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星期三公佈2022年度《財政預算案》,一項星期四公佈的即時民意調查顯示,預算案的滿意率及評分,都創近年的新高紀錄。有學者分析,疫情肆虐下大部份香港市民對預算案沒有期望,每年只是關注有沒有“派錢”,形容陳茂波今年派1萬港元的電子消費券有如“掩口費”,學者憂慮香港走向澳門模式,每年只是以“派錢”回應民怨,迴避核心的管治問題。亦有學者關注警隊開支大幅增加,加上國安經費沒有交待細節,估計可能與兩岸三地的軍備形勢有關。
香港第5波新冠病毒疫情愈演愈烈,確診人數屢創新高,繼星期三(2月23日)錄得8,674宗確診的新高紀錄,星期四(2月24日)再錄得8,798宗確診個案,創單日確診新高紀錄,自去年12月底爆發第5波疫情,香港累計超過6萬宗確診個案,病毒繁殖率達3.3。
預算案推暫援追租消費券加碼一倍
在疫情持續擴散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星期三首次透過視像,向立法會發表2022年度《財政預算案》,也是他5年任期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
針對受疫情影響而要停業的美容院、健身室、派對房間、補習社等中小企,陳茂波首次提出立法禁止業主對”指定行業”的租戶追討欠租的”暫緩追租令”,並呼籲業主不要”迫死租客”。
預算案另一“亮點”,是繼去年預算案之後,今年再向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發放電子消費券,金額由5千港幣(約650美元),倍增到港幣1萬元(約1,300美元)。陳茂波表示,電子消費券將會分兩期發放,第一期將於4月份發放,第二期會在7、8月往年的暑假發放,將包括新一批年滿18歲的市民。
民研:預算案評分創新高 51%沒期望
新一份預算案公佈後,香港民意研究所星期四召開記者會,公佈兩項關於預算案的民意調查結果。
其中一份網上問卷調查,在上星期五至星期二(2月18至22日)預算案公佈前進行,成功訪問5,194名12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結果顯示51%的受訪者表示,對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沒有期望,另有42%的受訪者預計,今年與家人的生活將會變差,預計會變好的只有4%,另有48%表示差不多。
另一份針對《財政預算案》評價的即時民調,星期三(2月23日)下午預算案公佈後,以電話隨機抽樣成功訪問917名18歲或以上操廣東話的市民,結果顯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滿意率有42%,比去年上升23個百分點,創2015年2月的新高;不滿意率為27%,下跌29個百分點,創2018年2月新低;滿意率淨值15%,上升52個百分點,創2016年2月新高;評分為51.8分,上升15.4分,創2017年2月新高。
學者指消費券如掩口費憂香港走澳門模式
出席記者會的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分析,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評價創近年新高,主要由於疫情肆虐下大部份香港市民對預算案沒有期望,覺得只是一份“流水帳”,每年只會”望天打掛”關注有沒有“派錢”,他形容陳茂波今年派1萬港元的電子消費券有如“掩口費”,憂慮香港走向澳門模式,每年只是以”派錢”回應民怨,迴避核心的管治問題。
陳家洛說:“是不是將會行澳門的路呢﹖現在其實已經開始了呢﹖就是每年《財政預算案》、《施政報告》都是講,我們今年‘派幾多錢’﹖這樣大家永遠就聚焦在那裡,一個這樣的城市,所謂國際金融中心,到最後行到這一步,其實大家就每一年就‘望天打掛’;多給‘兩滴水’(一點錢)吧、給多一點吧,不同的方法給水(錢),但是都給水(錢)吧,就這麼多而已。這樣的日子是沒辦法可以令到香港有一個、現在大家喜歡講‘新時代’,即是一個”新時代”下面沒有一個‘新天地’,是落得只是透過‘派錢’、‘掩口’、短視,鼓勵大家短視,鼓勵大家就是迴避一些核心主要的問題,這樣的管治環境是令到大家的期望愈來愈低,期望愈來愈低,你要滿足這些低的期望就相對較容易了。”
學者指今年預算案內容與去年雷同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表示,香港的《財政預算案》多年前已經開始走向澳門化,不過,並非一筆過“派錢”,而是分成不同的項目“派糖”(給甜頭)。
鍾劍華說:“《財政預算案》都是一份”流水帳”而已,即是錢多些就派多些、錢少些就派少一點,而我(說)所謂(前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時代已經好像‘澳門化’那樣,只不過同澳門不同,澳門就派錢實實在在,8千、1萬、1萬5,香港就不是,我們將它分成很多不同的部份,現在派一萬消費券,我們又會派一些”綜援雙糧”(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金雙倍)、公屋免租3個月、免入息稅、差餉,現在租金都有(免稅),實際上都是類似性質一樣的東西而已,只不過派法不同,會因為這樣派法而令到那個eligibility(條件)不同了,實際上已經澳門化很久了。”
鍾劍華表示,在這樣的趨勢下,長遠而言香港的《財政預算案》都只是一份”流水帳”,認為不需要有太大期望,他舉例,陳茂波去年及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去年的是任內最低分,今年是任內最高分,但兩份預算案的內容其實分別不大。
鍾劍華說:“陳茂波這份預算案(是)他任內最高分,去年那份就任內最低分,但不妨回去看看實質內容,去年講3部份,第1部份講抗疫、第2部份講振興經濟、第3部份就講宜居城市,今年其實4個部份,第1部份講抗疫;第2就講增加經濟韌力,即是振興經濟;第3就講甚麼”擴闊容量”,其實那部份可以分別放在第2及第4部份的,這個叫做新東西了、第4部份亦都是講宜居城市而已,即是說4個部份有3個部份是重複的,多出來那個部份實際上可以分到其餘兩個部份裡面的,有些段落實際上那個行文方式很相似,沒甚麼分別的。”
鍾劍華:香港人容易哄期望管理下評分升
鍾劍華認為,兩份內容雷同的預算案,一份最低分、一份最高分,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今年派電子消費券增加一倍至1萬港元,也是一種極端的期望管理。
鍾劍華說:“為甚麼去年就最低分呢﹖今年最高分呢﹖我想唯一的理由就是、第一個理由就是派5千到派1萬(消費券)了,今年有人預(計)他(陳茂波)不派(錢)了,那真的很‘驚喜’啊﹗香港人真的‘好易氹(哄)’,我們真的很容易‘make Hong Kong People happy’(很容易讓香港人開心),真的這個政府其實很好做。第2就是說期望問題而已,當你去到極端的時候,去年最低分啊,(反)彈一點都很正常而已。”
學者指醫管局成“代罪羔羊”
記者問及,今年《財政預算案》警務處的開支預算高達266.7億港元(超過34億美元),比去年增加14.7%,是紀律部隊中最高,其中5億港元購買包括水砲車在內的”警隊特別用途車輛”。在國安法加上防疫”限聚令”等措施下,香港超過兩年沒有公眾集會及遊行等活動,為何警隊需要增加這麼多撥款﹖增幅甚至比主要負責抗疫的醫院管理局還要高﹖
明愛專上學院社會科學學院講師龔偉森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這次撥款可以說是資源分配上的“論功行賞”,可能警隊過去幾年的功勞比較大,加上醫管局早前拒絕接受一批中國廠商生產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包,可能在預算案變成“代罪羔羊”。
龔偉森說:“你之前給我(新冠病毒快速檢測包)我不要,我(醫管局)還在講用西方的規格,去看中國的產品,這樣醫管局就是一個’代罪羔羊’,所以第一個我理解在那個資源分配上面,就是一種”論功行賞式”的資源分配,你功勞低就低一點吧,你功勞高就多一點。第2水砲車我會有一種感覺,都同兩岸三地有關,即是一種的軍備競賽。”
警隊裝備提升或與台海問題有關
龔偉森估計,預留5億港元給警隊購買新的水砲車,可能與兩岸三地的軍備形勢有關,加上陳茂波在預算案記者會上,拒絕回應港幣80億元的國安開支的細節,因為香港國安單位的組成,其中有一部份是由中國大陸國安署人員統核,他質疑是否與處理台海關係的問題有關,而香港是中國其中一個城市,會不會有可能在中國有需要時在香港借調軍備。
龔偉森說:“會不會可能藉調一些軍備,去處理台海關係的呢﹖我們從來都不知(道),現在特別是立法會我們沒辦法辯論,即是辯論的重要性是甚麼﹖司長(陳茂波)未必講到很明顯是些甚麼,但是從他講的東西我們可以從那個脈絡上分析,我們大概可以估計、我們大概可以評估其實背後那個思維是怎樣,但是現在我們不知(道),全部收起來、掩蓋了,可能我這個也會讓人覺得很陰謀論的講法,但是如果我們見到在這樣的情況底下,去到買一些其實香港都不需要的水砲車,即是你說買警車都還可能合理一些,即是換一些新的警車,追超速駕駛開快一點,這樣還算合理啊,但是你水砲車現在都沒有社會運動了,集會都不準,那麼水砲車要來做甚麼呢﹖洗地﹖不會吧,這樣我就想會不會可能就是,當中國有需要的時候,是可以藉調軍備的呢﹖這個我不知(道),我們香港沒發生過。”
鍾劍華指緊急法治港自由逐漸消失
記者問及,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2月22日)公佈實施全民強檢等,最嚴厲防疫抗疫措施時,形容香港目前的情況是“打仗”,不會按法例程序做審批工作,採購物資也不會招標;港府星期四再次引用《緊急法》,為政府推行北京支援的防疫抗疫措施,包括籌建醫院及隔離設施等,提供法律基礎,這些完全繞過《財政預算案》,立法會撥款申請的事情一再以防疫“打仗”為由發生,《財政預算案》是否變成配角,完全沒有實質作用﹖
鍾劍華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香港目前有如”以緊急法治港”,完全不依照法律程序,他擔心香港社會的自由會逐漸消失,與戒嚴分別不大。
鍾劍華說:‘“緊急法治港’即是‘無法無天’的了,對我來講,即是‘以法治港’你還要看那些法律條文,你還要跟一個正式的法律程序,‘緊急法治港’其實同軍統、戒嚴沒分別的了,跟著就甚麼‘特事特辦’、‘非常時期’這樣,即是如果香港人太過容易被這些概念誤導的話,我們的社會的自由就會逐步被失去,我們的製度是會完全被破壞的了。”
港府再引緊急法防疫或批中國醫護工作
香港政府星期四表示,香港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形勢十分危急,公佈已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訂立豁免法定規定刊憲,為政府推行(北京)中央支援的防疫抗疫措施,包括籌建醫院及隔離設施等,提供法律基礎。有關規例今日(2月24日)生效。
上述規例賦權政務司司長可為預防、抵禦、阻延或以其他方式控制指明疾病的個案或傳播,或治療感染指明疾病的病人,在顧及各種在上述規例中訂明的因素後,以書面方式批予豁免,容許人士或項目無須符合成文法則的若干規定(包括牌照、權限、批准、豁免、許可證、註冊、標準或規格的規定),意味中國大陸醫護可在豁免註冊下,在香港參與抗疫工作,包括醫治患者。
據網媒《香港01》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北京援建香港的方艙醫院,將由中國內地醫護人員接管及營運,今次引用《緊急法》是鋪墊,提供法律保障,相信中國內地醫護來香港可以解決醫療資源、人手不足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