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局將加快60歲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種,力爭克服放鬆廣受詬病的嚴厲“清零”防疫封控政策所面臨的關鍵阻力之一。外界認為,中國是否能改變幾年來嚴重抑制經濟增長、打亂民眾生活及民生,並觸發大規模抗議的清零封控政策,關鍵因素之一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
中共國務院下屬的國家衛健委星期二(11月29日)發布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制定的《加強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加強老年人的COVID-19疫苗接種,繼續提高60到79歲人群接種率,加快提升80歲以上人群接種率,要做到“應接盡接”。
此外,該方案還規定疫苗接種與加強免疫疫苗的接種時間間隔為3個月以上,並列出判定接種禁忌的標準。
衛健委國家疾控局衛生免疫司司長夏剛在周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呼籲“老年朋友們,特別是80歲以上的老年朋友們積極主動接種疫苗,為個人健康護航”。
據路透社報導,官方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接種兩次疫苗的比率截至11月11日為86.4%,自今年8月以來僅上升了不到1%。而接種加強免疫疫苗的比率為68.2%,比三個月前僅提升了0.4%。
在世界各國已經逐步恢復生活正常,進入“與病毒共存”時代的今日,中共當局至今仍堅持僵硬的疫情“動態清零”的嚴厲封控,在出現少量感染後,動輒對整個小區、社區,甚至整個城市實施嚴厲的封控措施,不僅嚴重衝擊民眾的生活,而且重創生產活動,使今年的經濟成長陷入幾十年來罕見的低迷狀態,其理由之一便是老年人口多,放鬆管制容易造成大量重症和死亡。
在被視為習近平式治理標杆的“動態清零”政策下,城市居民常常一連幾個月被禁足在家,不僅缺吃少喝,而且連生病看醫拿藥都成問題。居民們還被迫一次又一次接受核酸檢測。即使這樣,疫情不僅沒有被撲滅,反而一再复發。正因為如此,“動態清零”被視為既不科學,又沒效果,也越來越不得人心。
而且,由於許多小區連續幾個月封控,許多居民的住家門、樓門和小區門被封或上鎖,小區內塞滿幾個月不能動的車輛,影響正常通行,成為嚴重的逃生及救火隱患。烏魯木齊一個被封了幾個月的小區內的一棟高層居民樓11月24日發生火災,而消防車無法靠近噴水,終於釀成官方所稱的至少十人被燒死的慘案。
受烏魯木齊火災慘案的刺激,包括烏魯木齊在內的多個主要城市的民眾終於忍無可忍,從11月25日開始舉行抗議活動,形成“白紙運動”的群體抗爭,要求“解封”和改變防疫政策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這也迫使當局做出必要的調整,為最終放鬆“清零”防疫做鋪墊。
不過此前,倍受民怨和經濟下行壓力的當局其實最近已經開始悄悄改弦易轍。中國國務院最近出台的“二十條”防疫新規,雖然名義上仍堅持不可持續的“動態清零”的總方針,而在實際操作層面則將重點放在有調整之意的“優化”與“精準”防疫措施上。只是這些旨在鬆綁的防疫新規出台之際,中國各地的疫情出現迅猛反彈,本土確診病例數一再創下歷史新高,而怕丟官的地方當局又用以往常見的嚴厲封控措施應對。
“動態清零”和嚴厲封控的防疫政策在疫情爆發初期曾被視為有助於保護和拯救生命。但是隨著全球主要國家逐漸放寬防疫控制,嘗試與病毒共存並取得成功之後,中國民眾對當局一成不變的僵硬封控措施越來越質疑與反感。特別是中國球迷在封控狀態下被迫獨自或與朋友秘密悄然聚集觀賽,看到卡塔爾各個球場上數万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沒有人戴口罩、也無需做核酸檢測而自由歡呼和行動時,內心的觸動更是難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