善。
此外,韓美日首腦11月16日也在亞太經合峰會會場另行會晤,拜登總統表示,得益於尹錫悅和岸田文雄的支持,他在履行總統職責方面的負擔大幅減輕。
南韓國立外交院外交安保硏究所教授曹良鉉(Yanghyeon Jo)認為,韓日關係明顯改善,會讓美國更容易管理東北亞局勢。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愈來愈難以獨自應對來自中俄的地緣政治競爭,有必要與盟友和夥伴分擔責任,而雖然美日同盟和美韓同盟至今運作順利,但當中國以經濟、歷史和不會來分化韓、日時就讓美國擔憂。
曹良鉉說,在安全環境惡化、國際情勢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韓美日首腦確認協調,防止日韓兩國因中國因素而形成對抗具有重大意義。
此外,他認為,雖然距離韓日正式結盟還很遠,但從長遠來看,現在的改善可以加強三邊的團結,今年8月在美國戴維營舉行的韓美日峰會顯然朝著這個方向邁進,有助於未來三方落實情報共享、大幅擴大聯合軍演,以及展開深入的戰略對話。
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劉易鑫表示,日韓兩國本在地緣上本來就是有緊密的關係,無論是從經濟合作、軍事競合或是應對中國與北韓的威脅,顯然已經決定“暫且放下先前的恩怨,先處理共同的敵人”,這也是美國最迫切期待的。
劉易鑫對美國之音說:“宮古島是整個第一島鏈最寬敞的通道之一。當日本先以那霸及與那國嶼作為防線固守,南韓有可能會以海上路線進行協防,繼而達成美國‘小北約’協防構想。”
台灣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秘書長盧信吉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日本與南韓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分別扮演關鍵的角色,特別是經濟安全保障方面,最大威脅還是中國,日韓的合作格外重要。
他指出,在美國的東亞戰略中,日本過去長期鏈結美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模式,南韓則發揮了與朝鮮對抗的功能,也具備影響戰略成敗的能力。
他說:“韓國則是針對其熟悉的朝鮮政權,包含資金與網絡活動等有幫助於北韓政權發展所有面向的遏制,成為避免小規模衝突發展成大規模衝突的第一道防線,實屬美國應對中國崛起危機的‘先制防衛’。”
盧信吉認為,日韓首腦承諾共建供應鏈,在以美國為首的經濟安保戰略上是最有力的助援。
美日韓經濟合作依舊有許多挑戰
岸田與尹錫悅在共同出席斯坦福大學的座談會中商定加強氫能合作,攜手構建供應鏈。
《韓聯社》11月17日報導,尹錫悅在開場白中表示,韓美日領導人在今年8月的戴維營峰會上就推動三邊合作升級為“全面合作機制”達成共識,並提議三國將在尖端技術、人工智能(AI)和數字治理建設、減排及清潔能源轉型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發揮領導力。
南韓在氫燃料汽車和用於發電的燃料電池供應等氫能應用領域具有壓倒性優勢,日本則是全球掌握氫能相關專利最多的技術強國,但兩國在清潔能源生產力量都不足。
南韓總統府表示,韓日兩國在民營企業的主導下著手進行第三國共同生產等合作項目,並在高效技術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
日本廣島大學大學院助理教授伊藤隆太(Ryuta ItoRyuta Ito)表示,日本已開始試運行半導體、蓄電池等產品供應網絡預警系統,加強了應對中國在稀有金屬等產品市場份額方面的經濟壓力措施,如此一來日美韓可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風險,削弱中國利用經濟杠桿的能力。
他對美國之音指出,對中國來說,此舉在許多方面構成戰略挑戰,供應鏈的多元化將增加中國失去關鍵商品供應國影響力的風險。
伊藤隆太說,日美韓同意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合作,這不僅能加強民主陣營在新領域的合作,也會使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受到挑戰,。
中興大學日韓總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劉易鑫表示,特別就半導體的部分,美日韓重啟經濟合作不僅可促使南韓目前遇到瓶頸的技術開發有機會緩解,也會在物資與技術的交流上取得一定程度的合作,也讓其他民主盟友更有機會提供協助。
他說:“若能將台灣放在美國協助的供應鏈體系之中,對於與美國競爭的國家必然有‘卡脖子’的效應存在。這樣的合作關係升級放在軍功產業方面,包括人工智能、無人機技術與微波封裝技術等科技發展也很有可能取得近一步的發展與壟斷。”
南韓國立外交院外交安保硏究所教授曹良鉉認為,韓美日三方在科技業的合作仍然存在許多挑戰。
他說,三方的企業經常處於直接競爭的現實狀態,特別是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因此在經濟安全和供應鏈方面的合作可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此外,雖然限制對華投資的措施是美國的首要任務,但是日本和南韓對於支持這些措施的意願有限,在8月戴維營會後的三方聲明中也沒有提及,由此可知三方在科技業的全面合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台灣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秘書長盧信吉指出,另一個變動的因素是在民主制度下,韓美日再次建立經濟合作的模式可能受到民眾投票結果的影響而改變
他說:“民主盟國之間的外交、經濟合作必須說服人民接受並支持,否則曇花一現的倡議終將泡沫化,並退縮至更小範圍國家安全認同上後破壞當前的協議。”
中方拉攏韓日的同時以拖待變
針對美日韓在多領域深化合作關係,中國自然也有拉攏日韓的動作。
共同社報導,多名外交消息人士透露,中日韓外長會談將於11月下旬於韓國釜山召開,屆時中國外長王毅、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南韓外長樸振將出席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談,就年底舉行中斷三年以上的三國領導人峰會展開協調。
中興大學日韓總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劉易鑫表示,從這次拜登與習近平的會談看來,美中都傾向於保持在競爭中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中國對於日韓兩國更是如此。
他認為,中國會將重心放在內部經濟問題,所以必須穩定對外關係,先用不明確的應對模式開展交流,再相互觀察與調整。
劉易鑫說:“美中之間正常交流能否從貿易戰弱化到貿易競爭,再進一步減弱到正常的商業競爭,這恐怕是中國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而南韓就是美日和中國都想拉攏的重點。”
南韓國立外交院外交安保硏究所教授曹良鉉表示,目前為止中國用“硬的方式”對待南韓與日本,效果都適得其反,所以拉攏韓日顯然是較可行的選項。
他指出,中國以往對韓日使用經濟脅迫或軍事威脅,只是促使韓美日聯合抗中,使中國更為尷尬。曹良鉉說,中國最近同意重啟暫停了4年的韓中日峰會之磋商,想改用“制衡行動”遏制韓美日合作。他認為,這種方式的成本較低,初期可能有些效果,但韓中日合作的程度很難真正提升。
曹良鉉表示,中國現在應該在等待情勢變化,因為明年年底美國要面臨總統大選,另一方面尹錫悅、岸田文雄在國內的支持率都偏低,中國會先專注於處理國內經濟問題,對外以拖待變。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