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報告警告稱,中國在人工智能和數據收集領域的技術進步,包括DeepSeek等大語言模型的出現,可能進一步加劇北京對國內社會的控制。而這些技術的出口也會為全球的威權政府提供新的工具以打壓異議活動。
香港駐倫敦經貿辦間諜案再度開庭處理,進行審訊前覆核,法官Bobbie Cheema-Grubb指,案件需要延期至明年3月2日才開審,審訊定為5星期。
美國總統特朗普2月13日簽署《對等貿易與關稅》總統備忘錄,要求國務卿、商務部、財政部與貿易代表開始推動對各國的對等關稅。特朗普表示,任何產業只要來美國設廠就不會被徵收關稅,美國將充滿就業機會。白宮發出的事實清單指出,“此舉尋求糾正長期存在的國際貿易不平衡問題,並確保全面公平”。
2月13日,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英國期間,一些來自中國的異議人士在中國駐倫敦大使館門口抗議,敦促中共當局釋放他們所說的政治犯,允許言論自由並實現民主化。中國政府否認中國有政治犯。一些抗議者對美國之音說明了他們來抗議的原因。
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2曰13日在北約國防部長會議後表示。 “中共的野心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的威脅,包括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 他說,特朗普總統表達了與習近平的密切關係,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但美國需透過實力來確保其利益得到推進並阻止侵略行為。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月13日訪問倫敦,與英國外交大臣林德偉(David Lammy)和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舉行雙邊會談。這是十年來中國外長首次正式訪問英國,也是英國工黨政府去年上台後,中英之間最高級別的正式外交接觸。然而,觀察家說,很明顯,英國政府正在為全面調整對華關係做準備,但又因這次訪問引發爭議而做出低調處理。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說,中國當局不僅在新疆和西藏利用所謂的“職業技能培訓和教育中心”進行強迫勞動,還透過國家主導的勞工計劃,將大規模「剩餘」農村勞動力轉移至全國各地。中國政府對此報告予以駁斥,稱其“毫無根據”和“完全錯誤”。
在美國與俄羅斯即將談判俄烏和平協議的前景下,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ladimir Zelenskiy)星期五(2月14日)將在德國慕尼黑與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會談。萬斯稍早受訪表示,若俄羅斯拒絕保證烏克蘭長久獨立,美國不排除發動軍事行動。
拉丁美洲已成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對抗的關鍵戰場,該地區正面臨來自華盛頓要求其選邊站隊的壓力。
路透社通報,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2023年已在巴西蘊藏豐富鋰礦的地區取得兩塊土地的開採權,正式進軍該公司在中國以外最大市場的採礦業。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週四(2月13日)在白宮熱情迎接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雙方同意展開初步貿易談判,以解決關稅僵局。印度方面承諾,將向美國購買更多石油、天然氣與軍事裝備,也同意協助打擊非法移民。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最新的對等關稅可能要到4月才會實施,以便能給談判留出時間,該消息提振了交易員和投資者的情緒。亞洲股市星期五(2月14日)多半跟隨華爾街股市上漲。
更多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國已投入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自倡議首次提出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項目的範圍,以覆蓋醫療、教育和技術等領域。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