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俄羅斯與伊朗三國舉行的「安全紐帶-2025」聯合軍演本週在伊朗恰巴哈爾港(Chabahar)附近海域舉行。這次軍演時間點恰逢美國敦促伊朗展開核協議談判遭拒、美國與烏克蘭在沙特就俄烏戰爭停火舉行會談以及本週五(3月14日)的中俄伊北京會晤的敏感時刻,時間點的巧合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分析家指出,伊朗借助「老大哥」中、俄支持,集體向美國施壓,三國的戰略同盟態勢日益明顯。
在今年中國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就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提出相關提案,前籃球明星、全國人大代表姚明呼籲開展“息屏24小時行動”,另一位人大代表李君建議實施“遊戲分級制度”,而全國政協委員、影視明星靳東則提議立法限制未成年人觀看短視頻。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東時間週二(3月4日)晚間發表第二任期的首次國會演說,演講主題為“美國夢的復興”。他在近100分鐘的演講中,著重於上任六週內的政績,包括簽署100項涉及非法移民的行政命令及400多項行政行動。然而,在這場演講中,中國議題較少被提及,且主要集中在關稅部分。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了《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該公報將為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3月5日開幕的中國全國人大上提交的《政府工作報告》提供依據。儘管外界長期質疑中國官方數據的真實性,但即便依照中國政府自己發布的數據,仍可以看出 “國進民退” 已成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 “國退民也退”,且貧富差距加劇,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提出的 “共同富裕” 構成挑戰。
中國政府近日發布2025年 “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糧食安全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性,顯示 “三農” 工作 (農業、農村、農民) 仍然是國家治理的核心議題。然而,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文件大幅減少了對 “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的表述,引發外界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黨內權威可能受挑戰的猜測。
中國政府近日推出《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五大行動、19項重點任務,旨在刺激消費市場,提振經濟。然而,專家分析指出,中國消費者信心不足的根本問題並非消費環境,而是收入不穩、房貸壓力沉重及對未來經濟的悲觀預期。缺乏短期有效刺激手段的情況下,該方案恐難扭轉消費低迷的現狀。
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正在籌備成立 “國家數據集團”,一家專門整合、運營和開發全國數據資源的央企。此舉被視為中國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的關鍵一步,預計涵蓋能源、交通、金融、醫療、工業等多個領域,推動跨行業、跨區域的數據流通與共享。
美國與加拿大軍艦近日先後穿越台灣海峽,美軍更罕見派出海洋勘測船“慢速航行”長達三天,釋放強烈訊號。中國對此迅速作出反應,派出50餘架次軍機及艦艇進行“聯合戰警警巡”,並抨擊美加此舉是“蓄意滋擾攪局”。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回歸白宮後,美軍此舉是其在台海問題上的“起手式”,意在對中國形成戰略壓制,並警告北京美軍已做好應對準備,北京不要輕舉妄動。
《經濟學人》雜誌近日刊文警告,中國通過 “一帶一路” 戰略已成功拉攏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其中70個國家公開支持中國可 “採取任何手段” 奪取台灣。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正利用全球南方的外交網絡,製造台灣問題為 “內政” 的國際合法性,而未來美國外交政策的變化可能會間接助長這一趨勢。他們表示,在台海局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台灣必須加強國際合作,並提高自身戰略韌性,以應對中國在外交與軍事層面的多重施壓。
中國政府計劃從2月起,對27家中央金融機構實施全面減薪和限薪,員工年薪將被設定上限為100萬元人民幣,中高階主管的年薪最多被削減一半。分析人士指出,此舉反映出中國經濟持續低迷,金融央企債務累累,不得不透過削減人事成本來緩解財政壓力,實質上揭示了“資金短缺”的現實。
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持續推進反腐敗運動之際,《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稱,習近平試圖傳達「無心之失可從寬處理」的訊息,並表示「一些錯誤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分析家認為,習近平的專制風格與容錯機制存在根本矛盾,統治與容錯之間難以兼顧。
美國密歇根大學最近宣布終止與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合作關係。繼佐治亞理工學院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先後撤出與中國高校的合作後,密大此舉被視為美中合作辦學20年來的“寒冬訊號”。
中國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延後退休制度,但早已有大量年輕人先行選擇退出社保。中國青年阿智對美國之音說,退保是年輕人繼續“躺平”的具體表現,他寧願把錢省下來,自己給自己養老,也不相信國家提供的退休金。他還說,現在的中國年輕人當中有一種想要遠離國家權力的想法,盡量減少向國家體系輸入自己的血汗錢,過著一種「心酸小確幸」的生活方式。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最近結束納米比亞、剛果、乍得、尼日利利亞四國的訪問,宣佈將提供10億元人民幣的無償軍援,訓練7,000名非洲軍警人員,並邀請1,000名非洲政黨訪華。這一系列措施被視為中國加大與非洲合作力度、強化中非關係穩定性的重要訊號,同時凸顯中國在與西方國家爭奪非洲影響力中的戰略佈局。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日在中共紀律檢查委員會的一次大會上強調“反腐敗永遠在路上”,並強調腐敗是中共面臨的最大威脅。然而,在中國官媒央視播出的《反腐敗為了人民》專題片中,又有一批高級官員出鏡懺悔,其中包括中國前司法部部長唐一軍等人。這種不斷有高層官員落馬的現象,與習近平過去十多年宣稱的反腐敗成效形成鮮明對比,也引發外界對反腐敗工作的質疑。
一篇由中國解放軍工程師領導的團隊發表的論文顯示,中國已研發出全球首個機動5G通訊基地站,可在半徑3公里範圍內同時連接至少1萬個用戶,並已準備好用於軍事實戰部署。儘管這項研發契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軍隊“新質戰鬥力”的要求,但分析人士指出,這項技術存在致命弱點 - 一旦車輛頂部的控制天線被摧毀,這1萬個無人載具將瞬間變成1萬隻無頭蒼蠅,失去行動能力。
美國國防授權法(NDAA)是觀察美台軍事安全關係的重要窗口。從NDAA逐年強化對台軍事合作可以看出,台灣的軍事戰略正逐步融入美國的印太區域戰略構想。隨著美中競爭日益加劇,美國的威懾策略正逐漸增加攻勢性元素。在這一背景下,台灣傳統的防衛性威懾戰略是否會隨之發生質變,甚至邁向攻勢作為,成為值得關注與討論的議題。
中國股市歷經了跌宕起伏的一年。在2024年即將結束之前,中國政府釋出一連串財政利多,包括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舉措表明中國經濟正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盡管股市可能因持續降息政策而出現 “慢牛” 行情,但長期來看,中國整體經濟仍難以看到顯著復蘇的跡象。
中國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所中學設置“學霸就餐區”,引發無視學生平等權利的討論。分析人士表示,“分層用餐”背離了傳統孔夫子“有教無類”的思想,也背離了現代人講求的“平權”觀念。中國教育在逐利的思維下,一切“唯分數”是論,學生從小就被灌輸階級意識以及與同儕鬥爭,如此培養出的中國共產主義接班人已經不是精緻利己的問題,而是會造成傷害他人的情況大量出現。
中國從12月15日全面實施“個人退休金”制度,允許個人每年存入不超過1.2萬元人民幣用於投資金融產品,作為基本退休金的補充。但部份民眾將其形容為一場“龐氏騙局”,因為中國經濟低迷,原有的醫保、社保早已虧空,政府不過是以“個人養老金”的名義進行“合法集資”,對老百姓“花式割韭菜”以補足自身的財政缺口而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