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兩位候選人在選舉前的最後一週向選民發表所稱的“最後陳詞”。在最後一個星期,總統競選活動呈現出一種好似法庭案件的氣氛。
論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如何,美中貿易戰在這次選舉之後將會再次升溫似乎已經沒有太多懸念。路透社週五(11月1日)的報告說,中國多年來持續追求糧食進口來源多樣化,可能會使中國在新一輪美中農產品關稅戰中處於有利地位,而且能夠減少中國在糧食安全方面受到的損害。
距離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只剩下5天。正當各界熱烈討論著下一位總統如何塑造新的中國政策之際,新國會的組成也將對華盛頓與北京未來關係走向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眾議院一個專責討論中國議題的特設委員會預計將在選舉之後迎來輕微的成員變化。
在美國的多元文化社會中,「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iversity, Equality and Inclusivity,通稱DEI)成為近年來討論社會公正與政治的焦點議題,但亞裔美國人在DEI相關討論中處於一個看似矛盾的位置。
美國密西根州當局星期三(10月30日)宣布指控一名非美國公民在2024年大選中非法登記為選民並投下選票。當地媒體《底特律新聞》(The Detroit News)報道說,此人為密西根大學的中國留學生。
2024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階段,然而無論誰勝選,美國的歐洲盟友都在為一個「不那麼關心他們的美國」做準備。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歐洲盟友還將面臨過去的齟齬和新的問題。
美國總統大選中最年輕的選民被稱為 Z 世代。他們的年齡大概在 18 歲到 27 歲之間。從學習如何投票,到挨家挨戶尋求支持,許多人都在加入公投程序。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10月29日在記者會中,針對與中國政府有關黑客試圖獲取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競選活動數據的事件時表示,已經透過各層級向中國提出這一問題,美方一定會追究任何企圖干涉美國選舉或其他美國實體或事件行為的責任。
下週二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對對克里姆林宮的意義重大,其結果和俄羅斯面臨的關鍵問題息息相關。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上週稱,大選後俄美關係將取決於華盛頓採取甚麼態度。他如何看待美國選民在民主黨的賀錦麗和共和黨的特朗普之間的選擇?
南韓國會議員星期三(10月30日)援引軍事情報稱,北韓已完成發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的準備工作,將裝置移至指定位置,並可能決定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後試射。
2024美國總統大選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全球知名的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親自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站台,成為特朗普陣營最具影響力的支持者之一。分析家認為,美國的自由環境賦予商人如馬斯克在政治中直言不諱的權利,這與中國商人對政治避而不談、保持沉默的姿態形成了鮮明對比。
距離極具爭議且選情膠著的美國總統大選還剩下一週的時間。民主黨候選人、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將於星期二(10月29日)晚間在白宮附近發表演講,向選民發表她所說的“總結陳述”。共和黨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正在賓州競選,這是可能決定全國大選結果的七個政治戰場州之一。
更多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國已投入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自倡議首次提出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項目的範圍,以覆蓋醫療、教育和技術等領域。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