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意研究所上星期四公佈最新民情指數及多項社會指標,結果顯示7項非核心社會指標包括文明、廉潔、效率、治安等全部下跌,10項自由次指標亦全部下跌,並創一年以來的新低紀錄,其中學術研究、罷工、言論、結社、出版、新聞及遊行示威7項自由指標,錄得顯著跌幅。另外,不同政治陣營支持者的民情指數都有所上升,不過,建制派支持者的升幅遠高於民主派支持者,有學者分析,調查反映香港社會仍然處於兩極化,市民認為行使各項自由及政治公民權利收窄。
前身是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香港民意研究所7月底公佈,不再公開發佈十項調查系列,涵蓋六四事件、身份認同等議題,並啟動“數據查冊平台”供傳媒及各界人士付費使用不公開的數據資料。香港民研行政總裁鍾庭耀星期四公佈,首項收費查冊的民調是“香港人身份認同感”,第一個月提供半價優惠,每題收費超過640美元,整個調查16條問題收費超過1萬美元。鍾庭耀強調,付費使用者必須合法使用調查數據,至於國安法下的風險評估只能夠等相關案例。
首宗針對《港區國安法》刑期分級制的終審上訴星期二裁決。一名現年26歲的大學生去年承認國安法下“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受國安法最低刑期限制被判監5年,不能獲得認罪扣減3分1刑期的待遇。被告不服刑期上訴至終審法院,5名法官一致駁回被告申請,表明國安法為刑期訂立的上下限“具強制性”,法庭必須在“訂明框架內行使其量刑酌情權”,被告維持原判繼續服刑。有大律師分析,判決對刑期較輕的被告不公平,可能減低認罪的誘因。
香港國安法實施超過3年,傳媒生態再次出現危機。有免費報章宣佈停止印刷版,並裁員超過20人;《東方日報》亦宣佈多年來以尖銳文筆諷刺時政的專欄《功夫茶》上星期二起暫停。有學者分析認為,過去兩三年間香港新聞自由的國際排名急速下跌,很多較具批判性、表達形式較辛辣的新聞節目、專欄及漫畫相繼消失,擔心傳媒監察減少可能會衍生貪污等社會問題。香港記者協會表示,情況反映香港不論是商業和新聞自由的環境,均對營運傳媒做成莫大困難,不利傳媒生存。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公司,被控《港區國安法》下“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名,原定去年12月1日正式開審,特首李家超就黎智英能否在本案聘請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抗辯,提請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國安法,令案件押後到今年9月25日開審,星期一在高等法院進行審前覆核。處理案件的國安法指定法官表示,考慮到另一宗國安法案件民主派初選47人案仍未完成審訊,建議將本案再押後3個月至12月18日開審,預計審期80日。有評論員指黎智英因本案還柙接近3年,一再押後開審對被告不公平。
香港國安法實施超過3年,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國際智庫對一國兩制的評價持續下跌,其中“政治多元”、“個人權利”及“民主發展”出現較大跌幅。負責調查的智庫表示,一國兩制的國際評價持續下跌,主要是因為西方擔心中國掘起會帶來挑戰,對中國的態度由合作轉向對抗,西方輿論對香港差不多都是負面。有學者分析,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的國際形象一直下跌,調查反映國際社會憂慮香港的法治、言論自由及民主發展一直倒退,可能影響香港的國際地位。
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9名民主派人士,因2019年反送中運動8-18流水式集會,前年被法庭裁定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名成立,被判監禁8至18個月,當中李柱銘、吳靄儀及何俊仁被判緩刑,他們連同案中4名被告,就定罪及判刑提出上訴。上訴庭星期一頒下判詞,裁定各被告組織未經批准集結定罪上訴得直,但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定罪及刑期全部駁回。有學者分析,上訴庭的判決沒有還事件公道,亦沒有按《基本法》承諾給予市民集會權利。
香港警務處星期三發表2022年年報顯示,警方國安處2020年底設立的舉報熱線,截止去年底共接獲38萬條舉報信息,較2021年增加16萬條創新高紀錄。不過,去年香港整體罪案數字超過7萬宗,較2021年增加8.7%,主要來自詐騙案。有時事評論員分析,港版國安法實施超過3年以來,幾乎每日都有關於國安處執法行動的新聞,嚴重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可能令海外遊客卻步,警方過份側重國安亦可能忽略社會治安,以致持刀傷人案時有發生。
一名69歲香港退休男子,被指多次在街頭以二胡演奏社運歌曲《願榮光歸香港》(簡稱願榮光)的旋律,曾被控告無牌演奏獲判無罪,人稱“二胡伯伯”。他早前再被警方控告7項無牌演奏及籌款的傳票控罪,星期三在法院結案陳詞。被告否認所有控罪,重申他的行為受國際公約保護,不希望香港返回以往“文字獄”的時代,用一個曲子、旋律去定一個人的罪,成為國際笑話。被告亦反對律政司就《願榮光》一曲向法庭申請禁制令,質疑做法破壞一國兩制。
香港選舉事務處上星期二公佈臨時選民登記冊顯示,香港登記選民人數連續第二年下跌,由去年超過441萬人下跌約8萬人至今年的接近433萬人,跌幅接近1.9%,當中“首投族”即是18至20歲新登記選民的跌幅最大,錄得超過52%的跌幅。有今年18歲的年輕人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新選制下能夠“入閘”參選的候選人都要得到選委提名以及通過資格審查,而且今年底的區議會選舉地區直選議席大幅削減超過8成,年輕人不願意登記成為選民,反映對新選舉制度的不信任。
警隊出身的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星期三在社交媒體上載最新的《國家安全系列》短片,重塑香港過去20年的遊行示威歷史,指稱“外部勢力”在主權移交前已經“處心積慮”,透過香港本地代理人煽動市民,危害中國國家安全,而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就是“試點”,之後的反國教、佔領中環以及反修例運動,將香港推向“顏色革命”的方向。有學者分析,鄧炳強的言論是企圖改寫歷史,以極左的言論誇大中國國家安全的問題,進一步限制言論及表達自由,可能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
香港特首李家超上任超過一年,據香港民意研究所最近公佈的調查顯示,李家超的最新評分首次跌破50分,是歷任特首上任同期第二低的評分。有時事評論員分析,結果反映市民認同李家超的努力,但是香港社會目前政治壓力仍然相當大,例如警方國安處通緝8名海外港人,會令市民感覺不舒服。民研表示,7月開始停止發放六四等十項調查系列,不過,世界各地的民意研究者對自己的最高領導人及政府,都有責任向社會提供相關的民望數字,因此保留發佈特首及政府民望。
香港政府官員多次談及可能立法規管“軟對抗”,以及年底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大幅削減超過8成直選議席,並引入候選人資格審查,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門議題。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最近在網台節目邀請建制派元老葉國謙對談,討論香港政治形勢。葉國謙表示,過往有傳媒故意醜化中國共產黨,但他認為如果立法規管“軟對抗”仍要保障香港的言論自由。劉慧卿則表示,不少民主派人士對參與區議會選舉感到憂慮,擔心有被拘捕的風險,她希望當局給公民社會”一條生路”。
香港律政司早前向法庭申請禁制令,以禁止公眾播放或彈奏2019年社運歌曲《願榮光歸香港》。高等法院星期五頒下判詞,拒絕批出禁制令。判詞表示,法庭不信納禁制令會有真正功用,並認同在考慮有關申請時,必須顧及言論自由的權利,尤其如果批出禁制令可能會產生“寒蟬效應”。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歡迎法庭裁決,並感謝法官告訴大家政府運用公權力時必須小心,權力的使用是會造成寒蟬效應,會令無辜或從事正當行為的人感到害怕。
前身是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香港民意研究所星期四宣佈,7月起不再公開發佈十項調查系列,涵蓋六四事件、身份認同、國家民族問題以及立法會議員民望等議題,並會啟動“數據查冊服務”供傳媒及各界人士有限使用不公開的數據資料。香港民研行政總裁鍾庭耀形容這些最新發展是“與時共舞”,因應香港社會發展作出的改變。有時事評論員表示,香港民研停止公佈六四事件等較有指標性的調查數據是香港學術界“悲傷的一天””,可能是國安法實施3年後不得已作出的改變。
目前在英國深造的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上星期六向會員發信,紀念記協成立55周年,遺憾因各樣原因未敢大肆慶祝,甚至為會員人數下跌、香港新聞自由前境等困難而憂心忡忡。陳朗昇對美國之音表示,在近年的政治環境下,記協受到的抨擊相當大,甚至有傳媒機構不願意讓員工加入記協,加上當局擬立法規管眾籌,記協前景相當不明朗。他坦言,國安法實施後,言論及新聞自由的尺度是首要關注,記協為免被指是”外國代理人”,2022年起停止發布《香港言論自由年報》。
中港兩地全面通關接近兩個月,中國大陸超低價旅行團近日迫爆香港社區,網上流傳多個地方有大陸旅客在公廁外吃杯麵等,各種亂象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有區議員形容受超低價團困擾多年的“土瓜灣區淪陷”,另有民主派區議員批評,超低價旅行團故意帶旅客到土瓜灣區用餐,令旅客不能夠到其他購物區消費,必須到旅行社指定地點購物以賺取回佣。有評論員分析,中國大陸超低價旅行團在通關後迫爆香港,會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也反映當局只是重視旅客人數而不是質素。
停運超過一年的香港網媒《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控方日前完成對前總編輯鍾沛權的26日盤問,案件星期四踏入第49日審訊,繼續由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就控方的盤問進行覆問,審訊時間比原定的20日多出超過一倍。余若薇質疑控方的問題不斷重覆,憂慮無法在剩餘的時間完成覆問。有學者分析,案件主控積極嘗試入罪,有如對香港人認識的新聞自由的審訊,形成兩套價值觀的衝擊,案件對市民日後的知情權可能有重大影響。
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大型填海計劃,當中交椅洲人工島公眾諮詢將於星期五結束,多個民間團體發表研究報告反對相關填海工程。其中本土研究社早前發表報告顯示,國際間13個類似交椅洲人工島面積、超過1千公頃的大型填海工程,當中接近8成”爛尾”,背後涉及貪污、資金短缺等問題,質疑港府押註一場沒有勝算的”賭局”,有如”倒錢落海”,呼籲港府吸取外國失敗的教訓,不希望香港發展另一個引為國際笑柄的大型填海工程。
香港記者協會星期一發聲明表示,上星期收到不同新聞機構及記者反映,有多名採訪法庭新聞記者,被不明男子跟蹤或監控。記協強烈譴責有人試圖針對新聞工作者作出騷擾或恫嚇的行為,擔心影響記者人身安全及新聞自由。記協表示,近年《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等較具規模的傳媒機構相繼關閉,以及新聞工作者被捕,令願意加入新聞界的年輕人愈來愈少,一連串懷疑跟蹤或監控記者事件,可能進一步影響新聞界吸收新血,甚至影響香港國際形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