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軍艦台海“慢速航行”暗藏玄機 北京高調軍演強勢回應


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拉爾夫·約翰遜號(USS Ralph Johnson)在台灣海峽執行例行任務。 (2023年9月9日)
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拉爾夫·約翰遜號(USS Ralph Johnson)在台灣海峽執行例行任務。 (2023年9月9日)

美國與加拿大軍艦近日先後穿越台灣海峽,美軍更罕見派出海洋勘測船“慢速航行”長達三天,釋放強烈訊號。中國對此迅速作出反應,派出50餘架次軍機及艦艇進行“聯合戰警警巡”,並抨擊美加此舉是“蓄意滋擾攪局”。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回歸白宮後,美軍此舉是其在台海問題上的“起手式”,意在對中國形成戰略壓制,並警告北京美軍已做好應對準備,北京不要輕舉妄動。

美國軍艦台海“慢速航行”暗藏玄機 北京高調軍演強勢回應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00 0:00

解放軍大規模軍演反制美艦台海行動

台灣國防部2月17日表示,中國解放軍自16日凌晨6時起至17日凌晨6時,在台灣週邊展開“聯合戰警警巡”,期間共偵測到解放軍空軍共41架次各型戰機,包括殲-10戰機、空警-500預警機及無人機,以及九艘軍艦和一艘公務船進行軍事活動,其中28架次軍機越過海峽中線,進入台灣北部、中部及西南空域。

台灣國防部強調,台灣海峽屬於國際水域,並非中國領海,美加軍艦的航行展現了國際社會對台海自由航行權的支持。台灣政府更批評中國才是“真正的麻煩製造者”,並指責解放軍的行動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加拿大海軍哈利法克斯級巡洋艦“渥太華號”(HMCS Ottawa) 2月16日通過台灣海峽,是加拿大軍艦今年首度穿越這條重要航道,也是加拿大自2022年11月發佈印太戰略以來,第六度派遣軍艦航經台海。

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李熹海軍大校星期一發表聲明,指責加拿大艦艇過航台海並進行“公開炒作”。他說,中國軍方組織海空兵力對加方艦艇過航行動“全程跟監警戒、有效應對處置”。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Arleigh Burke-class)飛彈驅逐艦“拉爾夫·約翰遜號”(USS Ralph Johnson)和探路者級(Pathfinder-class)海洋測量船“鮑迪奇號”(USNS Bowditch)上週(2月10-12日)通過航台灣海峽。

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以來,美國海軍艦船首次穿越台海這條關鍵水道。但不同尋常的是,美艦並未快速通過,而是在台海足足停留了三天,引發各界關注。更罕見的是,這項消息是由中國東部戰區主動發布,而非美軍或台灣方面先行公佈,顯示北京對此次行動極為敏感。

美中在台海各下“第一步棋”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美軍此次派出“鮑迪奇號”海洋勘測船,明顯是在執行長期戰場經營計劃,而非單純的自由航行。該船配備先進聲納和海洋探測設備,能夠繪製詳細的海床地圖,為未來可能的軍事行動提供情報。也就是說,“鮑迪奇號”才是這次美艦航行的重點,“拉爾夫·約翰遜號”只是在為其護航,以防中方干預。

“所以這件事情對中共來講,它是一個特朗普的起手式,但這也是一種對中的壓迫。”馬準威說。

他指出,這也是為甚麼中國在2月12日(正值元宵節)就迅速派遣“淮北艦”導彈驅逐艦至台灣週邊進行實彈演練,並比平常更早發佈通報。這顯示,北京認為美軍這次行動已經超越了常規航行自由的範疇,構成戰略壓制。

馬準威說:“那我想這些動作應該比較可以解釋的是在美國新政府上任以後,我覺得中美之間在做新的一輪的磨合,在台海這個部分他們到底要如何地應對,或者是彼此怎麼樣相處,所以大家都在下自己的第一步棋。”

“鮑迪奇號”隸屬於美國海軍海上補給司令部的海洋地理測量船,以美國著名航海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鮑迪奇命名。它雖然不是拿來作為開火作戰的軍艦,其船員也非海軍,而是專業的水手和科研人員,但它擁有先進的聲納探測系統,可準確計算海床深度及面貌,亦可收集多種海洋物理數據,繪製出全球海洋地圖,供美國海軍使用。

美國海軍探路者級(Pathfinder-class)海洋測量船「鮑迪奇號」(USNS Bowditch)在開闊水域航行。 (照片來源:美國海軍視覺新聞社)
美國海軍探路者級(Pathfinder-class)海洋測量船「鮑迪奇號」(USNS Bowditch)在開闊水域航行。 (照片來源:美國海軍視覺新聞社)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揭仲進一步解釋,美軍此次勘測可能與印太司令部近期提出的“復仇者計劃”及“地獄場景”有關。美軍正在研擬如何應對解放軍在台海大規模部署無人艦艇和潛航器的可能性,而精準的海洋數據將有助於未來戰時部署水雷、無人潛艦等武器,遏止解放軍的行動。

“這個探測船花了三天的時間才通過台灣海峽,這就代表說它絕對不是單純的路過而已,就表示它在這段期間,它確實在執行相關的這種測量的任務,可能就是航道的測量,或者是水底地形的測量,那這個東西其實就是所謂的戰場經營。” 他說。

此外,揭仲也表示,這項行動也直接打破了中國長期以來對台灣海峽的“法律戰”主張。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第九條列出,“任何國際組織、外國的組織或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進行海洋科學研究,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主管機關批准”;第十一條規定,“任何國家在遵守國際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專屬經濟區享有航行、飛越的自由”。

揭仲說:“美國海軍的這個動作其實也就代表說,他基本上他不承認這個地方是中國大陸的專屬經濟海域、專屬經濟區,某種程度也是用實際的行動在抵消中共對台灣海峽這個法律戰的這樣一個攻勢。”

特朗普政府釋出台海強硬訊號

特朗普在就任總統前夕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通電話。習近平當時指出,台灣問題關乎中國國家主權,希望美方採取謹慎措施。但這次美軍艦艇照常通過台灣海峽,顯示特朗普政府建構自由開放印太的決心,並牽制試圖統一台灣的中國,維持台海和平穩定。

美軍印太司令部發言人馬修·科默(Matthew Comer)說:“這次航行穿越台灣海峽是條不屬於任何沿海國家領海的航道。在這條航道當中,所有國家都享有航行與飛越公海的自由,以及與這些自由相關的其他國際法允許的海上活動。”

然而,北京對此表現出強烈反應。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李熹稱,美艦行徑“傳遞錯誤訊號、增加安全風險”。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則表示,美方的“軍事挑釁”只會加劇兩岸緊張局勢,並激發中國人民的統一決心。

此前,中共東部戰區發言人李熹在12日稱美方行徑“傳遞錯誤訊號、增加安全風險”;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14日再度警告,美軍的軍事挑釁將激發中國人民統一決心。

位於美國紐約的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說,“鮑迪奇號”耗時三天穿越台海,顯然是在執行高精度海洋測量任務,可能涉及未來戰場準備。該艦經常操作水下無人載具,執行先進的海洋科學調查工作,2017年也因在南中國海跟中國發生衝突事件而廣為人知。

他還表示,美軍在全球範圍內常態性地進行此類海洋調查,以確保作戰環境適應性,而這次在台海的行動無疑是在為未來可能的軍事介入做準備。

美軍強化防衛 北京“武統預演”?

面對美軍在台海的頻繁行動,中國近年來不斷提昇在台灣週邊的軍事活動規模,並逐步向第二島鏈擴展。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2月13日在夏威夷“檀香山國防論壇”(Honolulu Defense Forum)上警告,中國種種具侵略性的活動並非只是單純的演習而已,而是一種武統台灣的“預演”。他並表示,以中國在台灣週邊軍演的廣泛程度研判,中方“很快”就能以軍演掩護對台灣發動攻擊。

不過,梅伊復興認為,北京目前的軍事行動雖然具有實戰性質,但是否真正邁向武統,仍取決於中共的政治決策。他表示,過去數十年來,中共的軍演始終圍繞著對台進攻準備展開,而近年來解放軍在對台軍事演訓的任務針對性、頻率、兵力規模與強度等各方面,均越來越接近實戰仿真,自然引起美方的關注,但未必代表戰爭迫在眉睫。

台灣淡江大學助理教授馬準威表示,中共目前仍以“和平統一”為主調,軍事手段則是作為最後選項。他指出,中共想統一台灣的目標從來沒有改變過,但它同時有“和”與“戰”的兩手,和平統一目前看起來還是主調,但中共仍必須對武統這個硬的一手,也要做好準備。

馬準威指出,美方從中共機艦繞台越來越頻密、聯合演訓的次數越來越多等客觀情勢上判斷,覺得要為台海情勢升溫做出應對與準。但就台灣的觀點來看,中共的這些措施比較像是一種“灰色地帶”的襲擾,其主要目的還是在壓迫台灣的政治、經濟與軍事,讓台灣人民心生恐懼,造成政策變化,武統只是預備著。

“所以,你可以理解成他是一種準備,但是他有沒有因此是要迫近武統,我覺得從目前的這個政治氛圍看起來還看不太出來。” 馬準威說。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