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首日,並未如外界預測般迅速推出強硬的對華政策。這一溫和的開局促使中港股市及人民幣匯率在1月21日迎來逆勢反彈。市場對此表現出樂觀情緒,認為美中關係可能有所緩和。然而,多數分析人士警告,特朗普對華的強硬立場並未根本改變,僅是“攘外必先安內”,優先解決國內事務後,或將對中國採取更嚴厲行動。
兩名於去年11月犯下無差別殺人罪的犯嫌已於星期一(1月20日)雙雙被執行死刑。從案發到執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項決定在中國網友中引發廣泛叫好。然而,分析家指出,迅速處決反映出中國司法體系的草率,同時也凸顯出民眾對“以暴制暴”的盲目崇拜。專家警告,這種“速判速決”的做法不僅缺乏司法價值,也錯失了社會深刻反思和防範悲劇重演的機會。
中國官方星期五(1月17日)表示,2024年的經濟憎長5%,符合預設目標。對此,有分析人士說,GDP“剛好保五”,其中消費動能尤其高於外界預期,雖難斷言是否摻有水份,但確有“令人難解”之處。
中國近日發布“全國統一大市場”指引,力促各地政府落實。分析人士指出,這項政策標榜“全國一盤棋”,旨在打通“內循環”經濟的堵點,以促進內需、提振投資,同時為可能升級的美中貿易戰2.0預作準備。然而,
國際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星期五(1月10日)發布報告稱,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統計,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2012年上任以來,中國人流亡海外、尋求庇護的人數連年創新高,總數逼近116萬人。在他們當中,一位去年底逃往德國的中國國民營企業主王守峰告訴美國之音,中共當局對企業主和維權人士的迫害是他遠走他鄉、“中國夢碎”的主要原因。
中國 “國酒” 貴州茅台管理層的清廉問題再掀熱議,繼兩任前董座袁仁國、高衛東因貪腐落馬後,卸任不到一年的原董座丁雄軍近日也傳出遭調查。貴州茅台酒價、股價雙雙走跌之際,五年內三位董座連爆醜聞。市場觀察人士說,貴州茅台形象受損雖不影響其銷量,但仍再次凸顯其背後 “以酒謀私” 或政商間暗藏的龐大利益鏈。
中國經歷了“充滿挑戰”的2024年,經濟復甦乏力等困局未解,歲末又接連發生幾次“獻忠式”致命襲擊事件,使這一年的收官籠罩在民怨和社會動盪加劇的陰影中。在此背景下,中國將如何開啟2025年?未來一年,能否如北京當局所規劃的那樣,在“穩中求進”的基調下推進各項政策? “十五五”開局後的經濟航船是否能夠順利“破浪前進”?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過世的消息星期一(12月30日)登上微博熱搜榜,受到中國網民的高度關注,且因他促成美中建交的歷史貢獻,在中國普遍受到高度評價,不過,臺灣方面則對卡特多嚴詞貶抑,尤其因他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決策,讓多數臺灣網民蓋棺論定,卡特是個“出賣臺灣”的人。
中國人大常委會本週完成《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的分組審議,並對這部“提振發展信心”、保障民營的專法,達成“盡早出台”的共識。不過,不少企業主在經歷上一輪的監管風暴和近期的經濟滑坡後,對這新法的關注和期望似乎不高。部分產學界人士表示,新法立意良善,但關鍵在落實執行,未來地方政府若落實不到位,新法就算出台,也恐流為“安慰劑”。
中共中央軍委週一(12月23日)正式任命陳輝為陸軍政委,晉升為上將。但卸任的前陸軍政委秦樹桐和其他三名上將集體缺席這場晉銜儀式,引發外界廣泛熱議。專家分析,四人可能因貪腐問題落馬,此舉或揭示中共黨內和軍中複雜的權力鬥爭。
江西南昌維權人士李宜雪兩年來因揭露當地精神病院淪為公安黑監獄的黑幕,受到中國網民的高度關注。據當地公安局星期日(12月22日)的最新通報,李宜雪被診斷有 “人格障礙”,已二度被強制送診。但消息一出,中國網民質疑聲四起,海外維權人士也發起 “雪花行動”,除呼籲江西當局放人外,也譴責中共動輒以 “被精神病”手段讓異議和維權人士噤聲的惡行。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1月跨國證券投資淨流出金額達457億美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同時,今年外商對華直接投資(FDI)也可能創下有史以來的淨流出紀錄。對此,分析家指出,中國政府自9月底推出的“救市組合拳”雖已推動股市反彈,但也讓部分外資趁勢獲利了結離場。
為期兩天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星期四(12月12日)落幕。會議定調將實施「更積極」的宏觀政策,以擴大內需、穩定樓市和股市,並提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等措施,明確釋放出明年將加大力度放水以提振經濟的訊號。不過,部分市場觀察人士對此持保留態度,認為這些政策“只是口號”,因為當前的救市力度要么顯得不足,要么未能真正流向民企或個人,導致景氣刺激的效果仍然有限。
面對落馬傳聞,中國國防部長董軍近日現身上海的一場安全研討會議,頗有公開闢謠之意。不過,觀察家說,前中共軍委苗華受到貪腐調查後,解放軍中的內鬥仍然激烈,董軍恐因供出苗華的部份罪證而“戴罪立功”中,但由於他和苗華的關係太密切,董軍恐難全身而退,因此,他擔任防長的日子也恐不長。
德國外長安娜萊娜·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星期二(12月3日)結束了兩日的訪華行程。她在北京時態度強硬,除指控中國軍援俄羅斯、破壞歐洲和平外,還批評中國補貼的電動車湧入歐洲市場,破壞公平競爭。不過,北京並沒有對她的嚴詞批評做出反駁。分析家認為,由於中國經濟底氣不足,北京近來已收斂其戰狼姿態,放任貝爾伯克在華大肆批評,這或代表北京為爭取歐洲經貿市場而有所妥協。
在台灣參訪的中國高校師生團星期一(12月2日)進入第六天的行程。不過,訪問團成員前一天受訪時稱台灣棒球隊為“中國台北隊”,除招致台灣民眾不滿被“吃豆腐”外,也引發藍綠陣營對中國統戰手段的對峙解讀。
日本知名服飾品牌優衣庫(Uniqlo)創辦人柳井正公開表態沒有使用新疆棉的一段話在中國引發反彈。除微博網民抵制聲四起外,中國外交部星期五(11月29日)也呼籲相關企業“排除政治壓力”。對此,新疆維權團體說,優衣庫表態是“遲來的正義”,而市場觀察人士則指出,優衣庫的做法是一個“健康的發展”,體現國際供應鏈越來越重視“永續和包容經濟”。
中國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上週聯合發文,要求各省增設家政專科,並“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進入家政行業”。此舉引發中國網友廣泛熱議,不少人感嘆“文憑快速貶值”。雖說職業不分貴賤,且家政業也漸趨專業化,但職場新鮮人和觀察人士告訴美國之音,00後本科生投入保潔等低端工作,凸顯青年就業難、職場內卷嚴重和教育資源錯置等多重問題。
美中兩國領導人秘魯峰會落幕,但更關鍵的看點是新任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未來將如何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交手。分析人士說,習近平通過秘魯「拜習會」釋出的合作意願,更多是說給特朗普聽的,因為習希望兩國關係未來「高開高走」。不過,特朗普的強硬姿態、他籌組中的「鷹派」政府團隊都顯示,美中兩強關係未來恐仍是競爭、對抗大於合作,尤其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圍堵已是定局。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美中兩強在半導體和人工智能(AI)領域的角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多位台北分析師週五(11月15日)表示,美國有非常多牌可打,特朗普未來可能升級對華芯片制裁,如擴及14納米的成熟製程、甚至大打材料戰,而兩強在AI的爭鋒也將持續。對此,北京科技人士直言,面對美國嚴峻的制裁前景,中國只能走自主道路應對,最晚十年,先進芯片製程或可追上美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