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超過兩年的香港支聯會以及3名前正副主席李卓人、何俊仁、鄒幸彤,前年9月被控香港國安法”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去年完成交付高等法院審訊程序,但未定正式開審日期。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公司,被控《港區國安法》下“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名,星期二踏入第二日審訊,控辯雙方完成有關”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檢控,是否超過為期半年的檢控時限的爭議陳詞,法官押後星期五就法律爭議頒下裁決。有大律師分析,煽動罪難以判斷因果關係,如果作出檢控的時間與被指犯法的事情相隔太久,就越難確認原本煽動的作為與最終犯法的因果關係,因此刑事罪行條例規定半年的檢控時限,法律上看不到超過檢控時限的空間。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公司,被控《港區國安法》下的“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名,星期一正式開審,警方在法院外高度戒備,派出裝甲車以及大批穿著防彈衣的反恐特勤隊駐守。有市民表示,擔心再有“排隊黨”霸佔法庭的旁聽席,在寒風中提早12小時到法院外通宵輪候旁聽席籌號,讓黎智英出庭的時候看到有市民到場支持他。亦有市民表示,黎智英是香港的一位歷史人物,認為他燃燒自己的生命,帶給香港人一些力量,希望到法庭見證這次歷史性的審訊。
香港警方國安處星期四公佈,日前拘捕4名香港市民指他們瀏覽並透過網上訂閱眾籌平台,資助早前被懸紅通緝的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及羅冠聰,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活動,是首次有市民因瀏覽及付費訂閱被國安警通緝人士的社交媒體平台被拘捕。另外,香港警方國安處再懸紅通緝5名已離開香港的人士,有評論分析,這次更新的懸紅通緝名單涉及美籍人士,可能影響美中關係,而拘捕市民的行動嚴重影響港人網上瀏覽資訊的自由,或進一步影響香港國際形像及營商環境。
香港首次“愛國者治港”下的區議會選舉,地區直選投票星期日結束,在民主派參選人首次被“清零”的情況下,投票率創歷史新低的27.54%。港府星期二下午公佈179名委任區議員名單,有傳媒統計超過一半即是90人是身兼現任選舉委員會委員,當中37人去年提名李家超參選特首,另有49人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落敗。有評論形容這一份委任區議員名單為“敗部復活”,不尊重民主派選民的意願,亦有學者分析,香港的新選制完全不能夠反映真實民意,令香港的國際地位岌岌可危。
香港首次“愛國者治港”的區議會選舉,亦是特首李家超政府上任接近一年半以來的首場選舉,因電子選民名冊突然發生故障,延至星期一凌晨結束投票,在民主派參選人被“清零”,加上港府“無所不用其極”的宣傳下,地區直選的投票率只有27.54%創歷史新低,投票人數超過119萬人,低於上屆2021年首次改制後立法會選舉的3成投票率。有前區議員形容,這場首次沒有民主派參選人的區議會選舉有如“盲婚啞嫁”不得民心,超低投票率反映部份“淺藍”的選民對新的選舉制度也有所不滿。
68歲的香港市民梁女士12月10日區議會選舉,在香港島中西區高主教書院票站投票後,向傳媒展示政府派發的”心意卡”。梁女士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投票是盡公民責任,一定要選出區議員改善當區的生活環境,不過,梁女士表示,不太熟悉當區候選人,選前完全沒有在社區見過他們。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絕大部份國際傳媒對於香港的選舉制度被北京大幅修改,已經採取比較保留的態度,因為西方的民主選舉不會預先知道選舉結果,但是今次區議會選舉結果幾乎已經被政府主導,包括整個參選選人提名機制,完全沒有任何民主派參選人”入閘”,不過,更吊詭的是連部分邊緣建制派參選人,都未能取得足夠”三會”成員提名,被拒於今次選舉的”盛事”之外,可能會令國際社會覺得相當”可笑”。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過往的區議會選舉有不同陣營的候選人參選,可以成為一個變相的全民表態機會,尤其上屆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正值社會事件投票率創新高,不過,他認為這次區議會選舉沒有任何民主派參選人”入閘”,估計民主派支持者的投票意欲大大減低,選舉結果失去民意表態的意義,因此有建制派學者在投票率的期望管理上,作出投票率偏低的預期。
香港首次“愛國者治港”下的區議會選舉即將在星期日舉行,有官員形容港府高度重視這次選舉,各部門空群而出、無所不用其極為選舉宣傳,甚至前所未有提供現金 支助長中心,在區選投票日安排交通接送等措施讓院舍長者投票;並首次印製心意卡派發給已投票的選民,有公務員工會擔心,政府可能以心意卡識別公務員是否有投票 。 有學者就形容這次區議會選舉是當局的“面子工程”。
香港警方國安處前年首次引用國安法實施細則指,有理由相信支聯會是“外國代理人”,要求時任5名常委提交資料被拒絕,5人被控告“沒有遵從通知規定提供資料罪”。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等3名常委否認控罪,今年3月被裁定罪名成立,各被判處入獄4個半月。他們不服定罪及判刑向高等法院提出上訴,案件星期三開審,雙方爭議控方是否必須證實支聯會為外國代理人,法官聽取雙方陳詞押後3個月內頒佈判詞。有學者分析,案例或影響香港各界與國際組織的交流。
前香港眾志副秘書長周庭星期日在社交媒體帖文,透露已離開香港到加拿大留學,12月不會就國安法案件回香港向警方報到,她接受日本傳媒專訪時表示,大概這輩子也回不去香港,但尚未考慮申請政治庇護。香港警方星期一不點名嚴厲譴責周庭公然表示棄保潛逃行為,呼籲當事人懸崖勒馬。不過,警方沒有回應傳媒查詢,有否安排周庭到深圳參觀中國改革開放展覽,以及是否要求她寫悔過書等,以換取交還護照出國留學。有評論憂慮香港警方引入新疆式的思想改造,甚至對未審未判的國安法保釋人士限制思想及人身自由,進一步影響香港國際形象。
香港今年初恢復與中國大陸全面通關,撤銷防疫社交距離措施踏上“復常”之路,不過,接近一年以來經濟復甦卻遠遜預期。據港府公佈最新統計顯示,第三季GDP預估增長4.1%,遠遜市場預期的增長5.2%,加上樓市疲弱,截止10月底港府的賣地收入只達到全年目標不足兩成,今個財政年度首6個月的財政赤字高達228億美元。9月中有股市交易日近千港股錄得零成交,預計今年港股集資額較去年大跌6成。有專家分析,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受日益收緊的政治環境影響,外資撤離加上港人移民潮,可能有如中國網民揶揄將會淪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47名香港民主派人士因參與2020年立法會初選,前年2月底被控《港區國安法》下“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其中16名不認罪被告今年2月初正式開審,經過接近9個月星期三開始結案陳詞,預計為期10日。控方詮譯顛覆國家政權罪條文表示,武力並非必要元素,認為現今21世紀的社會不必使用武力,利用社交媒體造謠也可能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因此不適宜收窄條文詮釋。法官拒絕辯方申請押後至星期五就法律爭議陳詞,並預計本案3至4個月後裁決。
已經解散的香港支聯會前副主席鄒幸彤,涉嫌呼籲市民參加前年被警方禁止的維園六四燭光集會,被裁定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名成立,判監禁15個月。鄒幸彤去年上訴得直,獲撤銷定罪及判刑。律政司不服裁決,上訴至終審法院星期三開庭審理。控方指被告如要質疑警方對集會禁止令的合法性,應該提出司法覆核,認為禁止令不容於刑事審訊中挑戰。終審庭聽畢控辯雙方陳詞押後裁決。有大律師質疑控方混淆民事的司法覆核與刑事案上訴,或對被告造成不公。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星期三,在美國三藩市會晤,香港各大主要報章星期五都以頭版頭條大篇幅報道這次“拜習會”,指雙方達成20多項共識,最受矚目的是恢復一系列軍事聯繫機制。而台灣問題成為焦點,習近平強調”中國終將統一”,但否認計劃2027或2035年武力統一台灣。有香港專家分析,拜習會幾乎沒有觸及香港問題,反映《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國際地位失色。
已停運的香港網媒《立場新聞》被控煽動罪,星期三踏入第57日審訊。控辯雙方就英國樞密院一宗千里達煽動司法覆核案的判詞,裁定煽動罪的“隱含必要條件”是被告必須有煽動暴力或動亂的意圖,作進一步陳詞。控方表示,樞密院的判詞沒有進行憲法分析,加上2019年社運後香港的特殊情況,認為不應該將相關案例套用到香港。辯方則認為,香港與千里達的煽動罪同屬普通法下的罪行,即使香港有特殊情況仍要保障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法官將案件押後到前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煽動案上訴裁決後,30日內作出判決。
香港深水埗一間錶行32年前發生一宗槍擊刧殺案,3名俗稱“省港旗兵”的疑犯案發後潛逃,懷疑返回中國大陸匿藏。其中一名59歲疑犯上星期六經深圳灣口岸入境香港時被警方拘捕,被控謀殺及企圖搶刧罪。消息指香港警方兩年前將在案發現場檢取的指紋和染血T恤上的DNA樣本,交中國大陸執法部門跟進,從而鎖定被告身份。有學者分析,案件疑點重重,可能在處理逃犯的執法力度上標準不一。
中國大陸實施嚴厲封控政策應對新冠疫情接近3年,去年11月底觸發中國內地“白紙示威”反封控遍地開花,多間香港大專院校也有人發起“白紙示威”,聲援中國內地反封控。香港“白紙示威”即將屆滿一周年,有參加者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白紙運動沒有對社會帶來很大的改變,但是一些參與過的成員卻要付上很大的代價,尤其是參與過白紙示威的中國內地來港女博士生曾雨璇,因企圖煽動罪服刑後,隨即被遣反中國大陸從此與外界失去聯絡,引起很大的不安。
香港特首李家超10月底公佈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首次提及要在香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並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由政務司司長成立工作小組,協調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推動國民教育。有學者分析,李家超宣佈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時間點,剛好配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法》,工作小組由港府第二把手的政務司司長牽頭成立,針對所有政府及非政府組織,類似文化大革命時代的中央文化小組,有如一個意識型態宣傳部,可能會進行全方位的思想洗腦教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