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2018年中美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此消彼長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會議上講話(2016路透社)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會議上講話(2016路透社)
2018年中美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此消彼長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09 0:00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美國“印太戰略”的逐漸明晰,東南亞地區再次成為大國角逐影響力的焦點舞台。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這一地區發生了一些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中美都試圖在這裡施加更大的影響,東盟國家則致力於“大國平衡外交”和以東盟為中心的自主性治理,而不希望任何一個區域外國家主導該地區的事務,更不希望中美之間的大國之爭迫使區域內國家選邊站。

即將過去的一年,在區域影響力的競爭中,似乎中國是勝出的一方。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未來的時間裡,中國可以毫無阻礙地推進自己的既定戰略。實際上,2019年,東南亞一些國家將迎來可能的政權變更,其帶來的不確定性將為東南亞地緣政治帶來難以預期的變數。

兩次大選不同結果

2018年,東南亞有兩個國家舉行了大選,對於中國的影響力來說,這兩次選舉有著不同的結果。

在今年7月的柬埔寨大選中,洪森毫無意外地連任首相。不過,他解散反對黨、拘押並流放反對派人士的舉動,使得柬埔寨名義上的民主選舉成為一場“變相獨裁”的鬧劇。儘管歐美國家對其選舉結果和程序都進行了聲討,但洪森還是得到了中國、日本等國家的支持。歐美國家隨後對柬埔寨施加了一定程度的經濟制裁,但憑藉著中國源源不斷的投資和援助,洪森對西方的製裁嗤之以鼻。觀察家們普遍認為,柬埔寨已經徹底落入中國的勢力範圍,流亡海外的柬埔寨反對派人士則聲稱,柬埔寨已經淪為中國的“事實上的殖民地”。

而在5月份的馬來西亞大選中,93歲的馬哈蒂爾出人意料地擊敗了親中的納吉布,隨後暫停了220億美元的中國投資項目。一些觀察家將馬來西亞的變局視為東南亞國家“棄中親美”的信號,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那不過是馬哈蒂爾對於前任政府過分親近中國的修正。畢竟,馬哈蒂爾一向倡導“亞洲價值觀”,主張東盟國家獨立自主,不依賴任何大國而主宰自己的命運。他當選後立刻出訪日本和中國,彰顯出他過人的外交智慧和嫻熟的外交手腕。在出訪中國時,他明確表示,還會繼續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只是希望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一些“互利的項目”。

天平向中國傾斜

如果說,年中的兩次大選為觀察家們給出了模糊的信號,那麼,年底發生的幾件事則令人們感嘆,中美東南亞角力的天平正在向中國傾斜。

11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先後訪問了東盟國家汶萊和菲律賓,其中對菲律賓的訪問尤其引人注目。中菲兩國簽署了29項合作協議,其中《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和《油氣開發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引發了觀察家們的廣泛討論。儘管菲律賓國內仍有不少人士對於中菲在南中國海合作開發油氣存有異議,對於合作條款、主權歸屬等細節仍有質疑,但至少,“擱置爭議、合作開發”符合中國的一貫立場,南中國海的爭議問題正朝著中國期望的方向發展。

實際上,作為南中國海的另一個聲索國,汶萊早在5年前就與中國簽署了類似的海上油氣開發合作協議。5年來,雙方的合作獲得了長足的進展,只是由於文萊的戰略意義遠不如菲律賓重要,且汶萊對於南中國海的聲索遠不如菲律賓那樣強烈,兩國的合作才沒有像中菲合作那樣引起外界足夠的重視。不過,一些觀察家認為,正是由於文萊與中國合作開發的先例,為南中國海聲索國之間通過合作、解決爭議做出了示範,也為中菲合作奠定了基礎。

與中菲關係急速轉變相比,另一個東南亞國家緬甸迅速向中國靠近的舉動更令觀察家們感到吃驚。上週,緬甸政府宣布成立“一帶一路指導委員會”,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相關工作,而昂山素姬親自出任該委員會的主席。今年9月,中緬兩國已經簽署了《關於共建中緬經濟走廊的諒解備忘錄》,而中緬經濟走廊將是一帶一路在緬甸的代名詞。

此消彼長多重因素

對於中美在東南亞角力“中進美退”的原因,分析人士給出了多種解讀。《亞洲時報》(Asia Times)的哈特(David Hutt)表示:儘管去年以來,國防部長馬蒂斯、國務卿蓬佩奧及其前任蒂勒森頻繁到訪東南亞,但這種“降落傘外交”( parachute diplomacy)仍然缺乏一種持續的東南亞戰略,使得美國在該地區只能充當一個間歇性出現的角色。

《紐約時報》今年曾指出,所有亞洲國家的對華貿易規模都已經超越了他們的傳統貿易夥伴美國,有的國家甚至達到了2:1的比例。雖然很多東南亞國家仍與美國保持著緊密的軍事防務關係,但顯然他們並不願意因為這種關係而放棄搭上中國經濟發展“外溢效應”的便車。美國在這一地區投資的缺失和貿易份額的下降,是美國影響力下降的直接原因。

哈特表示:“如果特朗普沒有撤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區域貿易的流動會更多地湧向美國,這可以為許多國家不得不日益依賴中國市場提供一個重要的槓桿。然而,美國這樣做(撤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拱手將市場讓給了北京的經濟機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新開發銀行。”

經濟交流的下降使得美國的“人權外交”顯得失去了平衡,實際上,無論菲律賓還是緬甸,都是曾經傾向於美國價值觀的國家,但都因在國內人權問題上受到美國的壓力而轉而投向中國。緬甸學者亨凱對記者表示:“歐美在若開問題上,與緬甸的意識形態差距太大,而且,沒能顧慮到昂山素季的處境,可以這麼說,由於若開邦羅興亞人的問題,歐美基本上失去了緬甸。”

2019年的關注焦點

今年下半年,美國開始考慮加大對全球大型基礎建設項目提供融資,以便對抗中國日益增加的影響力,日本和澳大利亞都已經表態支持。而在中國方面,多家智庫已經開始反思“一帶一路”倡議實施5年來的不足之處,並著手對一帶一路的具體方針進行重新定位,強調加強沿線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以確保不因“債務陷阱”而為人詬病。可見,中美都在加快制定“升級版”戰略,兩國未來在亞太地區的競爭勢必仍會繼續。

雖然在過去的一年裡,中國與大多數東盟國家的合作還算順利(馬來西亞除外),但並不保證這些合作在未來的一年裡會一帆風順。亨凱對記者表示:“近年來,緬甸社會對中國的負面評價逐漸下降,但還是有一些媒體和學者擔心,中國利用若開邦事件的契機在緬甸謀取利益。昂山素姬成立一帶一路指導委員會之前,也先向緬甸發展研究院指派了任務,研究一帶一路對緬甸的影響。從中可以看出,緬甸對中國並未完全放下戒心。”

亨凱說:中緬關係發展的另一處障礙“來自形象。多年來,被西方和中國自己建構出的中國的'新經濟殖民主義'形象,很難一下子改變過來。中國近年來的外交以經濟為導向,認為經濟是建立友好關係的最基本條件,卻也因此忽略了非經濟的、軟實力的建構。”

2019年,泰國和印度尼西亞都將迎來大選,中國投資和對華關係肯定將會是競選雙方的主要議題之一。據《南華早報》報導,印尼反對黨總統候選人蘇比安托(Prabowo Subianto)日前已表示,一旦當選,將重新評估一些中國投資的項目,其中包括中資興建的雅加達到萬隆的高鐵項目。

泰國反對黨“新政黨”的領袖塔納通(Thanathorn Juangroongruangkit)已經公開表達了對現政府靠向中國政策的不滿,指責“中國為泰國起了壞的榜樣作用,使得現政府領導人認為,泰國可以不要民主,不要人權,只要經濟。”另一位反對黨領導人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則直接表示,自己將帶頭反對中國在泰國修建高鐵等龐大投資項目。

未來一年,東南亞這些國家可能的政權變更,將為中國“一帶一路”的實施增加些許不確定性。中緬經濟走廊會不會再次出現“密松水電站”式的轉折?泰國、印尼會不會步馬來西亞的後塵,暫停或終止已經開啟的中資項目?這些都將成為觀察家們關注的焦點。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