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2月17日,中國軍隊進入越南,從而開啟了為期將近一個月的中越戰爭。這場戰爭在中國大陸被稱為“自衛反擊戰”,而在國際社會則有著不同的名稱,意味著對戰爭性質的不同解讀。不過,無論是站在哪種角度或立場,歷史學家們都承認,中越戰爭與發生在柬埔寨的越柬戰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近日,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的一則聲明在當地引發了巨大爭議,緬北克欽邦數個政黨的領導人對媒體表達了對中國立場的強烈對抗情緒。有觀察家認為,如果對抗的局勢繼續擴大,有可能重新點燃幾年前席捲緬甸全境的反對中國投資的浪潮。
據彭博新聞社(Bloomberg)報道,為了平衡中美貿易戰引發的負面影響,中國正加快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這是一份旨在東盟十國加上中、日、韓、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16國之間建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2011年由東盟提出。
據《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泰國議會於12月25日通過一項議案,將對泰國禁毒法進行修改,從而使得在醫用目的下生產、進口、出口、持有、使用大麻合法化。泰國這一舉措使其成為東南亞和東亞地區第一個醫用大麻合法化的國家。
南亞傳統的政治經濟中心都是圍繞著該地區唯一的大國 - 印度 - 展開的。然而,由於中國勢力逐步向印度洋地區滲透,以及美日的“印太戰略”將觸角向這一地區伸入,南亞國家不再唯印度“馬首是瞻”,各國政壇則演變為大國角力的舞台。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美國“印太戰略”的逐漸明晰,東南亞地區再次成為大國角逐影響力的焦點舞台。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這一地區發生了一些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中美都試圖在這裡施加更大的影響,東盟國家則致力於“大國平衡外交”和以東盟為中心的自主性治理,而不希望任何一個區域外國家主導該地區的事務,更不希望中美之間的大國之爭迫使區域內國家選邊站。
面對國際社會越來越強烈的制裁呼聲,昂山素姬政府不得不轉向中國尋求合作。近日,緬中兩國官員頻繁互訪,中緬經濟走廊規劃已初具雛形。然而,亞洲鄰國引入中國資本的經驗也讓緬甸政府有所顧慮,一些官員和民眾擔心,中緬經濟走廊項目是否會落入“債務陷阱”?
南亞島國斯里蘭卡政壇亂局持續發酵。在國會投票否決了由前總統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組建的新內閣之後,斯里蘭卡再次陷入權力真空的局面。對於中國來說,斯里蘭卡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無論結果如何,斯里蘭卡的政治動盪都為中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據緬甸媒體《伊洛瓦底》(The Irrawaddy)報導,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日前公佈了中期議會補選的結果。昂山素姬為首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民盟)在13個補選議席的角逐中,贏得了其中的7個席位,另外6個席位由前執政黨、軍方支持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和少數民族政黨獲得。
印度總理莫迪將於10月28日開啟其任上的第三次訪日之旅。印度媒體認為,莫迪此次訪日的主要目的,是強化日印兩國在海洋戰略及地區安全領域的合作,以抗衡中國近年來在印太地區的強勢姿態。
印度新德里-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儘管斯利那加街頭路障林立,但在哨卡站崗的印度軍人們卻十分友善。他們耐心地為我指明通往聚禮清真寺的路,並告訴我,“你可以進去參觀,沒有問題的。”
到達印控喀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當天,喀什米爾數個地區的民眾與印度軍警發生了衝突,一名26歲的年輕平民被軍方射殺,造成更多的民眾走上街頭,高呼“滾開!印度!滾出喀什米爾!”等口號。印度軍隊在斯利那加街頭增派了數萬名全副武裝的軍警,到處都是路障、哨卡,全城斷電、斷網,手機全無信號。
進入2018年以來,印度忽然成為中美俄等世界主要大國爭相拉攏的對象。這一現像不僅代表了印度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正在不斷提升,也標誌著世界地緣政治的核心焦點正在向印度洋地區飄移。
據緬甸媒體《伊洛瓦底》(Irrawaddy)報導,今年9月份以來,緬北佤邦政府相繼拆除了首府邦康城內的一些基督教堂,並拘留了部分宗教人士。分析人士認為,佤邦此舉可能是得到了中國方面的授意,旨在防范西方勢力對中國邊境地區的滲透。
8月27日,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公開表示:森林城市項目不得向外國人銷售,馬來西亞政府也不會向在這裡購房的外國人發放簽證。他說:“我們反對的理由是,森林城市這個項目是給外國人建造的,而不是給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人沒有能力去購買這個項目的房子。”
儘管拖延了多次的泰國大選至今仍未定下具體時間,但新近成立的泰國反對黨已經表現出,他們將在大選期間打出“反中國牌”。反對黨領袖們認為,現任泰國政府過於親近中國而疏遠西方,其後果是,泰國不僅在經濟貿易上越來越依賴中國,而且在政治制度上也越來越靠向中國的“專制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