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屆美國國會星期五(1月3日)正式展開議期並宣誓就職,開啟了共和黨掌控參眾兩院多數地位的新政治格局。共和黨聯邦眾議員麥克·約翰遜(Mike Johnson)順利贏得議長職位。眾議院的首輪法案表決也通過了多項議案,包括授權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繼續運作,以及加速推動解決美國與台灣之間雙重課稅問題。
美國星期五(1月3日)宣佈對永信至誠科技集團(Integrity Technology Group)實施新的網絡安全制裁。美國財政部網站的聲明說,這家中國公司捲入了多次針對美國受害者的電腦入侵事件。
中國商務部週四(1月2日)發佈公告稱,該部計劃調整其《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將對製造電動車至關重要的“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技術”以及一些中國主導的關鍵礦物提煉技術納入管制範圍。
中國政府週四(1月2日)宣布,將對28家美國企業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禁止向這些企業出口軍民兩用物項。這是北京當局在與美國政府進行的貿易戰和科技戰中採取的一項最新舉措。
美國商務部週四(1月2日)表示,該部正在考慮制定對中國產無人機實施限制的新規則,並基於國家安全考量的理由,嚴格限制或干脆禁止中國產無人機進入美國。
世界進入2025年,也步入了聯合國大會去年6月宣佈的“世界量子科技年”。自從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在124年前提出“量子”概念以來,量子科技一度只是科幻小說中的酷炫概念,但在2024年中,量子技術的現實應用取得了一系列超乎預期的發展。
在美國對中國技術制裁的壓力下,中國近期展開了一系列反擊,包括切斷稀土供應、懲罰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等。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幾度警告要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加徵關稅,而且分析人士也認為,正式入主白宮後,特朗普會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技術限制。 2025年的美中貿易與科技戰場,北京還可能打出哪些底牌?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國務卿人選、佛羅里達州共和黨人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長期批評中國政府。儘管在2020年受到中國政府的制裁,魯比奧說,如果提名得到確認,他有信心"找到解決方案"與中國接觸。美國之音美國國務院記者站主任張蓉湘報道了魯比奧過去在與中國有關的關鍵問題上的立法行動和公開立場。
中國經歷了“充滿挑戰”的2024年,經濟復甦乏力等困局未解,歲末又接連發生幾次“獻忠式”致命襲擊事件,使這一年的收官籠罩在民怨和社會動盪加劇的陰影中。在此背景下,中國將如何開啟2025年?未來一年,能否如北京當局所規劃的那樣,在“穩中求進”的基調下推進各項政策? “十五五”開局後的經濟航船是否能夠順利“破浪前進”?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美國時間星期日(12月29日)下午在佐治亞州普萊恩斯(Plains)家中去世,享年100歲。他的兒子奇普·卡特(Chip Carter)證實了這位前總統於下午3點45分左右去世的消息。卡特於1977年至1981年出任美國第39任總統,在任內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被認為是其白宮歲月中最重要的歷史貢獻之一。
在全球貿易格局日益複雜化的背景下,馬來西亞正面臨著被中國企業利用作為 “洗產地” 的風險。隨著中美貿易戰和全球出口限制的加劇,如何確保本國貿易政策不被濫用,成為馬來西亞亟需解決的問題。
美國兩大電信商 AT&T 和 Verizon 星期六(12月28日)首次證實,他們曾受到與中國有關的網路間諜活動— “鹽颱風” (Salt Typhoon) 的攻擊。但兩家公司強調,其美國無線網路目前是安全的,並正與執法部門和政府官員合作解決問題。
更多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國已投入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自倡議首次提出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項目的範圍,以覆蓋醫療、教育和技術等領域。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