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派駐台灣的最高外交官說,烏克蘭衝突與中東戰爭影響美國軍備產量和交貨進度,隨著中國越來越咄咄逼人表現,美國也在加速軍備生產,如果烏克蘭戰事結束,美國應該會把重心轉回台灣的防禦需求,努力加快軍備的交付。同時,北京當局則發出警告說,解放軍近年來繞島巡航、軍事懾壓已成常態,台獨份子“鬧得越歡,脖子上的繩索就會勒得更緊”。
被特朗普總統提名為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星期二(3月4日)在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舉行的確認聽證中說,失去台灣對美國利益來說是災難性的。他警告說,美國與中國在那裡的軍事平衡已經急劇惡化。一旦得到確認,他將讓美國為在台灣可能的衝突做好準備。美國需要集中軍事能力阻止台海衝突的發生。
美烏兩國元首在白宮談崩了後,引發國際觀察家關切,台灣未來恐繼烏克蘭後,成為美國的”棄子“。對此,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星期一(3月3日)強調,維護印太和平與台海現狀,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台灣也會強化自身國防,並在此基礎上與美國合作,以實力維護台海和平。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三(2月26日)表示,他不對中國是否“絕不會”在他任內對台動武的問題作出任何承諾。他強調,美國希望吸引中國投資,並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但同時不會讓中國佔美國的便宜。這一表態引發了一些觀察家的擔憂,認為特朗普在與習近平進行交易談判時,可能會讓台灣處於更脆弱的境地,使未來四年的台海局勢更加不穩定和充滿變數。
中國當局週三(2月26日)抨擊台灣當局試圖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作為“禮品”贈送給美國,並藉此尋求華盛頓的政治支持。
由美國與泰國主導、行之有年的聯合軍演“金色眼鏡蛇演習”(Exercise Cobra Gold)星期二(2月25日)起在泰國舉行,台灣據報也首次參與了這個亞洲本土最大的聯合軍演。
美國國會眾議院一個專門討論美中戰略競爭議題的委員會的民主黨領袖敦促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與中國進行談判時不應為了達成協議而犧牲美國的盟友或夥伴。這位議員進一步指出,在美中貿易談判上,華盛頓不應讓北京將台灣放上談判桌。該特設委員會的共和黨領袖則呼籲,特朗普政府在與中國領導人交涉時要有“符合現實的期望”。
在美國政府解凍了先前由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凍結的一批外援資金後,美國國務院官員向媒體表示,此舉向印太地區發出了強烈的遏制中國的訊號。國務卿盧比奧本人也在一次專訪中重申,美國將履行對台灣的所有承諾,最重要的是反對中國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
台灣一位高級安全事務官員星期四(2月20日)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領導的新政府仍然“強勁有力”支持台灣,台灣也計劃增加對美國的採購,包括購買液化天然氣(LNG)以幫助平衡雙方的貿易。
美國台灣總統賴清德星期一(2月17日)在台北會見前美國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時表示,台灣將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期盼與美國加強安全、經貿與能源等領域的伙伴關係,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以確保全球民主保持科技領先優勢。
路透社(Reuters)星期一(1月17日)報道說,知情人士透露,台灣正探討從美國購買價值幾十億美元的武器,希望在中國繼續對台灣施加軍事壓力之際贏得特朗普新政府的支持。
美國與加拿大軍艦近日先後穿越台灣海峽,美軍更罕見派出海洋勘測船“慢速航行”長達三天,釋放強烈訊號。中國對此迅速作出反應,派出50餘架次軍機及艦艇進行“聯合戰警警巡”,並抨擊美加此舉是“蓄意滋擾攪局”。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回歸白宮後,美軍此舉是其在台海問題上的“起手式”,意在對中國形成戰略壓制,並警告北京美軍已做好應對準備,北京不要輕舉妄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