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三(2月26日)表示,他不對中國是否“絕不會”在他任內對台動武的問題作出任何承諾。他強調,美國希望吸引中國投資,並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但同時不會讓中國佔美國的便宜。這一表態引發了一些觀察家的擔憂,認為特朗普在與習近平進行交易談判時,可能會讓台灣處於更脆弱的境地,使未來四年的台海局勢更加不穩定和充滿變數。
特朗普在上任後首次內閣會議中被傳媒問到,他一直都很清楚表明,只要他是總統伊朗就絕不會取得核武器,“這是否也是你的政策,那就是只要你是總統,中國就絕不會以武力取得台灣?”
不評論任內習近平是否對台動武
特朗普回覆說:“我從來沒對此發表評論。我對此不加評論,因為我不想讓自己處於那種境地。如果我有評論,我肯定不會對你說。我會對其他人說,也許是在座的一些內閣官員,在座的幾位具體官員。”
特朗普說,他不會讓自己處於那個地位,不過他能說的是,他與習近平主席由很好的關係,“我一直都與他有很好的關係,我們希望他們來投資”,他說,他見到許多事情說他不想要讓中國到美國來,“這是不對的,我們希望他們在美國投資。這很好,有很多錢進來,我們會在中國投資。我們會和中國一起做事。我們與中國的關係將會非常好。 ”
他還說,他見到許多虛假的報導,說美國不需要中國的錢,不想要與中國有任何關係,“那是錯誤的,我們將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但他們將無法佔我們便宜。”
特朗普已多次表示希望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見面,上週在“空軍一號”上與傳媒的訪談中他還說,包括法國、英國領導人都將來美國與他見面,最終習近平也會來見他,他也有可能與中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
專家:與北京談判勿談台灣
一些觀察家對特朗普在與習近平達成貿易協議的過程中是否以台灣為談判籌碼感到擔憂。
美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2月16日在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就提醒特朗普,有些事情在與習近平的談判中不要觸及。
“例如限制美國技術向中國轉讓,以防其增強軍事能力。此外,特朗普不應同意限制對台灣的軍售,也不應認可北京將台灣與中國統一的目標。”她寫道。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石可為(David Sacks, 又譯大衛·薩克斯)在該智庫發表的文章中指出,特朗普想和中國達成大範圍經濟交易,不免讓人好奇中國想要得到的回報是甚麼。
“他以往關於台灣的一些言論-指責台灣竊取美國的半導體製造產業、懷疑美國是否應該,或甚至能否防衛台灣-有可能導致中國領導人做出結論說,特朗普關心貿易要遠多於台灣,”石可為說,若是如此,習近平就可能對前者(貿易)做出讓步,換取某些關於後者(台灣)的東西。
台灣防衛除美國沒有替代選項
“習近平可能看到美國決定直接與俄羅斯談判關於烏克蘭的戰爭,談判桌上沒有烏克蘭一席之地,作為直接與特朗普談判台灣議題的先例,”他說。
石可為認為,台灣的處境更加嚴峻,因為許多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在認為無法再依賴美國時,仍可轉向其他戰略選項,而台灣卻沒有這樣的選擇。
“台灣無法單獨威懾中國,同時也沒有任何國家願意或能夠承擔美國在台灣國防中傳統扮演的角色”,他認為,在特朗普難以預測的情況下台灣處境非常脆弱,“未來四年可能成為台海局勢數十年來最動蕩的時期,”他說。
全球檯灣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哲軒(John Dotso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來從最高領導人發出的訊號與執行政策的官員不一致,因此其具體對台政策還是不明確,需要時間繼續觀察。
鄭哲軒說,外界開始見到新政府在政策上發出兩種不同訊號,一方面國務院、國防部官員在其聲明中做出支持台灣的表態,例如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和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埃莉斯·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等官員做出非常支持台灣的表態,但特朗普總統先前威脅要對台灣半導體課徵極高的關稅,以及在競選期間也說過台灣應該向美國交保護費等說法。
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
“所以看起來我們會見到一些負責政策的官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疑慮,對台灣也持支持立場,但是當然,來自最高層的部份,特朗普總統本人對這些議題可能會怎麼做或怎麼說都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他說。
鄭哲軒說,特朗普看起來的確像做起事來不可預測,也明顯地受到想要與其他國家有權力的政治領導人做交易這種想法的吸引,無論是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或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過他懷疑特朗普是否有可能與習近平達成一個大交易,因為美中兩國的根本存在太多衝突。
“就個人而言,我對美中之間達成“大交易”持懷疑態度,因為兩國的基本利益存在嚴重衝突。但這並不意味著特朗普政府不會嘗試,特別是特朗普總統本人可能會試圖培養與習近平更緊密或更具個人色彩的關係,”他說,雖然的確也有這種可能,不過正因為美中兩國的根本利益有很大的分歧,他對雙方是否能達成一個交易存有疑慮。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