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張騫艦”首任艦長、“成功艦”首任副艦長黃征輝近日在他出版的新書《終極和戰》中提出,在五個前提下,中共武統台灣的最晚期限是在2032年,台灣勢必得承受共軍的第一擊,屆時國軍最佳反擊時機是共軍距離台灣80公里處,因為台灣不僅站穩道德製高點,同時也能遂行陸海空集火打擊,是濱海決勝發起攻擊的最佳時機。在中國二十大正在召開之際,特別是在習近平在二十大發表了有關台灣問題的一番講話之後,這本書的出版引起人們的重視。
台灣自造的首艘萬噸級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艦”交艦。這艘萬噸艦是台灣國艦國造的重大成果,平時可以協助救災,戰時可以在外海執行增援、應援兩棲作戰任務。分析人士表示,相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在2014年時,武直-10攻擊直升機就已經在072A兩棲登陸艦的飛行甲板上落艦,經過了8年之後,台灣玉山艦卻還無法讓國軍陸航直升機落艦,著實辜負了玉山艦巨大的飛行甲板。
中國進入十一長假的“黃金週”,但面臨“動態清零”又適逢中共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北京市裡的巡邏人員明顯增多,民眾被查驗證件的頻次也增加,很多民眾寧可待在家里或在近郊走走,也不願出城到外地旅遊,以免回來後被通知要隔離。有中國民眾感嘆,近幾年逢年過節都是“就地過節”,甚至返鄉探親和遠遊出行的模式也被迫改變。
中國官媒央視最近播出一段慶祝“遼寧號”航母成軍10週年的視頻,被眼尖網友發現中國海軍殲-15戰機飛在美軍一艘伯克級驅逐艦附近。有國防安全專家分析,中共二十大召開在即,中共藉此展現解放軍勇敢、力抗美軍的形象,目的是為了對內激化民族主義,強調習近平任內的軍事建設成果,但其對外所能產生的威懾效果實則非常有限。
中國教育部一份最新關於留學生的報告顯示,有八成的旅外人才選擇回國發展。而近年美中關係交惡下,更有不少華裔科學家選擇離開美國返回中國。分析人士說,這些呼吸慣了自由民主空氣的華裔科學家隻身回來,除了要適應中國當地的政經環境外,他們既沒團隊也沒設備,很難真正發揮他們的專長與影響力,在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下,甚至可能還要遭受來自中國同事的排擠,處境令人擔憂。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已經擺脫新冠疫情恢復正常生活,但中國仍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分析人士說,中國清零已經演化成對社會控制能力的一場競賽,各地官員都急於在中共二十大前“表忠”,在“維穩”作為首要方針下,清零政策在二十大前不僅不會放寬,還可能借由清零的名義變得越來越嚴,一切只為了習近能在二十大順利連任第三任總書記。
中共二十大將在一個月後召開,中國官媒近來紛紛推出“領航中國”系列,盛讚習近平自十八大以來的功績,並強調深入學習習近平思想與深刻領悟“兩個確立”。分析人士說,官媒正在為即將到來的二十大製造輿論氛圍,從而為習近平連任第三任奠定基礎。雖然習近平連任幾無懸念,但是,他卻因中國嚴重的經濟問題尚未全盤掌控大局,而且反對他的人仍大有人在,習的核心地位還不太穩固,所以才要通過控制官媒使勁吹捧,以維護習核心的地位。
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最近出版新書《台灣的勝算》,指出中共的意圖與能力決定了它是否對台武統。李喜明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中共的內部因素、美國的嚇阻能力,以及兩岸軍事失衡程度,是中共考量武統的三個關鍵因素,中共必須對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具備合理的信心,才可能以軍事手段跨海入侵台灣。
由俄羅斯主辦的“東方-2022”(Vostok)軍事演習將在9月1日登場,中國將首度派出陸海空三軍同赴俄參加。分析人士表示,中俄軍演除了傳遞反西方霸權的政治訊號外,北極對中俄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俄羅斯把它當成擴充軍力的地方,中國也在此推進大型破冰船計劃。未來阿拉斯加海域或可時常看到俄羅斯北方艦隊或者中俄海軍艦隊從北極穿越白令海峽進入太平洋,這也代表中俄聯合行動將從北極地區一路合作到日本周邊海域。
中共圍台軍演引發國際關注,但台灣民眾並不害怕。民眾這種“老神在在”的態度似乎也過渡到在台灣有海外分支機構的跨國企業。台灣美國商會(AmCham Taiwan)近期的一份調查也顯示,有超過四分之三的企業會員未受到中共軍演的重大影響。分析人士說,外商撤離台灣是一個很困難的決定,因為可能再也回不來了,所以多以分散風險的方法處理,現在實際因為中共威脅而搬遷的公司其實很有限。
美國繼《芯片和科學法案》生效後,新一波的半導體技術管制是限制出口用來開發3納米先進芯片的關鍵軟件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半導體產業在國家補貼的芯片大基金下仍被美國“卡脖子”,新制無疑雪上加霜,還可能連鎖影響到中國新興領域如5G、電動車的競爭優勢。但美國若想藉此使半導體供應鏈重回“美國製造”也是困難重重;此外,如果美國未來因為“美國優先”而減少對亞洲的依賴,台積電恐怕會面臨更多的威脅。
中國的公眾輿論隨著中共對台施壓的強度而高低起伏,從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成功抵台的失望憤怒,到發動環台軍演的拍手叫好,但就在軍演即將把中國民族主義推升到極端之際,中共近來又用“祖國的味道”試圖安撫國內民眾不用急著現在武統,並籠絡台灣民心。分析人士說,中國的政治宣傳似乎陷入兩難,中共不斷用民族主義的鴉片去麻痺老百姓,而且口味越來越重,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在極端民族主義的催化下,中共可能會寧願冒著共產黨垮台的風險,也要走鋼索去攻打台灣。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8月4日起,一連四天在台灣周邊七處海域進行實彈射擊演練,如同“鎖台”軍演,被視為是中共對佩洛西訪台的一種“報復”。分析人士表示,要在一、兩週內擬定七處軍演計劃基本上不可能,所以中共這次演練其實就是它的“對台作戰計劃”,台灣新竹外海的演習區,可能就是為了日後截斷台灣天然氣的能源補給而做的演練。所以台灣政府在反登陸與不對稱作戰外,應有更多的思考放在如何應對中共的封鎖作戰上。
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率團訪問亞洲之際,中國在台灣對岸的福建平潭進行實彈演習。近日美國軍事媒體“戰區”(The War Zone)指出,距離台灣最近的中共解放軍機場福建龍田機場似已擴建完工,並有改裝後的殲-6無人機進駐。分析人士說,解放軍將龍田機場作為前進基地,搭配殲-6無人機是在對台灣防空系統實施“戰略消耗”。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改裝殲-6無人機已不符合現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一份報告披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內部討論關於大規模攻台的後勤能力信息。中國解放軍認為,後勤保障是決定入侵台灣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分析人士表示,解放軍的後勤支援弱點正是台灣國軍加強打擊的重點,亦即不以殲滅解放軍的“登陸部隊”為目標,而是以斷絕解放軍的後勤補給線、削弱其“登陸能力”做為防衛台灣的策略。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最近出版新書《蔡英文執政後的美中戰略與習近平之挑戰》,他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台工作一籌莫展,既沒戰略也沒戰術,以致兩岸近年在政治、經濟、社會上完全分道揚鑣。中國除了武統外,沒有別的機會了,因為和統已沒可能。
為拯救低迷的房市,中國樓市調控又出新招,近來多地發布通知,鼓勵公務員團購買房。分析人士表示,團購房多處偏遠地區,本來就是房地產市場下行的“重災區”,公務員在“減薪潮”和“爛尾潮”的雙重風險下,此時買房無疑是“添堵”,成效有限。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又稱,航空工業試飛中心,或試飛院)一位高級領導近期強調,中國正計劃對某種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歷史意義的飛機進行飛行試驗。此消息引發軍迷聯想,是不是中國的隱形戰略轟炸機轟-20(H-20)終於要現身。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軍事專家表示,轟-20的機率很大,它完全擔得起所謂的“歷史意義”與“戰略意義”,也可能是中國的第六代戰機有所突破。但也有專家從有民航官員出席的照片研判,或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渦扇-20發動機獲得成功,將安裝在中國首架國產民用大飛機C919上試飛。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雙邊貸款債權國。七國集團(G7)財長今年5月特別點名中國,希望中國能對債務國伸出援手減免債務。不過,中國態度始終低調,至今未發表任何聲明回應。分析人士說,中國自身的財政困難,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向經濟困難的經濟體提供援助的能力。
2022年是“七七事變”85週年,有關當時的國共兩黨誰是抗日“中流砥柱”的爭論持續不斷。最新出版的《戎禮馨香—1931-1937國軍對日作戰紀念儀式研究》一書作者、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溫玉珍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國民政府當時對日採取“一面交涉、一面抵抗”的雙重策略,並透過一場又一場的陣亡將士追悼會,統合內部勢力與進行抗戰前精神動員工作,並非毫無作為。她強調,國軍才是對日抗戰的主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