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伊始的涉華政策有兩大焦點,包括推遲短視頻平台TikTok的禁令,併計劃對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這項「軟硬兼施」的策略被外界解讀為特朗普對華立場有所放緩。然而,觀察家警告,特朗普此舉更像是其一貫的談判策略,未來美中在關稅、科技及貿易戰方面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甚至可能進一步升級,而TikTok恐怕也無“半賣就留」的轉圜空間,最後仍難逃「不賣就禁」的命運。
TikTok禁令暫緩 「半賣就留」能否成真?
特朗普一上任就簽署行政命令,給了TikTok禁令75天的緩衝期,並提出可接受50%的股權出售給美國公司。但這「緩和」態度也伴隨「若不出售,將徵收100%懲罰性關稅」的強硬表態。這一軟一硬間,特朗普成功地將TikTok從熄燈的邊緣救回,也似乎為其「不賣就禁」的命運留下「半賣就留」的轉圜空間。
這樁涉及1.7億美國用戶、高達上千億美元的TikTok交易案,目前浮現的可能買家有特斯拉(Tesla)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甲骨文(Oracle)董事長拉裡·埃里森(Larry Ellison)和地產大亨弗蘭克·麥考特(Frank McCourt)等人。
同時,中國外交部到商務部近日也罕見放軟態度,表示收購“應根據市場原則由企業自主決定”,一反其先前1%股權都不賣的“堅決反對”、“涉及技術出口問題……中國政府將依法作出決定」等強硬立場。
然而,位於台南的成功大學政治系主任洪敬富認為,TikTok問題涉及美國跨黨派共識,並已通過多項相關法律,因此特朗普的行政裁量權無法超越法律。最終,TikTok仍可能必須接受「出售或退出」美國市場的選擇,而沒有「半賣就留」的轉圜空間。
洪敬富告訴美國之音:「這個問題涉及到(美國)跨黨派的支持,而且最高法院都支持,所以,我不認為,特朗普在這個問題上有多大的操作空間,最終我認為,合局幾乎是不可能,就是'半賣就不禁'是不太可能。」
洪敬富回顧,早在2020年特朗普就曾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TikTok下架,歷經拜登政府簽署的《保護美國人民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法案》、最高法院裁定合憲等法律程序,再加上,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巡迴法院也已駁回TikTok的上訴和美國最高法院的介入,TikTok已面臨法律上的最終判決。若中方拒絕出售,TikTok或將在4月初迎來最終「熄燈」時刻。
中國的底線: 讓步還是陪特朗普「玩」?
儘管中方近期表現出一定的緩和態度,但洪敬富認為,中共或許只是“陪特朗普玩”,最終妥協的可能性不高,畢竟TikTok被視為中國在全球影響力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共發揮網路「銳實力」的利器,特別是在資料收集和輿論引導方面。
不過,基於上千億美元的損失,後續值得觀察的是,中共或有讓馬斯克接手的“底線”,以換取特朗普未來緩和對華貿易制裁或科技圍堵的力道,這位台灣學者說。
同時,美國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Mike Johnson)1月19日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專訪時也認定,特朗普是在“執行法律”,亦即TikTok須“出售資產(divestiture ),公司所有權易主”,而非特朗普口中的50-50美中合資。
約翰遜告訴NBC:“他們(中共)想繼續推動宣傳並監視美國人。最高法院的一致裁決明確傳達的信息是:國會的兩黨意願不容顛覆,美國的國家安全須置於首位。”
不過,在北京的藍海資本高級合夥人李方相對樂觀。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TikTok「半賣就留」合局的可能性很高,因為TikTok幫特朗普在大選中贏得年輕人的支持,他已對這平台有好感,且重返白宮後,也釋出善意,既然美方退讓,中方「沒必要死活扛住」、應有退一步的可能性。
TikTok是特朗普對華談判的籌碼?
不管TikTok交易最終走向合局、還是破局,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位於香港的亞洲主權評級董事傑里米·祖克(Jeremy Zook)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此事背後再次凸顯出的是特朗普一貫的談判手法。
祖克說:「針對TikTok,最新發展可謂是特朗普政府的典型代表作,亦即,他會將各類情勢轉化為對華談派的籌碼、策略,TikTok可能只是他大局下的一步棋。我認為,未來,我們可能看到美中緊張關係在各個層面持續升級,不僅是貿易關係。」
祖克說,雖然特朗普上任這一週來,對中國出現和解的態勢和語調,但取決於美中兩國未來的談判進程,兩大強權間的緊張關係可能降溫,也可能重燃爆點,並再互相祭出懲罰性關稅、晶片禁令等科技出口管製或製裁黑名單等,而這樣的不確定性,包括口頭威脅提高關稅,都不利商業的投資決策。
他說,中國今年的外貿淨出口將受到美國關稅恐加徵10-35個百分點的拖累,再加上,若在華企業普遍瀰漫悲觀氣氛,都將不利中國的經濟前展。
另外,台灣學者洪敬富和北京投資人李方也都認為,美中兩強的科技戰今年恐升級,不管是高端晶片的出口禁令、供應鏈的圍堵等,都將更加白熱化,尤其洪敬富說,美國可望啟動的人工智慧(AI)曼哈頓計畫將轉守為攻,除防堵中國的科技進展外,也要在AI領域厚植美國實力,再拉大美中的差距,這將是特朗普2.0任內的執政核心。
特朗普再揮關稅大棒
特朗普1月21日宣布,基於北京將危害美國人的毒品芬太尼途經墨西哥和加拿大、大量運往美國,他因此考慮,將於2月1日起,對加、墨加徵25%的關稅,另對中國商品再加徵10個%的懲罰性關稅。
台灣學者洪敬富說,以去年前11個月為基準,中國輸美商品的平均關稅為19.2%,若未來提高10個百分點後,對華起徵關稅約達30%的水平,不過,這一力度將遠低於特朗普選前威脅的60%的水平。
對此,洪敬富和惠譽評級的祖克都認為,加徵10%的關稅只是特朗普跨出的第一步,未來關稅大棒恐漸進式擴大。
特朗普已指示,美國聯邦機構於4月1日前全面評估美中貿易議題,包括分析兩國於2020年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落實情況、美國對華長年貿易逆差的原因,與中國等貿易夥伴的不公平貿易往來、及各國的貨幣操縱手法等,並提出關稅等補救措施的建議等。
特朗普也提出,盼於上任百日內,也就是4月底前,有機會出訪中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全面展開溝通。
洪敬富說,基於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已惡化至超過1兆美元,再加上中國其他對美採購、市場准入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的不足,特朗普必然再揮關稅大棒。
惠譽評級的祖克也同意,這10個百分點的關稅增幅只是起點,今年內恐擴大至35個百分點。
中國的應對措施
針對特朗普的關稅舉措,專家分析中國可能採取三大應對措施:其一是加大財政刺激政策,以應對外部衝擊,也拉抬內部的景氣疲軟,其二是允許人民幣微幅貶值,以抵銷美國關稅的影響,不過,走貶幅度不可能太大,以免引來貨幣操縱的指責,最後,中國也會反制,相對應祭出出口禁令、提高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之類的報復措施。
然而,對於特朗普的關稅威脅,部分中國出口商並不以為然,因為最終成本將由美國消費者承擔,根本懲罰不到中國廠商。
一位位於浙江義烏、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林姓出口商就告訴美國之音,他經營的小商品出口去年業績成長了三成,毛利可以高達兩成,但基於當地商家太多太卷,削價競爭無可避免。
他說,特朗普加徵關稅根本不具威脅,因為“美國海關是跟美國(進口)公司收錢,不是跟我中國(出口)公司收錢”,所以,成本最終都是由美國客戶吸收。
不過,林先生坦言,特朗普的強硬政策恐擾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穩定性,增加他報價的困難性,因為如果報價太低,美國客戶於一個月後下單時,人民幣若升值,就可能侵蝕到他的毛利,讓他反而賠錢,若人民幣貶值,客戶也可能嫌貴棄單,讓他痛失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