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印控喀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當天,喀什米爾數個地區的民眾與印度軍警發生了衝突,一名26歲的年輕平民被軍方射殺,造成更多的民眾走上街頭,高呼“滾開!印度!滾出喀什米爾!”等口號。印度軍隊在斯利那加街頭增派了數萬名全副武裝的軍警,到處都是路障、哨卡,全城斷電、斷網,手機全無信號。
第二天是星期五,穆斯林的主麻日。當我表示想去斯利那加城裡古老的聚禮清真寺(Jama Masjid,亦作“賈瑪清真寺”、“星期五清真寺”)參觀時,幾乎所有當地人都勸我不要貿然前往。旅館的老闆古爾紮(Gulzar)警告說:“老百姓醞釀在週五舉行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難免會與軍隊發生衝突,聚禮清真寺那裡會很危險。”服裝設計師法亞茲(Fayaz)也勸阻我說:“斯利那加全城戒嚴,公交停運,計程車司機沒人願意拉你去清真寺附近的。”
自2016年以來,幾乎每個週五的主麻日禮拜之後,斯利那加聚禮清真寺附近都會發生喀什米爾人的反印示威。最大的一次發生在2016年7月,反印示威演變成大規模的暴力衝突,群眾向印度軍警投擲石塊和酒瓶,軍人則以散彈槍還擊。這次事件造成了包括軍警在內的3000多人受傷,40餘人死亡,上百民眾的眼睛被軍警的散彈擊中而導致永久失明。
從斯利那加著名的達爾湖畔到古城中心的距離大約5公里,我決定步行試一試。城裡絕大多數商鋪都沒有開門,街上也少有車輛和行人。僅有的幾家仍在營業的早茶店門口,有一些當地人聚在一起,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退休珠寶商瑞法特(Rifat)熱情地請我進茶店喝茶,當他得知我想前往聚禮清真寺時,猶猶豫豫地表示:“也許……你是外國人,他們(印度軍人)不會把你怎麼樣……”
喀什米爾人的訴求
和我接觸到的許多喀什米爾穆斯林一樣,瑞法特也非常願意與外人談論喀什米爾的歷史、現狀及未來。他們的開篇詞都大致類似:“我們喀什米爾,以前一直是個獨立的國家……”然後,他們會談到“英國人的遺產”或“印巴分治”,談到印度對喀什米爾的“侵略”或“佔領”,談到喀什米爾人的“反抗鬥爭”。他們的措辭也許因自身角度和文化程度的不同而略有差異,但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只有一個:“我們不是印度,我們喀什米爾想要獨立。”
在印控喀什米爾,穆斯林的人口占70%以上,其餘的則為印度教、佛教和錫克教人口。不過,平常聊天的時候,穆斯林總是會用“我們喀什米爾人”,似乎他們代表了這個稱謂的全部。
瑞法特年輕時在印度西部的旅遊城市果阿做珠寶生意,晚年退休回到了家鄉斯利那加。儘管一生中大部分時光都是在印度本部度過的,但他對印度政府卻毫無褒獎言辭。他拖著一條在果阿海邊衝浪時摔傷的瘸腿,抱怨印度的醫療設施和保障制度,抱怨印度政府在喀什米爾養了50萬軍隊,卻沒能為喀什米爾民眾帶來任何投資和就業機會,他指指茶店裡的幾個年輕人,說:“孩子們都沒有工作,人人都心懷怨氣,不聚眾反抗印度,也是閑著沒事做。”
一家日用品商店的女老闆向我大談印度政府不顧人權,指使軍隊濫殺無辜。她說:“不是只有昨天殺死了一個平民,而是他們(軍警)每時每刻都有可能殺人。”
幾十年來,在治理印控喀什米爾的問題上,印度政府一方面實施嚴厲的、有些人稱之為“簡單粗暴”的軍事管制,另一方面給予一定程度的財政撥款。然而,大量的政府財政資金都被駐軍所消耗,在基礎設施和製造業等經濟領域的投資便顯得格外捉襟見肘。
此外,印度政府試圖通過定期舉行“查漠和克什米爾”邦議會選舉,彰顯印度憲法的管轄,突出印控克區是印度的一部分。但是,80年代末期的一次喀什米爾選舉發生了大規模舞弊事件,民怨如火山爆發,示威抗議很快演變成“武裝起義”,但是被印度軍隊鎮壓了下去。隨後參加地方選舉的選民人數逐年減少。在今年10月剛剛舉行的議會選舉中,選民的投票率只有8%左右。
在一座開滿鮮花的英式花園裡,清晨散步的銀行家阿齊茲(Aziz)向我表達了同樣的怨氣:“你看,這座花園60多年來一直就是這樣,沒有什麼變化。喀什米爾也沒有什麼變化。我們被印度佔領著,印度政府卻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失去對印度的認同
木雕傢俱店老闆沙菲(Shafi)說:“去年,中國和印度差點打起來(他指的是洞朗對峙事件),可惜了。我們很多人都盼望著中國再教訓一次印度。62年打過一次,你說,下一次會是什麼時候?希望不要等得太久…….”
我被他突兀的言論搞得頗為驚訝,不禁追問道:“我們?你是說,有你這種想法的人,不止你一個?”
沙菲兩眼直視著窗外,肯定地點了點頭,強調了一句:“是的。我們中的很多人,都這樣想。”
“可是,中國和印度打仗,能為喀什米爾帶來什麼?”我接著問。
“或許,喀什米爾就可以趁機獨立了。”然後,他轉向我,嘟囔了一句:“即使不能獨立,也該有人教訓教訓印度了。巴基斯坦是指望不上的。”
過去,外界在談到喀什米爾問題時,總會認為那是印度與巴基斯坦間領土爭端問題的一部分。然而,近十年來,喀什米爾人的訴求已經從“加入巴基斯坦”轉變為“徹底獨立”。2016年的暴亂之後,印度國內展開了一場大辯論,討論“喀什米爾動亂”究竟是“法律秩序”問題,還是“人心向背”問題?印度政府力圖淡化問題的嚴重性,將其簡單歸納到執法不力,並將動亂的原因完全歸咎於巴基斯坦。但是,仍有部分印度智庫和政客坦率承認,喀什米爾出現了“人心向背”的大問題,絕大多數當地人都已經失去了對印度的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