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沃爾瑪壓價中國供應商被中國商務部約談 分析:中企恐難敵美方的買家優勢


全球零售公司沃爾瑪(Walmart, Inc.)在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開設的首家店。 (2018年4月4日)
全球零售公司沃爾瑪(Walmart, Inc.)在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開設的首家店。 (2018年4月4日)
沃爾瑪壓價中國供應商被中國商務部約談 分析:中企恐難敵美方的買家優勢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6:07 0:00

全球零售公司沃爾瑪(Walmart)因應美國對華加徵的關稅,已要求中國供應商全面降價10%。此舉讓不少中國企業供應商大喊吃不消,但為保訂單,恐仍被迫忍痛降價。然而,中國商務部3月11日傳出已約談沃爾瑪,並對其壓價行為表示關注,引發市場對沃爾瑪可能遭到中國報復的擔憂。市場觀察家指出,沃爾瑪憑藉買家優勢,中企供應商恐難抗拒殺價壓力,但中國政府出面乾預,或將對沃爾瑪在華業務前景帶來不確定性。

沃爾瑪壓價,中國政府壓力?

中國官媒央視旗下的微博帳號“玉淵譚天”星期三(3月12日)引述不具名知情人士報道稱,中國商務部等相關部門已於3月11日約談沃爾瑪,原因是沃爾瑪“要求部份中國供應商大幅降價,企圖將美對華加徵關稅的負擔轉嫁給中國供應商和中國消費者。”

該報道稱,此次約談傳聞有四大訊息點:一、沃爾瑪片面要求中企降價,可能引發供應鏈斷裂的風險,也損及中美企業和美國消費者的利益。二、沃爾瑪壓價可能“違反商業合約”並“擾亂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三、美國單邊加徵關稅傷害中美企業,兩國企業應共同因應。四、若沃爾瑪執意壓價,“那等待沃爾瑪的就不只是約談了”。

報告最後一條訊息意味深長,暗示中國政府可能對沃爾瑪採取更進一步的反制措施,加劇市場對其遭遇政治報復的疑慮。

對此約談傳聞,中國商務部星期三未做出任何正式回應,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於星期三的例行記者會上也未予證實。

毛寧僅對中美經貿協商的提問強硬表態稱:“如果(美國)一味對中國施壓,中方必將堅決反制。”

美國之音亦分別向沃爾瑪中國公司及美國總部發去採訪要求,但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任何回應。

保訂單還是斷供?中企供應商兩難抉擇

沃爾瑪全球營收逾6,400億美元,其中約60%的商品仍由中國供應商提供。根據路透社2023年底引用數據公司Import Yeti的統計,該比例在2018年曾高達80%,但過去五年間,印度供應商已逐漸取代部分中國供應商,目前佔比約20%。

彭博社先前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報導稱,沃爾瑪因應美國對華加徵的兩輪各10%關稅,要求中國供應商吸收相關成本,包括廚具、服裝等類目供應商均被要求,每輪關稅降價10%,此舉在中國輿論場引發熱議。

一位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中企供應商的員工透過抖音私訊向美國之音證實:這一波“是美國沃爾瑪通城外貿公司要求我們降價,我們公司降三個(百分)點,其他外貿公司承擔(7%)。”

這位員工不願再透露更多細節,但他曾於抖音平台公開留言感嘆,他的公司早前已經降價6%,現工廠年營收約1億人民幣(約1378萬美元),利潤只剩5%,約500萬人民幣,而且退靠中國政府提供的出口稅在苦撐。

他還說,公司這波若不接受殺價、失去訂單,就會倒閉,因為“我們不做還有比我們單價低10%的小公司做。”

中國網民力挺中企斷供抵抗

對於沃爾瑪的壓價,多數中國網民都力挺中企,呼籲他們不惜斷供、也要抵抗。例如,遼寧微博用戶留言稱:“國內企業必須嚴守底線。行業協會要加大溝通,絕對不能讓我們自己的企業付關稅!”

廣東微博用戶也留言稱:“中國供應商一定要拿到定價權,不能老被剝削。”

不過,也有少數網友對沃爾瑪的壓價行為表諒解。

例如,江西教育部落客“大奇聞”就留言批評: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要求供應商降價10%,你怎麼不管,雙標。”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也加入論戰,他在抖音發布短影音呼籲“中國生產商奮起抵抗”,因為他認為,中國產品性價比高,無可取代,也是美國消費者的剛性需求,相比之下,沃爾瑪才是沒有議價權的那一方。

市場分析:買家優勢仍在,中企恐被迫讓步

不過,海內外的市場觀察家普遍認為,沃爾瑪壓價的成功率很高,因為中企供應商必須力保訂單,否則恐將出現轉單效應。

一位位於北京、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消費產業分析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沃爾瑪及其所屬的山姆超市(Sam’s Club)一向是對中國供應商是比較友好的零售商,但這次為了應對關稅或競價,仿效比亞迪等中企,對供應商壓價的作法確實“可以理解”。

他說,這雖非市場良性發展,但以比亞迪成功壓價的前例來看,最後,中企供應商恐還是要對沃爾瑪讓步。

這位分析師說:“中企供應商的利潤空間“這些年都是在持續承壓的狀態,但這也沒有辦法,因為確實是供過於求的市場環境,(他們)也只能先忍著……因為最終肯定是還要做生意,他(們)不可能丟了(沃爾瑪)這麼大一個客戶。”

在台北的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也說,中企供應商的貨品若替代性高且不具定價權,就恐被迫降價,否則沃爾瑪將轉單給其他更價優的中企,或甚至從其他東南亞國家和墨西哥進貨,因為沃爾瑪不太可能將關稅負擔咬牙架上嫁給美國消費者,讓貨物上競爭的產品進一步失去價格。

不過,他說,中國官方現在傳出出面為中企撐腰,未來沃爾瑪在華營運恐遭“報復”,至於中國如何反制,有待後續觀察,但整體而言,相較於中國對美出口量偏高,美方應有買家優勢。

邱達生告訴美國之音:”美國是站在需求端(買家),中國是供給端(賣家),美國的產品有沒有賣到中國,對美國的影響不大…但是中國現在經濟下行,必須要想辦法讓中國供給(的貨)繼續在供應美國市場。所以,這兩個立場是不同的,當然(美國)買方比較大。​“

邱達生說,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發動關稅戰,最終是為了重振美國的製造業,“讓美國人買美國貨”,雖然具一定難度,但若策略奏效,部份美國產業就有機會受惠,也有望刺激美國長期的經濟增長率。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