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接近三個月後,鄰國瑞典和芬蘭正式申請加入北約,尋求軍事上的保障。然而,正當不少北約國家都表示歡迎之際,土耳其出力阻撓,要求瑞典芬蘭需要滿足她的條件才可以加入。
英國地方選舉有多達兩萬人參選,過去兩年從香港搬到英國的數萬人有資格投票,其中一個關注點是候選人與中國統戰活動的關係。有香港政治難民製作名單列出懷疑有親共產黨背景人士,香港前議員羅冠聰則質疑一名伯明翰議員的政治活動,對方否認與統戰活動有關。
在移民潮下,敢言學者鍾劍華一直留守在香港,繼續月旦時事,仿佛無畏無懼。但他忽然於4月24日在網上宣布已經離開香港飛往英國。他在新加坡轉機時,以一篇二千多字、解釋自己決定的文章,將他一直以來的情感表達出來,獲得不少香港市民支持。鍾劍華在近日接受了美國之音專訪,更仔細地講述他的心路歷程。
英國人權組織報告指香港新聞自由幾乎完全被摧毀,列出眾多事例佐證,未來又會有更嚴厲的法例。香港監察呼籲國際社會向面臨被捕風險的香港記者簽發緊急旅遊證件及簽證,繼續向香港政府施壓,並考慮制裁措施。
香港高官議員海外物業遍布歐美日本,人權組織批評這些人效忠北京、支持《香港國安法》、打壓公民社會,但卻利用外國作資產避風港,呼籲制裁。學者指這證明他們對香港樓市的前景,及法制上對私有財產的保障毫無信心,又可能產生國安隱憂。
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與香港人權倡議者及專家會面,有與會者認為會面罕見,清晰表示美國仍然關注香港事務。有與會者提倡制裁《香港國安法》下的指定法官,美國要關注未來的網絡安全法;亦有與會者指出香港的情況與內地的人權狀況相關,要在更大層面監察香港的情況,美國企業在香港做生意時,受到《香港國安法》的壓力和他們在維護人權方面的工作也應該受到關注。
倫敦 - 香港懲教署表示,有相關措施為香港入獄的抗爭者“去激化”,字眼類似新疆所使用的“去極端化”,引起關注。有釋囚表示在囚期間不斷看到頌讚中國發展的影片,社工又嘗試改變他們的政治取態。學者批評,懲教署採用的措施模式跟新疆再教育營相似,務求令人不再反對及批評政府,若果國際社會不加關注,情況只會更嚴重。
英國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被一間跟中國政府有密切關係的公司收購,英國政府承諾審查收購,但究竟審查有否進行,最後結果會是如何,近日受到密切關注。英國學者分析,該公司的收購有兩大議題,一方面,他們製造的晶片並非最尖端科技,新投資可以保障就業;另一方面,有些人會反對收購,指英國要保障他們的半導體產業。
英國一所智庫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指,英國學生缺乏中國及中文教育,對英國社會未來應對中國的發展不利,需要增加中學生的興趣和支持,大學方面也要對捐款有更大的透明度,以防對學生及學者的政治壓力。牛津大學學者指,各界都對中國更有認識,討論才會變得更有意義。聖安德魯斯大學學者則指,香港移民潮帶來廣東話教育的需要。
英國最高法院法官在爭議聲下終於決定辭任香港終審法院,學者指他們參與案件等於為政權背書,不能參與某些案件亦等於無法阻止有問題的決定,其餘留任的法官會否辭任,取決於他們個人的道德決擇,或是政治判斷。另有學者又說,決定顯示中英關於香港移交的共識已經不復存在,以及英國不再承認香港有一國兩制。
烏克蘭戰事已經持續一個月,未見有終結跡象。全球各地都關注當地情況,包括香港記者亦有到烏克蘭及鄰近的波蘭採訪,近距離觀察戰事的發展及難民的狀況。在烏克蘭採訪的香港記者陳子煜談到當地的危險和守望相助,而在波蘭的胡戩則看到難民的苦況與希望。
英國政府或者即將接納一項建議,禁止當地的全民醫療機構由新疆或者任何有“嚴重種族滅絕風險”的地區採購醫療產品。議員曾經批評,英國在疫情開始以來,從中國採購了大量醫療產品,令英國面臨使用強迫勞工製造的產品的風險。然而,近日的消息顯示,英國政府或者決定更強硬地與強迫勞工切割。
英國作出至今最嚴重的制裁,凍結7名俄羅斯富商的資產及作出其他懲罰。在過去20年,俄羅斯富商為倫敦帶來大量資金,但同時令倫敦被稱為“倫敦格勒”、“泰晤士河上的莫斯科”、“倫敦洗黑錢機”等。學者關注制裁會否令俄羅斯資金從此退出英國,但指打擊經濟罪行的新法例仍有漏洞。此外,學者亦指,社會應該要公開批評為富商辦事的律師、會計師和其他專業人士。
英國政府宣布將修改BNO 簽證政策,方便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出生,但父母持有BNO護照的年輕香港人移居英國。有正在申請政治庇護的年輕香港抗爭者表示,支持新政策並希望盡快生效,同時又期望英國政府會再有政策幫助年輕申請者在英求學或求職。
俄羅斯在2月24日清晨入侵烏克蘭後,有示威者在24日在倫敦的俄羅斯駐英國大使館外示威,他們呼喊口號,抗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俄羅斯在2月24日清晨入侵烏克蘭後,有示威者在24日在倫敦的俄羅斯駐英國大使館外示威,他們呼喊口號,抗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攝影:美國之音記者鄭樂捷)
中國在烏克蘭問題的取態備受關注,北京雖然在一些議題上支持俄羅斯,但也沒有全力下注,與西方抗衡,反而是盡力在事件中爭取平衡。學者說,中國樂於見到美國忙於歐洲事務,樂於見到歐洲從中國議題上分心 ,中俄看似正在建立新國際秩序,而對北京重要的是在當中尋求穩定。
新研究指,百分之41在英國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說,教導來自專制國家的學生時曾經有自我審查。有在英國大學執教的學者說,英國大學過於依賴來自與中國國家機構合作帶來的資金,在敏感議題上需要為香港和中國學生作更多保障。有學生指,有擔心過功課中的言論,曾要求講師將之分享給其他同學前,隱藏敏感內容。
移居英國的電影人即將舉辦當地首屆香港電影節,放映幾套和香港抗爭有關,難以在香港上映的電影。策展人說,影展希望探討在移民潮下,香港人之間關係的斷裂以及如何重生,透過電影向英國人講解香港的狀況,擴闊對香港的理解,支持香港獨立電影。
因為疫症帶來的影響,英國把減少使用華為的設備至百分之35的計劃推遲半年,但未有改變2027年禁用華為的目標。英國議員指,推遲禁用華為設備會增加對英國的威脅。與此同時,華為在英國政壇究竟還有多少影響力,到目前還是不得而知。華為則指設備安全可信,政治壓力會影響英國發展,價格上漲將會轉嫁到商界及一般家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