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格局日益複雜化的背景下,馬來西亞正面臨著被中國企業利用作為 “洗產地” 的風險。隨著中美貿易戰和全球出口限制的加劇,如何確保本國貿易政策不被濫用,成為馬來西亞亟需解決的問題。
“洗產地” (country of origin laundering或origin washing)是一種通過改變產品的原產地信息以規避貿易限制、關稅或法律規定的行為。其中洗產地常見的形式包括轉運洗產地,商品從原產國(如A國)出口到中間國 (如B國),然後貼上中間國的產地標簽,再出口到目標國(如C國),從而規避關稅、繞過貿易壁壘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美中貿易戰是馬來西亞受益匪淺
2024年5月14日,拜登政府宣布從9月27日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四倍關稅,從25%提高到100%;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的進口稅翻一番,從25%提高到50%;對部分中國進口鋼鐵和鋁徵收的關稅增加三倍以上,從7.5%提高到25%。面對美國的限制措施,中國政府隨即宣布限制向美國出口無人機制造所需的關鍵組件,並對美國芯片製造商英達偉展開反壟斷調查,進一步加劇了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
即將在2025年1月20日走馬上任的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更是明確表示,一上任就會對所有的中國產品稅上加稅。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中立國的馬來西亞同時受到美中兩國的青睞,吸引了來自中美兩大貿易伙伴的越來越多的投資。尤其是中國公司,近來不斷與馬來西亞官員接觸。可是馬來西亞投資、貿易與工業部副部長劉鎮東卻多次提醒中國企業不要將馬來西亞當作 “洗產地” 以規避美國關稅。
然而劉鎮東的言論很快便遭到其他政黨領袖批評。馬華公會副總會長拿督陳德欽表示,劉的言論不僅傷害外資情緒,也是在貶低和侮辱本國的法律制度。
儘管如此,有專家認為,單批評中國企業並不公平,因為 “洗白原產地” 現象並非新生事物,目的從來都是規避高額關稅、出口稅、海關稅,以及逃避海關禁令等。
掌管檳城州旅游及創意經濟的檳州行政議員黃漢偉表示,他相信中美貿易戰仍將持續。美國公司可能因為保護主義而逐漸撤出中國,轉而選擇其他友好的亞洲國家落腳,而特朗普重返白宮只會加劇這一 趨勢。“不論特朗普的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對馬來西亞而言,都會是一個好機會,” 他說。
黃漢偉指出,中國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兩國關係密切,但美國也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因此需要與美中兩國都保持良好關係。
解決 “洗產地” 問題至關重要
黃漢偉強調,擁有 “東方硅谷” 之稱的檳城就是一個可持續投資的理想地點。檳城早在70年代就開始工業化,吸引了來自不同國家的投資者設廠,其中最多的是美國公司。
他舉例說,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處於領導地位,上游推動研發及制定規格,而下游的代工和製造則是亞洲的強項,如馬來西亞、越南及台灣。他補充道,全球半導體領域受到地緣政治影響,包括中美貿易戰以及美國實施的高關稅和制裁政策,因此這些國家需要在東南亞尋找替代工廠,以確保供應鏈的穩定,馬來西亞因此可能受益。
但是馬來西亞瑪拉工藝大學(UiTM)行政科學與政策研究學院教授莫哈末·拉姆蘭博士指出,中國企業將馬來西亞作為 “洗產地” 勢必加劇競爭壓力,對馬國經濟不利。這主要與生產成本有關;如果商品在中國制造並運到馬來西亞,再被重新標記為本地產品,這將對本地制造業產生影響,因為中國的生產成本由於技術進步和規模經濟效應,原本就比馬來西亞低。
“馬來西亞制造商在價格上難以與中國商品競爭,這是難以改變的事實,” 他告訴美國之音。“這減少了本地企業的發展機會,因為中國企業可能在某些領域形成壟斷,削弱當地競爭者的市場份額,阻礙本土創新。因此,中國企業將馬來西亞當作 ‘洗產地’ 不僅威脅本地企業的競爭力,也損害國家的經濟誠信和長期發展潛力。”
莫哈末·拉姆蘭博士認為,解決上述問題對於保護馬來西亞產業和貿易聲譽至關重要。馬來西亞捲入“洗產地” 問題可能會削弱全球對其產品的信任,貿易伙伴可能會質疑標注為 “馬來西亞製造” 的產品的真實性,從而損害本地企業的聲譽,降低出口競爭力,影響重要市場。
他建議,馬來西亞政府應加強審計力度,驗證所有標注為 “馬來西亞製造” 的產品。盡管儘管這項工作在大規模經濟背景下非常艱難,但他相信可以借助技術,如人工智能,協助政府簡化流程。
“僅指責中國企業是不公平的”
莫哈末·拉姆蘭博士表示,馬來西亞政府應強化企業道德生態系統。他指出,由於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商業道德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例如,在醫藥、保健品和化妝品行業中,許多人因使用這些商品而面臨嚴重後果。我認為政府應認真調查 ‘洗產地’ 問題,包括對稀缺商品實施更嚴格的流通法規。” 他還提到,馬來西亞在稻米產業方面也面臨挑戰。本地稻米被運往泰國後,再以進口稻米的名義出售。
他補充道,自由貿易區必須受到嚴格監管,以確保免稅商品不會被重新標記為馬來西亞產品並當作本地商品出售。這將對馬來西亞的稅收制度產生顯著影響,因此需要與貿易區、稅收政策及相關法規協調運作。
莫哈末·拉姆蘭博士認為,透過 “洗產地” 逃避稅收和操縱關稅等非法商業活動,往往導致政府財政損失。這些非法活動不僅是刑事違法行為,還會對公共利益造成直接影響。
“如果因稅收減少導致公共資源不足,就難以在社會項目、教育和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投入,這可能會對國家整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這不僅是潛在風險,也可能在未來發生。”
他還強調,“洗產地” 現象可能導致國際社會對馬來西亞商品產生不信任,影響國家形象。他認為劉鎮東的預警是及時且必要的。
“我認為,政府或許需要起草一份內閣文件,尋找在經濟、貿易、收入、商業道德和國家形象之間的最佳平衡方案。”
“馬來西亞製造” 必須受到保護,因為這是我們的國家驕傲,我們不希望國內外市場對標注為 ‘馬來西亞製造’ 的商品產生疑問,尤其是在 ‘洗產地’ 問題的背景下。”
努桑塔拉戰略研究學院(NASR)資深研究員阿茲米·哈桑(Azmi Hassan)博士表示,針對防止 “洗產地” 的額外政策,馬來西亞已設立投資發展機構(MIDA)。任何外國直接投資(FDI)進入時,相關公司必須經過當局審核,政府才會批准。
“我認為這些政策已經足夠完善。我們可以區分純粹來投資的中國公司和那些只是將馬來西亞當作中轉國的公司。我相信 MIDA完全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我不認為需要額外政策來堵住漏洞,因為這可能會被北京誤解,我們不希望北京和吉隆坡陷入尷尬局面。”
阿茲米博士補充道,中國利用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一些國家作為 “中轉站” 出口產品到美國,這種行為馬來西亞政府無法完全阻止,因為中國公司不僅將產品出口到美國,還會出口到其他國家。
“中國公司在馬來西亞設廠不僅僅是為了 ‘洗產地’,其主要目的還包括投資。如果他們設廠是為了投資,我認為對馬來西亞而言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我認為MIDA的審核機制已經有效解決了相關問題,因為MIDA會審核任何在馬來西亞設立總部的公司。”
MIDA是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MITI)下屬的投資促進和發展機構,負責監督和推動馬來西亞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投資。MIDA首席執行員拿督三蘇依不拉欣在今年12月指出,中國、德國、美國、荷蘭及新加坡是馬來西亞的主要外資來源。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