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年輕人“退保潮”:寧信自己不信國家


年輕人在北京的一處商場休閒。 (2024年5月10日)
年輕人在北京的一處商場休閒。 (2024年5月10日)

中國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延後退休制度,但早已有大量年輕人先行選擇退出社保。中國青年阿智對美國之音說,退保是年輕人繼續“躺平”的具體表現,他寧願把錢省下來,自己給自己養老,也不相信國家提供的退休金。他還說,現在的中國年輕人當中有一種想要遠離國家權力的想法,盡量減少向國家體系輸入自己的血汗錢,過著一種「心酸小確幸」的生活方式。

中國年輕人“退保潮”:寧信自己不信國家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00 0:00

阿智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今年36歲,他在去年9月中國人大常委通過延遲退休的新政後,選擇退出基本養老保險。這不是他第一次退保,但他這次下定決心不再交給國家養老,一個理由是因為每個月繳交1000元人民幣左右的社保費,對他而言是一筆不算小的開銷,與其把錢花在幾十年後的養老上,不如“活在當下”,讓自己過得開心;另一個理由是他對於中國社保體系沒有太大的期望與信心,擔心錢拿不回來。

兩個女孩在北京東岳廟裡燒香。 (2024年8月7日)
兩個女孩在北京東岳廟裡燒香。 (2024年8月7日)

寧願信自己也不信國家

按照阿智的說法:“這個其實是繼續躺平的一個具體的結果”。他表示,中國的社保基金虧空和入不敷出的情況早已行之有年,所以國家才會推出延遲退休的政策。延遲退休代表的是繳納社保退休金的時間變長了,這在躺平族看來,基本上就代表國家已經沒有錢去給人民養老了,所以退保也可以說是一種對於延遲退休的不滿與抵制。尤其,老了以後也不見得領得到養老金,而現在繳的錢“都是在幫別人養老,沒有意義。”

他說:“在這個情形之下,寧願選擇自己把錢準備存下來,自己來給自己養老,就是寧願信自己也不信國家。”

阿智接著說,最根本的一點,是中國現在的青年人已經形成了一種自己的生活圈跟經濟圈,不再熱衷於過去競爭式的“內卷”,而是變成一種“小確幸”。

他說:“這種生活方式會盡可能地遠離國家權力,遠離社會競爭,就是說吃飽喝足,生活開心即可,但這不是幸福意義上的小確幸,而是一種帶著傷感、帶著辛酸的一種小確幸。”

他說,例如過去青年支出佔比很大的醫療、教育和住房,現在很多人認為與其辛苦一輩子,不如乾脆選擇遠離那些範疇,索性就不買房,也不繳社保了,就是自己把錢留下來,盡量少向國家體系輸入自己的血汗錢。

阿智的案例反映了現下很大部份中國青年的心聲。有中國網友在微博發布視頻,表示他和妻子都是靈活就業人員,他自己是在2023年4月份開始買社保,每個月繳1277元,他老婆是在2022年1月開始買社保,每個月繳1195元。他們當初就是想著等老的時候能給自己一個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後來發現繳社保的壓力越拉越大,時間越來越長,所以打算要退保,但又發現能拿回來的錢只有40%,他苦惱“原來退社保也是一件很愁人的事”。

底下網友留言勸他:“退,是明智的選擇”、“長痛不如短痛”、“把繳社保的錢存銀行”....

中國人民的養老資金一共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作為“保基本”的用途;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及職業年金,由企業和職工共同參與,期能發揮“補充”作用;第三支柱則是“個人養老金”,由民眾自由選擇參與市場化運作,在去年12月15日全國全面鋪開。在這三大支柱中,目前仍以第一支柱,也就是基本養老保險,在中國養老體系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根據彭博報道,中國有數千萬青年暫停繳納養老金,在2024年前10個月,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金的淨流入僅成長2.3%,為5420億人民幣,低於前2年的兩位數成長;參與人數的成長率僅2019年的一半。

不想幫人作嫁

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許多中國農民工和中小型的外資企業都不願繳納退休金,中國社保已經虧空,半數以上省份的退休金帳戶都已入不敷出,可是現在連年輕人都“想盡辦法逃”。這是因為他們也看懂了在中國高齡化的趨勢下,再繼續繳錢進去可能根本拿不回來,只是在幫人作嫁而已。這讓他們更沒有動力去投保,不繳反而可能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他說:“特別是在政府債台高築,地方政府根本就常常去挪用社保基金去補那些財政的赤字窟窿的時候,他們根本不知道真的是不是能夠15年後領到養老金,然後養老最後退休年齡又會再往後拉,所以這個基本上,我是說站在投保一方來講,年輕人做出這樣的選擇,其實還蠻合理的。”

中國政府在今年1月1日發佈《實施彈性退休制度暫行辦法》,將用15年時間逐步把男性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60歲延遲到63歲,女性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50歲、55歲,分別延遲到55歲、58歲。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政策分析員鄧巧琳對美國之音說:“其實我們如果要談退休金的話,我們首先可能要先了解一下,他其實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中國的人口結構的變化。”

人口老化的影響

中國國家統計局2024年的數據顯示,到2024年年末,中國總人口數14.08億人,比2023年末減少139萬人,連續三年呈現負增長;出生人口954萬人,比前一年增加了5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比前一年的6.39‰略有成長。但綜合2024年中國死亡人口1,093萬、人口死亡率7.76‰來看,人口自然成長率為負0.99‰,總人口數連續三年下降。人口負成長意味著勞動力減少,也代表繳納社保金的人變少,退休金的池子也變小。

鄧巧琳說,中國政府其實已經意識到養老金儲備不足的問題,所以已經開始在做一些“調劑”,從有比較多勞工人口納保的上海、北京、廣東等省份結餘,轉移到其他省份去,他們稱之為“全國統籌機制”,因此目前中國退休金尚不會受到那麼大的衝擊,真正嚴重的時間點是在一胎化政策下的子女進入到退休時期的2030年後。

她說:“因為在2030年之後的這個退休人數跟尚未退休人的比例,那個時候的差距可能是一個比較明顯的會有一個落差存在,所以可能會導致養老金會有一個譬如說發放比較困難,如果真的有出現這樣的情況的話,我覺得在那個時候會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狀況。”

根據預測,華人老年人口扶養比可能在2035年、2050年分別達到36.3%、53.5%,並於2084年達到高峰87.5%,呈現人口加速老化的趨勢。

華爾街日報也曾說,未來10年中國將有3億人退休,中國的基本退休金將在2035年耗盡。

對經濟與社會的衝擊

如果按照美國之音採訪的阿智以及網友的案例估算,即便以他們每個月繳納養老金的一半、500元人民幣來計算,數千萬人斷保最直接的現實意義就是馬上少了50億元人民幣的顯著現金流,這對受到通貨緊縮風險、經濟已在下行的中國,無疑是另一個嚴峻的經濟挑戰。

阿智說,上海從前有一位市委書記陳良宇因為貪腐而落馬,但他一直為上海人津津樂道的事情就是他把上海的社保基金給“盤活”了,他做了各式各樣的投資,讓社保基金升值,對民眾來講其實是有好處的。但從陳良宇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中國社保基金的運用與管理其實不太完善。

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表示,中國地方政府在債務危機下,會去調動養老金以做其他的債務週轉,最後的結果就是中央擴大發行國家公債去填補地方政府的債務,或者要地方政府也去發債,以債養債,但怎麼看都不是長久之計。

他強調,從投資面來說,斷保的人增多,不把退休金繳入庫,將使地方政府少了一筆可以運用來擴大公共支出、帶動經濟發展的資金;從消費面來看,未來高齡化社會將會有更多人缺乏經濟保障,選擇存錢養老而更不敢消費,然後也不想要繳社保。常此以往下去,將會造成中國整體經濟動能惡化。

林宗弘說:“所以就變成說,這兩頭現在都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個惡性循環。”

國家失信埋下社會動盪隱憂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鄧巧琳表示,光是去年中共中央就規劃了1萬億轉移支付給地方基本養老金,如今又少了這一大塊社保基金入賬,對中央財政肯定多了一個壓力來源,更讓未來退休金是否能正常發放添上變數。

然而,退休金一旦無法足額發放,將會變成國家失信的問題,也意味著社會信用體系的瓦解,為社會動盪埋下隱憂。 2023年初,中國武漢市與大連市的老年人接連發起“白髮革命”,不滿繳了多年的醫保金大幅縮水,就是一例。

分析家說,中國青年大量退保是否引發政策微調,值得後續關注。但無論如何,隨著中國老化趨勢加速發展,領取退休金的人數勢必逐漸增加,養老保險的負擔也將逐漸加重。政府只能不斷發行公債去支付退休金,但領取退休金的人都是已經沒有生產力的人,無法推動中國經濟成長,這將來勢必變成中國政府一個非常大的財政負擔。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