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國際勞工組織報告:中國在新疆和西藏擴大強迫勞動計劃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宣佈在洛杉磯/長灘海港扣押源自新疆涉嫌為強迫勞動產品的一批女式皮手套。 (2020年10月15日)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宣佈在洛杉磯/長灘海港扣押源自新疆涉嫌為強迫勞動產品的一批女式皮手套。 (2020年10月15日)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說,中國當局不僅在新疆和西藏利用所謂的“職業技能培訓和教育中心”進行強迫勞動,還透過國家主導的勞工計劃,將大規模「剩餘」農村勞動力轉移至全國各地。中國政府對此報告予以駁斥,稱其“毫無根據”和“完全錯誤”。

週一發布的這份報告詳細描述了中國當局如何加強調查和監測貧困狀況,提高跨省勞工轉移的目標,同時施壓少數民族的小農戶,將其土地轉讓給國家主導的合作社。

報告指出,這一過程被官方宣傳為“解放”農村勞動力,但實際上迫使數萬名維吾爾、藏人及其他少數民族在脅迫條件下進入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電池製造、季節性農業和海鮮加工等行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是中國五個省級自治區之一,均位於中國西部地區。

兩套體系

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基金會(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中國研究高級研究員鄭國恩(Adrian Zenz)表示,該報告對強迫勞動問題的評估「非常及時」。

“新報告不僅糾正了[2022年版本]的概念性錯誤,而且對現狀進行了最新評估。”鄭國恩週三透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表示。 “國際勞工組織在上一份報告中將新疆的所有強迫勞動歸因於拘禁營。”

鄭國恩說,2022年2月,國際勞工組織的一份報告曾援引國際工會聯合會(ITUC)關於新疆強迫勞動的觀察,但錯誤地認為整個強迫勞動體系僅基於“拘禁或'再教育'營”,即北京所稱的“職業技能培訓和教育中心”(VSTECs)。

國際勞工組織的最新報告引述國際工會聯合會的指控,稱新疆目前有兩大強迫勞動體系:

第一種涉及維吾爾和其他少數民族在“職業技能培訓教育中心”的大規模任意拘留,其中大多數人已轉入普通監獄長期監禁。

報告指出,這些中心的釋放人員通常被迫從事紡織、電子等行業的勞動。

第二種體系涉及大規模將“剩餘”農村勞動力轉移至國家主導的勞工計劃,使其脫離傳統生計,進入太陽能板生產、電池製造、季節性農業和海鮮加工等行業。

“近年來,在加強調查和監測數百萬農村家庭貧困狀況的基礎上,當局提高了目標,導致跨省勞工轉移增加。”報告寫道。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積極引導'少數民族小農戶將農業用地轉讓給國家主導的合作社,從而'解放''剩餘'農村勞動力,使其進入製造業或服務業。”

西藏的強迫勞工轉移

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也強調了政府強制轉移西藏勞工的問題。

“這些政策採用軍事化職業培訓手段,並要求政治幹部介入,以迫使西藏牧民和農民放棄傳統生計,轉而從事公路建設、採礦或食品加工等行業,以此削弱'宗教的負面影響'。”報告指出。

國際工會聯合會估計,到2024年,西藏的勞工轉移人數已顯著增加,影響多達63萬人。地方政府為勞工中介和企業提供激勵措施,加劇了外界對西藏人被強行剝離祖傳土地和文化傳統的擔憂。

國際回應

近年來,人權組織、政府機構和聯合國機構不斷要求中國政府就新疆和西藏的勞工狀況提供透明度和問責制,並敦促各國和國際企業重新評估與這些地區相關的供應鏈關係。

美國已透過《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UFLPA)對新疆強迫勞動採取強硬立場。該法案於2022年生效,禁止進口新疆產品,除非企業能證明其產品未涉及強迫勞動。該法案基於「可反駁推定」原則,即所有來自新疆的商品均被推定涉及強迫勞動。

此外,美國也對涉及強迫勞動的中國實體實施制裁和出口管制,以強化其對人權和公平貿易的承諾,並向北京施壓,要求其終止強迫勞動計畫。

儘管中國政府堅稱相關政策旨在扶貧和促進經濟發展,但國際勞工組織的調查結果加深了外界對這些計畫實際上是壓迫和控制工具的擔憂。

國際勞工組織專家委員會已正式要求中國政府提供詳細解釋,並說明其為解決這些指控所採取的措施。報告最後敦促北京修改國家和地區政策,確保少數族群和宗教群體不以就業和去極端化計畫的名義遭受強迫勞動。

中國回應國際勞工組織報告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否認國際勞工組織報告的內容,稱其“毫無根據”,並表示相關信息是“虛假”的,意在“欺騙國際社會,破壞新疆和西藏的穩定發展”。

“某些勢力不斷散佈有關新疆和西藏存在『強迫勞動』的謊言,目的只是抹黑中國形象,污衊中國政府治理新疆和西藏的政策,干涉中國內政,並企圖欺騙國際社會,破壞新疆和西藏的穩定發展。”劉鵬宇週二晚間在一封電子郵件回复美國之音時表示。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