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也許是美國史上雙方最接近的一次,使得這次選舉受到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對各國來說,對美國大選的重視各有原因,然而,中國可能和絕大多數國家不同,對美國此次選舉可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一名聯邦法官星期日(11月3日)裁定,艾奧瓦州可以繼續質疑數百份可能由非公民投下之選票的有效性,儘管批評人士認為這可能威脅到新歸化美國公民的投票權。
台灣外交部星期天(11月3日)發表聲明,就台灣如何看待美國即將舉行的大選結果做出澄清,強調台灣並不「憂心」(worry)美國此次大選的結果,而且無論誰贏得美國此次的總統大選,台灣都對台美關系的未來發展「深具信心」。
在美國大選投票前的最後一個星期天(11月3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賀錦麗 (又譯卡瑪拉·哈里斯 Kamala Harris) 前往美國中西部關鍵搖擺州之一的密歇根州拉票,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則馬不停蹄地旋風般奔走美國東部三個搖擺州。
因為華人的抗議,德州的保守派議員和官員去年初提出的一系列限制中國人的政策,包括禁止中國公民入讀本地公立高校,禁止中國人購買房地產等,並未能獲得通過。這樣的勝利激勵德州華人進一步關注政治,積極投身2024年的總統大選。
距離美國大選星期二(11月5日)還有差不多兩天的時間,選戰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兩黨候選人支持率勢均力敵,華裔選民也展現出比以往更高的熱情,許多人通過捐款和做志願者等方式為候選人助選。美國之音採訪的華人選民表示,不論黨派為何,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參與投票,提高參政議政意識,將有助於提升華裔在美國社會的能見度和重要性。
台灣國防部星期日(11月3日)表示,台灣軍方當天偵測到35架次的中國軍用飛機逾越傳統的台海中線,飛臨台灣南部空域,然後進入太平洋進行訓練,其中包括戰鬥機和轟炸機。這也是台灣連續第二天發現中國軍方在台灣週邊海空域進行密集活動。
隨著美國大選提前投票的開展和選舉投票日(11月5日)的臨近,與中國有關的虛假資訊帳號開始在社群媒體上推廣對選舉程序公正性的質疑。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逼近,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Dounld Trump)近期針對台海議題頻頻放話,包括中國若對台動武,他將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並要求台灣繳納“保護費”等。中國方面對此冷嘲熱諷,中國國台辦稱台灣恐從美國的“棋子”變成“棄子”。分析家說,中共把特朗普的選舉語言,套上一貫的統戰話術,意在離間美台關係,但真正難掩的恐是中方對選後美中關係的極度焦慮。
下週二(11月5日)是美國大選投票日,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投票的結果,看看誰將是美國下屆總統。目前選情緊繃、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之間的選戰進入最後階段,雙方爭鬥激烈,選情難分高下,兩人在內政外交上立場南轅北轍更讓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許多國家忐忑不安。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倒數時刻,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與共和黨的特朗普(Donald Trump)週五(11月2日)都前往搖擺州威斯康辛州搶票,較勁意味未減。此外,選舉氣氛激烈,民主黨票倉之一的華盛頓州近日發生投票箱遭縱火事件,該州政府也收到更多潛在的暴力事件訊息通報,決定派出國民兵待命,維持秩序。
距離美國大選僅四天,美國情報官員星期五(11月1日)揭露一段聲稱喬治亞州選民舞弊的影片是由“俄羅斯影響者”所偽造。他們並警告,外國削弱大衆對下週選舉公正性的舉動,可能在投票結束後仍長時間影響大衆對選舉的信心。
更多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國已投入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自倡議首次提出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項目的範圍,以覆蓋醫療、教育和技術等領域。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