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民主國家探討安全議題與強化戰略合作的重要平台,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HFX)首次在北美以外舉辦,並選址台北,凸顯台灣在國際地緣政治中的關鍵地位。本次論壇適逢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就任滿月,同時也是俄烏戰爭三週年,全球超過70個國家的政要及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國際社會應如何應對當前全球局勢的深刻變革,尤其是台灣近年來所面臨的“灰色侵擾”挑戰。
台灣一位高級安全事務官員星期四(2月20日)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領導的新政府仍然“強勁有力”支持台灣,台灣也計劃增加對美國的採購,包括購買液化天然氣(LNG)以幫助平衡雙方的貿易。
日本法務省近期宣布調整戶籍登記規則,自5月起,戶籍中“國籍”一欄將更改為“國籍與地區”,允許在日台灣人將原本被標記為“中國”的國籍信息改為“台灣”。這項政策變化不僅回應了在日台灣人長期以來的訴求,也被視為日本對台灣認同的一種間接肯定。儘管此舉在法律上仍留有模糊空間,以避免觸及中國政府的政治敏感點,但學者認為,這項變更反映出國際社會對台灣立場的改變。
美國台灣總統賴清德星期一(2月17日)在台北會見前美國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時表示,台灣將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期盼與美國加強安全、經貿與能源等領域的伙伴關係,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以確保全球民主保持科技領先優勢。
路透社(Reuters)星期一(1月17日)報道說,知情人士透露,台灣正探討從美國購買價值幾十億美元的武器,希望在中國繼續對台灣施加軍事壓力之際贏得特朗普新政府的支持。
美國與加拿大軍艦近日先後穿越台灣海峽,美軍更罕見派出海洋勘測船“慢速航行”長達三天,釋放強烈訊號。中國對此迅速作出反應,派出50餘架次軍機及艦艇進行“聯合戰警警巡”,並抨擊美加此舉是“蓄意滋擾攪局”。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回歸白宮後,美軍此舉是其在台海問題上的“起手式”,意在對中國形成戰略壓制,並警告北京美軍已做好應對準備,北京不要輕舉妄動。
台灣國防部週一(2月17日)發表聲明,讚揚美國和加拿大海軍艦艇近日先後穿越台灣海峽,以具體行動實踐“自由航行”並凸顯台灣海峽法律地位,強調台灣海峽“絕非”中國主權範圍。
中國軍方星期一(2月17日)譴責加拿大軍艦通過台灣海峽,稱其“海空兵力對加方艦艇過航行動全程跟監警戒,有效應對處置。”僅僅幾天前,美國海軍執行了類似的使命。
在美國國務院官網在有關台灣事實陳述的最新頁面更新中刪除了美方長期表達的“不支持台獨”的措辭後,台灣外交部星期天(2月16日)發表聲明,感謝美國政府支持台灣。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以及南韓外長趙兌烈2月15日在慕尼黑會晤,重申美日韓三邊堅定不移的伙伴關係。他們強調對三國及更廣泛印太地區的安全、穩定與繁榮的共同承諾,並誓言採取果斷行動應對威脅、增強經濟韌性並促進共同利益。
台灣一位高級官員星期六(2月15日)表示,半導體是非常複雜、而且需要精細分工的產業,全球不需要單一國家完全掌控或壟斷所有的技術,因為這樣做不符合最佳成本效益。
在海外的 “香港議會” 選舉於本月初正式啟動之後,八名流亡台灣的香港人星期六(2月15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參選,他們表示雖然參選意味著身分曝光,未來勢必承受難以預期的法律跟安全風險,但為了持續在海外為香港民主發聲,還是決定挺身而出。
更多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國已投入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自倡議首次提出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項目的範圍,以覆蓋醫療、教育和技術等領域。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