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最近結束納米比亞、剛果、乍得、尼日利利亞四國的訪問,宣佈將提供10億元人民幣的無償軍援,訓練7,000名非洲軍警人員,並邀請1,000名非洲政黨訪華。這一系列措施被視為中國加大與非洲合作力度、強化中非關係穩定性的重要訊號,同時凸顯中國在與西方國家爭奪非洲影響力中的戰略佈局。
根據中國官方的說法,王毅此次非洲四國之行聚焦落實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他在訪問行程結束後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會盡快設立“中非發展知識網絡”和25個“中非研究中心”,有序邀請1000名非洲政黨人士到中國交流,為中非治黨治國注入源頭活水。
中國官媒央視1月12日稱,這是中國連續35年來,外長每到新年必首訪非洲的外交傳統,更是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落實的開局之年,有助於中非攜手推動現代化,促進全球南方崛起。
中國援非已擴大至軍警培訓
王毅此行最吸引外界關注的是中國宣布的10億元軍援和軍警培訓計劃,顯示北京在非洲的投入不再局限於經濟領域,而是向軍事和治理領域延伸,進一步鞏固其對非洲的全方位支援。
這項軍援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去年9月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向非洲提供3,600億元人民幣資金支持的一部分。分析家指出,這種支持不僅幫助非洲國家提升軍事與治安能力,也為中國提供了戰略利益。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陳奕帆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中國身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維和部隊五常任理事國中派員最多的國家,替非洲訓練軍警人員的目的是“以訓代戰”,對外掌握非洲參與受訓國家的政情動態,對內讓解放軍在“維和”的旗幟下,能收到在國外低強度軍事行動訓練之效,對中共來說可謂兩全其美。
中國早在2003年就已經開始培訓非洲國家的維和行動能力與後勤的合作,其目是為了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後來逐步擴展到在非洲設立海外基地和擴大軍火銷售的市場份額,然後再到結合武警的聯合執法能力與後勤協助等。
中國的海外利益包括中國公民在非洲社會動盪下的生命財產安全,2023年中國在蘇丹的撤僑行動就是一個維護海外利益的明顯案例,其次比如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設施與港口等,包括王毅這次出訪的納米比亞,以及坦尚尼亞、赤道幾內亞和加彭,都曾被傳出可能是中國興建第二個海外軍事基地的替代地點。此前,中國在2017年在吉布地建立了中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
此外,中國在2024年7月跟坦尚尼亞首次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演練了中共解放軍運-20大型運輸機的海外投射能力。自2008年以來,中國也持續在亞丁灣和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提升其遠洋部署能力。
北京對抗西方的不對稱戰略?
分析家指出,這些跡像都表明,中共正在非洲打造一個多層次的力量投射框架,結合經濟、外交與軍事手段,逐步增強其在非洲及週邊地區的影響力與控制能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一逵對美國之音說:"它(中國)不僅只是想當一個區域的霸權,它其實最終的目標是要追求一個國際上的世界霸權,那作為一個世界霸權的基本條件,就是軍事的海外投射能力。"
他進一步表示,中國在非洲的投入也反映出其試圖透過不對稱戰略對抗美國的意圖,體現在中國透過建設基礎建設、經濟投資和軍事援助等手段,將影響力深入非洲腹地,規避在印太地區與美國直接對抗的風險,同時分散美國的全球資源,增強自身在非洲的軍事投射能力,為應對最壞的中美軍事衝突場景做準備。
"藉此去牽制美國,去分散美國的資源,我覺得這有點像是早期毛澤東的那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種戰法,就去分散它的資源。"他說。
中國對非洲的吸引力
儘管中國在非洲的債務陷阱問題屢遭批評,但一些非洲國家仍難以拒絕中國的吸引力。根據估算,中國2000年至2023年間對非洲的貸款金額超過1700億美元,過多的貸款使得許多國家在難以償還債務時,變相建立對中國的依賴並獲得槓桿。
台灣淡江大學助理教授陳奕帆分析,非洲國家需要基礎建設,而中國的貸款和援助相比西方國家更穩定且不干涉內政。這使得非洲國家在國際選項有限的情況下,往往選擇與中國合作。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楊一逵也認為,在國際現實的情況下,非洲國家的對外互動選項其實非常有限。中國相較於其他歐美國家,能給予非洲更穩定與可預期的中非關係。
他說:“非洲國家的政治精英他們其實都知道中國的問題,但是當他們在國際中去尋求其他的選項,或者是可以替代與中國合作的方案的時候,他最終可能會發現機會非常的有限,他最後可能還是只能選擇跟中國合作。”
旅美時評人蔡慎坤則表示,中國對非洲的吸引力主要是對中國能搞定少數的既得利益集團,這跟西方國家是不一樣的。
他說:“西方國家它帶去了資金,也同時帶去西方的價值觀,就是人人平等,大家都一起要能夠說話或者是要善待窮人。西方國家在這方面、就是我們講的它的政治語境跟中國祇培育了極少數的這個利益集團讓他們分享到,是不一樣的。”
然而,中國的模式也帶來隱憂。非洲因為一帶一路陷入中國債務陷阱卻不勝枚舉。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肯亞的蒙巴薩至內羅畢的鐵路,其營運收入無法涵蓋貸款利息;尚比亞在2020年也因無力償還債務而成為非洲首個違約的國家;以及雖然不在非洲的斯里蘭卡,其漢班托塔港租給中國99年的也讓非洲國家十分擔憂類似的情況會發生在非洲,導致中國可能會長期主導非洲港口的控制權,甚至進一步侵蝕國家主權。
今年南非G20或是一個契機?
與中國的積極行動相比,西方國家在非洲的存在顯得落後。美國因民主監督機制及外交優先順序限制,難以像中國一樣彈性投資非洲。即使美國在非洲實施《非洲成長與機會法案》(AGOA)等政策,也未能阻止非洲國家進一步向中國靠攏。
不過,2025年南非將主辦G20峰會,這或為美國調整對非洲關係提供機會。楊一逵認為,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非常有可能會出席今年南非的G20峰會,這可能會是一個改變契機,因為川特朗普在上一任期並沒有訪問過非洲,因此如果他在今年可以藉著參加G20峰會來重新調整美國對南非以及與非洲國家的關係,將是未來值得觀察的重點。
但台灣淡江大學助理教授陳奕帆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特朗普對非洲興趣有限,甚至可能取消美國對非洲的關稅優惠,其政府內部的分歧和共和黨對南非政策的不確定性或將繼續削弱美國在非洲的影響力,這讓非洲國家深感不安。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