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整體持續降溫之際,當局12月6日推出“新十條”,進一步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包括縮小核酸檢測範圍;大部分新冠患者可採取居家隔離。中國衛生官員強調,當局並不是完全放開不管,而是為恢復疫情前生活狀態做好準備。有分析則認為,這次調整等同於取消“動態清零”。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2月7日公佈新的十條優化防控措施。中國國家衛健委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奧密克戎變異病毒株致病力已逐漸減少,這次防疫措施放寬是因應病毒的特點。
梁萬年表示,這次優化並不是完全放開不防,是主動的優化、不是被動的,他解釋說,變異株致病力及毒力明顯減弱,全人全疫苗完全接種率已超過90%,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及健康素養明顯提升。
“新十條”包括優化隔離方式。無症狀感染者及輕症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第六及第七天核酸檢測CT值高於或等於35就可以解除,密切接觸者也採取五天居家隔離。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原醫療救助部部長任瑞紅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各級政府為過去接近三年的強制隔離付出了高昂代價。
任瑞紅說:“以前那種強制(隔離),包括方艙(醫院),包括呆在酒店、賓館是真正的隔離。三年大規模的隔離付出的經濟代價是毫無疑問的。地方政府也沒有能力再去承擔這種隔離所產生的經濟成本了。長期的隔離對於民眾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壓力也是。經濟也幾乎陷於崩潰。”
全員核酸檢測逐漸成為歷史
“新十條”要求精準劃分風險區域,按樓層、住戶等劃定高風險區域,不可隨意擴大,也不可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連續五天沒有新增確診就要及時解封,同時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減少頻次,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以開展快速抗原檢測。
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也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及健康碼。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前高管任瑞紅表示,一般場所不查健康碼是中國疫情防控與國際接軌的先決條件。
任瑞紅說:“以前健康碼這種東西幾乎成了各級政府機關對一個人全程控制的手段。現在不再查驗健康碼,等於是說,我們不再對患者進行追踪。歐美國家是不可能有這種東西的。 這嚴重侵犯了個人隱私。”
公佈要求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當局會落實高風險區“快封快解”,非高風險區不得限制人員流動。不准停工、停業、停產,沒有疫情的學校也要開展正常的面授課堂,並加快推進長者接種新冠疫苗。
“動態清零”被視為抗疫標誌口號
中國國家衛健委表示,這次優化措施主要是針對國內各類的疫情防控,暫時不會調整現行入境隔離措施。
在任瑞紅眼裡,所謂的“新十條”意味著中國已經放棄“動態清零”方針,只不過沒有宣之於口。
任瑞紅說:“一句話就是‘不再清零了’。不管是動態還是靜態的清零都已放棄了,但是也沒有必要非要說出來不可。‘動態清零’這個說法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抗疫勝利的標誌性口號。如果說‘放棄動態清零’等於是自己否定了自己。你放棄動態清零給民眾的印象就是,我放棄來保護你們了。這是有很大的不適感。一些人(老百姓)其實還是很害怕。”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的台灣行政院前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對於中國頒布“新十條”表示歡迎。
李龍騰說:“就像流行感冒我們也只會自行根據流鼻水、喉嚨疼、發燒等症狀進行治療而已。你自我健康管理就好了,也不一定要隔離。出門時戴好口罩不傳染給別人,這樣就夠了。沒有必要再去什麼封城和清零。感覺上這應該是沒有必要。”
外界憂鬆綁後中國疫情大幅反彈
隨著管控鬆綁,外界關注中國新冠疫情會否出現大幅反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前高管任瑞紅認為,目前中國確診人口比例極低,缺乏自然免疫保護力。中國國產疫苗的保護效益也未如理想。
她說,中國疫情面臨嚴峻考驗,不排除明年2月中國會遭遇到第一波真正全國性疫情。
任瑞紅說:“就好像小嬰兒一樣。開始的時候你為了保護他,讓他無菌,但是孩子一旦跟外界跟社會接觸的話,特別容易生病,特別容易得大病。中國民眾在失去保護的情況下會怎樣?首先要看人們的抵抗力,另外要看你能否很好防範外界病毒對你的入侵。接下來如果中國全國的措施都放鬆,加上人口的流動量和人口的基數和交通工具的密集程度等等,會出現一波全國的大面積的疫情。”
台灣行政院前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對於中國新冠疫情的發展卻保持審慎樂觀。
李龍騰說:“病毒已經突變到幾乎比流感還弱。現在距離2月份還有兩個多月,理論上毒性也會越來越弱。即使它有像流感那麼大的傳染性,也不可能造成很大的傷亡,所以根本不需要那麼緊張去關注,反而重新提升民生經濟才是比較重要的。”
近日中國持續為防疫措施鬆綁,新華社早前發表名為《抗疫最困難時期已經走過》的文章,強調奧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減弱,加上疫苗接種普及和防控經驗積累都為持續優化完善防控舉措,奠定基礎和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