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李家超指當選特首即與中國內地商討通關 民調:更多港人認同優先與國際通關


李家超 (美聯社資料照片)
李家超 (美聯社資料照片)

香港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星期一獲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確認,成為今屆特首選舉唯一候選人。李家超會見傳媒表示,一旦當選必定以盡快與中國內地通關為首要任務。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不同政見的受訪市民都認同,優先與國際通關更為重要。有學者分析,結果反映更多市民關心將來香港能否維持國際城市的地位,加上中國內地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上海封城引起的混亂,也令港人感到憂慮。

李家超指當選特首即與中國內地商討通關 民調:更多港人認同優先與國際通關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25 0:00

距離5月8日舉行的新一屆香港特首選舉,只有倒數3星期,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獲得過半數的786位選委提名,上星期三(4月13日)報名參與特首選舉,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星期一(4月18日)確認李家超提名有效,成為今屆特首選舉唯一候選人。

李家超成唯一候選人 首要任務與大陸通關

李家超星期一與香港5大商會代表會晤,包括香港總商會、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中華廠商會、香港工業總會以及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李家超傍晚會見傳媒,總結與五大商會會面內容表示,各商會代表都一致認同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的重要,亦感受到香港競爭力一直存在,需要凝聚多方面力量,與世界不同地區競爭,香港在未來5年應該好好地解決問題。

近日香港第5波疫情持續緩和,確診數字連續4日回落至少於1千宗,李家超表示,知道整個香港都關注通關的問題,他說,一旦當選必定以盡快與中國內地通關為首要任務,盡快展開溝通,向中國內地坦誠說明香港的情況,了解中國內地對通關的要求。

香港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4月18日獲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確認,成為今屆特首選舉唯一候選人。李家超表示,一旦當選必定以盡快與中國內地通關為首要任務。(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4月18日獲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確認,成為今屆特首選舉唯一候選人。李家超表示,一旦當選必定以盡快與中國內地通關為首要任務。(美國之音/湯惠芸)

民調指無分政見更多港人冀優先國際通關

香港民意研究所上星期四(4月14日)召開記者會,公佈一項針對今年度《財政預算案》相關政策的網上民意調查結果,這項調查在4月8日至13日)透過網上問卷,成功訪問5,685名12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

結果顯示,無分政見的受訪者有19%認為,取消由其他國家入境香港的疫情相關限制,即是與國際通關較為重要,認為取消由中國大陸入境香港的疫情相關限制,即是與中國內地通關較為重要的受訪者只有7%。

以政見區分,4,776名自稱民主派支持者當中,有28%認為與國際通關較為重要,認為與中國內地通關較為重要的只有3%;而619名自稱非民主派支持者當中,有14%認為與國際通關較為重要,認為與中國內地通關較為重要的有10%,比與國際通關較重要低4個百分點。

學者指港人關心能否維持國際地位

記者問及,調查進行期間正值上海疫情嚴重,當地政府採取嚴厲的封城措施,推行多次強制全民核酸檢測,據傳媒報道多區出現行政混亂,包括物資配給錯亂、糧食供應不足,居民就醫困難等亂象,調查顯示無分政見的受訪者,都認為與國際通關較為重要,是否反映港人對中國內地封城強檢的憂慮﹖

負責這項調查的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結果反映更多市民關心將來香港能否維持國際城市的地位,加上中國內地在意識形態上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上海封城引起的混亂,也令香港人感到憂慮。

陳家洛說:“大家都知道意識形態上已經決定了,是要‘動態清零’的了,大家亦都會憂慮,是否要等完(中國)內地的(通關)才可以國際(通關)呢﹖即是被逼做一些‘零和’的取捨,所以在民意調查當中,反映出來的就是他們(被訪者)亦都很清楚,不是很接受這種‘零和’的取捨,是想有個很清晰的方向、路線圖、時間表,是先處理好國際上面的、跟其他地方的通關,這個亦都是保本的、其實對於香港來講是個很重要的選項。”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表示,中國內地在意識形態上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上海封城引起的混亂,令香港人感到憂慮會否步上海的後塵。(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表示,中國內地在意識形態上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上海封城引起的混亂,令香港人感到憂慮會否步上海的後塵。(美國之音/湯惠芸)

憂慮香港會否步上海後塵

陳家洛表示,相信很多香港市民憂慮,如果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治下,針對中國大陸最重的經濟城市上海,都這樣雷厲風行實施“動態清零”,香港會否步上海的後塵。

陳家洛說:“針對上海這個在(中國)國內,最首屈一指的龍頭國際城市,下這樣的‘重藥’的話,於是引伸出來大家都可能很關注、也都很擔心,接下來香港即是可以說是‘無底深潭’,進入了一種即是‘黑洞’的狀態,會不會7月換了一個特首之後,大家就要緊跟那個指揮棒,去‘照辦煮碗’(依樣畫葫蘆)地去做這些防疫的措施呢﹖封城就封城吧,叫解放軍出來吧,都可以啊,因為上海是這樣的,這些情況是如果在意識形態上有一種這樣的、我們叫做‘執著’的話,其實是同香港的個性、同香港人的追求,是背道而馳得更加厲害,那個衝突、那個矛盾、那個張力更加大,即是有言在先,我希望大家見到這些數據,不是想如何去鎮壓一些不同的聲音,而是想如何順應著那個民情和民意。”

陳家洛表示,香港首先與國際或者中國內地通關,並非零和的取捨,而是先後的次序,呼籲當局在一國兩制之下考慮香港的民意。

學者指”動態清零”並非不能討論

調查顯示,無分政見的受訪者,95%沒有參與今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公眾諮詢,有參與的受訪者只有2%,自稱非民主派支持者也只有3%表示,有參與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

香港伍倫貢學院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李敏剛分析,結果反映港府制訂政策時,民意的參與不多,部份政策的討論甚至被“上綱上線”。他認為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經濟發展需要面向國外,對中國大陸而言,香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經濟城市,或遲或早都需要規劃如何與國際通關。李敏剛認為,中國大陸的“動態清零”政策也可以有不同的應對,並非鐵板一塊不能討論。

他說:“其實譬如你就算看一些外國的媒體,其實是否一面倒覺得‘動態清零’不好、開關就最好,都不是,其實你見到一個開放的政策討論環境,其實怎樣可以取得一個平衡,怎樣可以保持經濟發展之餘,又做到防疫,其實不是一些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如何(讓)不同的持份者如何去討論、溝通,其實這個應該是香港出現的辯論來的,但是其實你看(到)很多人很快就將這些事情”上綱上線”,就說這些不能討論,這些甚麼大原則來的,完全不可以討論,其實這個世界上那有政策的東西是不能討論的,政策就是不斷地去糾正、去討論、去改善,跟著去改善管治,其實當你全部說這些沒得討論的時候,其實就真的所有事情都沒得討論。”

香港伍倫貢學院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李敏剛認為,中國大陸的”動態清零”政策也可以有不同的應對,並非鐵板一塊不能討論。(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伍倫貢學院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李敏剛認為,中國大陸的”動態清零”政策也可以有不同的應對,並非鐵板一塊不能討論。(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逐漸失去理性討論政策空間

李敏剛表示,香港最可惜的是理性討論政策的空間逐漸消失,對港府制訂政策都會帶來實際的影響。

李敏剛說:“有沒有一個自由開放,讓不同的群體真的可以很放心的,可以去給自己的意見,去想想怎樣做去改善政策,令到政府好些、令到整個管治好些,令到香港變成一個更加好的地方,其實這件事情是在消失當中的時候,我覺得是相當可惜,不是純粹是在權利、自由方面,其實你見到都對實際上政策制訂都有影響,譬如現在面對這麼困難的環境,開關、如何開關,不開關,是不是真的閉關防疫到、‘清零’到天荒地老呢﹖其實這個都不是一個合理的選項來的,其實怎樣可以繼續去做好一些,其實正正就是你沒有一個好的環境,你就討論不下去,其實就永遠只有原地踏步,虛耗很多東西。”

李家超最近在社交網站競選專頁,以“內地通關、重中之重”為題,帖文表示他認為和(中國)內地通關最重要,香港的抗疫策略,一定要接連國家(中國),香港本地的抗疫措施如果不可以配合(中國)內地的防疫抗疫策略,若和(中國)內地通不了關,對香港的發展有非常大的限制。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