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民主黨財政預算案建議高官減薪、避免”孤島化” 23條立法勿影響外資信心


香港民主黨公佈財政預算案建議,促特首高官帶頭減薪,煞停中部人工島填海計劃,保持香港國際化的優勢。(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民主黨公佈財政預算案建議,促特首高官帶頭減薪,煞停中部人工島填海計劃,保持香港國際化的優勢。(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即將在2月底公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民主黨星期日發表財政預算案建議表示,香港連續五年出現財政赤字、私人住宅售價指數連跌8個月,加上賣地頻頻流標等問題,建議特首及所有問責官員帶頭減薪,並煞停中部水域人工島填海計劃以節省開支。民主黨又呼籲政府必須保持過往的獨特性及國際化優勢,避免香港走向“孤島化”。對於《基本法》23條立法,民主黨認為應該保持自由開放及資訊流通的環境,以免影響外國投資者信心。

上任超過7年的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即將在2月28日公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去年12月17日開始公眾諮詢,收集各界的意見。

陳茂波不能抹殺2024年度繼續出現赤字

陳茂波早前發表網誌表示,過去幾年香港政府開支大幅增長,未來的公共財政面對實存的壓力,在開支方面將不能避免地需要整固,更謹慎管控,他表示,有效管控開支以至適當節流是不能避免。

陳茂波又表示,在計及發債所得後,2023至24年度香港政府綜合財政赤字,預計或會略超1千億港元(超過128億美元),展望2024年,地緣政局仍然複雜多變,將遏抑香港經濟增長的速度,令資產市場相關的收入難快速恢復,他形容2024年度繼續出現赤字的機會不能抹殺。

民主黨建議高官減薪避免“孤島化”

民主黨羅健熙聯同多名政策發言人星期日(2月4日)召開記者會,發表財政預算案建議。

羅健熙表示,香港已經連續5年出現財政赤字,2023年財政年度首半年的赤字更高達1,777億港元(接近228億美元)。據港府最新數據顯示,香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截止去年12月已經連跌8個月,跌至2017年2月接近7年以來的新低紀錄。

羅健熙表示,樓價下跌同時影響地產商入市的信心,香港政府去年賣地頻頻流標,直接影響政府收入。賣地收入截止去年8月底只有33.8億港元(超過4億3千萬美元),只是達到預期的3.98%。

羅健熙表示,以目前香港的經濟環境,加上港府的財政收入大幅減少,任何形式的增加稅項或擴闊稅基,只會破壞香港低稅制的條件,將會進一步降低香港競爭力。他又認為,近年中美兩國持續角力,加上中國國內經濟低迷,香港作為中美之間的超級中介人,經濟發展難免受到影響。

羅健熙引述前特首政策組成員、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近日發表警示指,香港正在“快速孤島化”,西方國家已將香港視為中國大陸的一個普通城市;與此同時,廣東省內其他城市坐視香港“孤島化”的趨勢,各省市更出現內鬥。

羅健熙表示,民主黨當然不希望香港“孤島化”,期望香港保有過往的獨特性、國際性,相信外資若感到香港仍享有自由、多元、民主、開放的社會氛圍,必然會重新投資香港。

羅健熙表示,民主黨建議特首及所有問責官員帶頭減薪,並且縮減前特首辦的開支,所牽涉的金額雖然不多,但可以向香港市民展現政府開源節流的決心。

民主黨亦呼籲當局叫停中部水域人工島填海計劃,該黨認為人工島耗資龐大,強推項目只會為港府日後帶來沉重財政負擔。加上香港地產界對投資新界北部都會區的意願已不高,該黨擔心港府初期對人工島回報的預估已經過時及不凖確。如果港府堅持己見,必須盡快公佈北部都會區及人工島填海計劃的工程預算,以及資金籌募來源,以諮詢公眾。

民主黨指香港由面向國際變成面向中國

羅健熙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前特首政策組成員、中國大陸學者鄭永年近日發表有關“香港孤島化趨勢”的言論,民主黨認為,背後的原因是過去數十年香港經濟發展的主力,是在中西方之間的狹縫中,香港取得當中的“紅利”作為“中間人”,幫助中西方發展經濟,不過,過去幾年當中美關係轉差,香港不能夠獲取中間的“紅利”,反而出現尷尬的情況。

羅健熙認為,過去數十年香港是背靠中國面向世界,但過去幾年香港反過來變成背向世界面向中國,他呼籲香港政府融入大灣區發展之餘不要放棄香港獨特的優勢。

羅健熙說:“我們(香港)在大灣區那個角色,是應該要保持自己獨特的優勢,包括就是普通法的一個法治的制度;包括我們(港元)仍然是一個自由、可以兌換的貨幣;包括我們相對而言是最國際化的一個都市,我們是仍然有最好的融資的能力,是外資最容易進入、最方便、最放心可以在香港設立總部的一個地方,而過去幾年我們見到的就是好像這些優勢,是慢慢更加好像是愈來愈減弱,或者給人的感覺是愈來愈減弱,人家來香港投資與否其實就是他們去做一些分析,亦都有一些就是它們的直率的感覺,就是覺得香港究竟現在是不是一個同普通一個(中國)內地城市是不同的地方呢﹖它是不是仍然是一個有一國兩制優勢的地方呢﹖”

23條立法後仍要保持自由開放資訊流通

羅健熙又表示,針對《基本法》23條立法暫時未見到很多外資會撤出香港,但是民主黨相信外國投資者都會非常關注,23條立法最終的條文會是怎樣,尤其是立法之後當局執法的力度會是怎樣,他呼籲當局清晰解答坊間提出的疑問,23條立法後仍然要保持香港自由開放及資訊流通的環境,以免影響外國投資者的信心。

香港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呼籲23條立法勿影響外資信心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2:17 0:00

羅健熙說:“在未來的日子,我覺得政府是應該要去將一些,在坊間已經提出了的問題,是應該要盡量釐清,包括在國家秘密的事情上,究竟所謂‘社會經濟發展’上的秘密其實是包括了一些甚麼﹖有些甚麼情況底下是可以令到大家是有一個免責的條款、有一些豁免﹖怎樣在做到一些保護到國家秘密、保護到國家安全的同時,又可以平衡到資訊的方便流動,確保香港仍然是一個資訊很流通的地方,其實這些都是對於外地來香港投資的人,或者對於一國兩制底下的香港過去的發展,其實都是非常、非常、非常之重要的,如果資訊不流通的話,其實可能大家外面的人,都不敢肯定究竟香港的事情是不是真的,這樣他們怎樣去(決定)來香港投資呢﹖”

評論員指要趁中共建政75周年完成23條立法

時事評論員譚美德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特首李家超政府堅持在香港經濟持續不振的環境下推動《基本法》23條立法,反映政府向北京“無功課交”,他認為李家超上任超過一年半以來,除了依賴《港區國安法》維持社會表面平靜,香港人才流失、日夜繽紛、盛事經濟全部交不出成績,面對今年中共建政75周年,可能只有推動23條立法才能夠向北京有所交待。

譚美德說:“對中共來講‘逢五’、‘逢十’(周年)是一些大節日來的,所以(今年)7-1之前要做好這件事(23條立法)就是因為要補回過去一些令到中共尷尬的情況,譬如最簡單你在2019年的話,為甚麼大家會這麼慎怒呢﹖社會事件跟著衍生國家安全(人大訂立港版國安法)、又‘完善’(大幅修改選舉)制度,搞這麼多事情,因為你(香港)在當時中共建政70年的時候,其實是全(中)國都是有很多所謂的開心的畫面、慶祝建政的畫面,唯獨是香港是沒有的,因為當時我們(香港)‘亂到七彩’(社會大亂),現在就要補回這件事情,所以他(李家超)就很大的政治任務,又說回來那個‘政治掛帥’、‘政治效忠’的情況底下,這樣你(港府)就要在建政75周年之前,就要做好這個(23條立法)的工作。”

呼籲當局廣開言路

香港政府去年底封殺所有民主派人士參與區議會選舉,立法會以及區議會只有“清一色”的建制派議員,民主黨成為首個提出財政預算案建議的民主派政黨。

譚美德表示,民主黨提出的財政預算案建議,部份與建制派政黨及學者相若,包括煞停人工島填海、特首高官帶頭減薪,以及避免香港走向“孤島化”等,他希望港府在經濟持續不振的時候,廣開言路,不要凡事先考慮政治正確。

譚美德說:“但是如果不聽(民主黨建議)的話,其實它(港府)是’自伐’(自我戕害)而已,因為現在大家都很清楚一件事,就是說譬如高官減薪,甚至乎現在出現了一個情況,是早前立法會議員是建議加薪,大家留意到一個情況就是大家其實不是在乎你(高官)的‘人工’(薪酬)有多少,是在乎你‘值不值(得)’。如果在這個情況底下,你都仍然不聽(建議)的話,其實你很難令到大家接受,甚至乎會不會這裡(高官)不減薪,立法會加薪就更加離譜了,所以其實它(政府)現在陷入了一個兩難的情況,你如果聽意見就意味著不只是聽民主黨一個,但是會被認為是對民主黨釋出善意,不過,其實又見不到後續空間,其實你(政府)想怎樣呢﹖如果你不聽的話,其實你也沒辦法解決到現在那個民意上面,對政府施政那種‘離地’(脫離民情)的不滿,而你仍然在享用一些高薪厚祿。”

香港政府面對高達千億港元(超過128億美元)的財政赤子下,港府官員早已“放風”增加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等,全方位增加市民使用公共服務的支出,亦有市民同時建議高官應該減薪,減輕港府財政負擔,翻查資料特首李家超的月薪大約45萬2千港元(超過5萬8千美元),而美國總統拜登的月薪折合約為25萬港元(約3萬2千美元),差不多只有李家超月薪的一半,而香港政府6名正副司長的月薪,約37萬港元(超過4萬7千美元),十多名政策局長的月薪接近36萬港元(超過4萬6千美元),薪金比很多國家元首更高。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