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實施嚴厲封控政策應對新冠疫情接近3年,去年11月底觸發中國內地”白紙示威”反封控遍地開花,多間香港大專院校也有人發起”白紙示威”,聲援中國內地反封控。香港”白紙示威”即將屆滿一周年,有參加者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白紙運動沒有對社會帶來很大的改變,但是一些參與過的成員卻要付上很大的代價,尤其是參與過白紙示威的中國內地來港女博士生曾雨璇,因企圖煽動罪服刑後,隨即被遣反中國大陸從此與外界失去聯絡,引起很大的不安。
中國武漢2020年1月底因為爆發新冠疫情連續封城76日,成為中國大陸以致全世界首個封城控制新冠疫情的城市。
香港白紙示威將滿一周年 曾雨璇案引不安
不過,新冠疫情仍然繼續在中國大陸以及全世界蔓延,病毒不斷變種,但是中國大陸一直沒有因應變種病毒調節防疫措施,在全中國各地實施嚴厲的封控措施接近3年。
至去年11月24日新疆烏魯木齊一幢住宅大樓發生大火,受嚴厲封控措施影響,造成至少10人死亡9人受傷,死者包括多名小孩,在中國內地觸發反封控的”白紙示威”遍地開花。
多間香港大專院校去年11月底都有人發起”白紙示威”,聲援中國內地反封控,參與者大部份是中國內地到香港的學生。
香港”白紙示威”即將屆滿一周年,參與過白紙示威的23歲中國內地來港女博士生曾雨璇,今年9月因為企圖煽動罪被判入獄6個月,由於她判刑前已經被還柙多月,她10月中刑滿出獄後,隨即被遣反中國大陸從此與外界失去聯絡。
去年曾經參與白紙示威的中國大陸留學生李同學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白紙運動對香港以致中國大陸的社會沒有帶來多大的改變,當封控措施開放之後,白紙運動已經不了了之。
李同學表示,反而是一些參與過白紙示威的成員卻要付上很大的代價,尤其曾雨璇案引起很大的不安。
李同學說:"譬如說曾雨璇案,其他一些(參加者)被(警察)抄身份證(資料)之後,我相信他們大家心理都會有一種默默的不安吧,其實帶來的根本就是社會上沒有特別多的反應,無論在香港還是在中國大陸,其實可能損失的還是(參加者)自己會比較多一些。"
參加者憂被失蹤人士或被遺忘
李同學表示,中國大陸的高壓管控一直沒有停止,他聽說之前在中國大陸因為參與白紙運動被拘捕或者失蹤的人,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包括去年10月中白紙運動爆發之前,在北京市四通橋抗議封控措施的彭載舟,也仍然是下落不明,他擔心這些人可能會被遺忘。
李同學說:"對這種事情(表達異見)我相信即便是有那種類似的聲音,大家都可能會被(當局)壓下去,還是會像往常那樣管控之下,只有被容許的聲音才會放出來。"
對於去年中國大陸當局突然在白紙運動後放寬封控措施,李同學認為,白紙運動不會是解除封控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當時正值中共二十大常委換屆,當局可能想藉著解封樹立威望,也可能因為當時中國大陸的疫情已經失控,封城抗疫的假像已經不能維持下去。
李同學說:"(去年)突然解封的話,我覺得原因應該會比較複雜,第一方面可能是它(中國大陸)真的實際確診的數目真的很多、很多了,就是即便在嚴厲的封城的情況下,它還是有很多民眾會在自己的測量、自己通過快測,或者其他途徑會發現自己其實已經”中了”(感染了),但是官方卻還說要通過封城(減低)確診數目,我相信它這個謊言已經包不住了,所以才會立刻解開(封控)。"
白紙一周年與悼念李克強不會引發大型社運
美國之音記者問及,今年白紙運動即將屆滿一周年的時間點,突然傳出中國前總理李克強逝世,前一陣子中國各地都有大批民眾獻花悼念,在香港中聯辦外也有市民打算獻花悼念被阻止,這些悼念李克強的活動會不會有延續,或者會不會帶來甚麼影響﹖
李同學回應表示,他的中國大陸社交平台今年有比較特別的現像,例如微信朋友圈今年轉發十一中國國慶的帖文,比2017年他在中國大陸剛升讀大學的時候,減少了很多,反而較早前轉發悼念李克強的帖文,遠遠超過慶祝中國國慶的人數,但是他認為悼念李克強的活動,不會轉化為以往1989年悼念前總理胡耀邦的八九民運,或者1976年悼念前總理周恩來的四五運動,因為就他所認知的中國內地民眾,很多都是事情過去就會不了了之,加上中國當局對民眾的管控比以往更嚴密。
李同學說:"大陸當局對相關(社會)事件的管控,我在網上也聽說是非常嚴格,而且我在各種各樣的媒體中,譬如B站(嗶哩嗶哩影片分享網)或者是其他的媒體上,在評論區都是任何相關的評論區都會被關閉掉的,因此我覺得尤其在大陸(的)監控(之下),個人隱私都會曝露在政府的管控之下,我相信很多東西即使它有苗頭,也會被政府直接撲滅在萌芽階段。"
香港校園發聲空間收緊 能保護身份才參與
李同學表示,今年香港校園的管控比去年更嚴密,完全沒有學生在校園內發起悼念李克強的活動,甚至可能因為《港區國安法》校園內發表其他意見的空間也不多。
李同學說:"因為國安(法)的話,我覺得在我的學校裡面最嚴重的就是,學校的”民主牆”的一面完全是空的,上面還貼著兩張紙寫著說,要在民主牆上發表內容,必須得實名、告訴真實的學號、真實的名字,我相信這樣更加不會有人去講這些了。"
李同學去年在香港參與白紙示威,是希望讓香港人看到中國內地不是只有”小粉紅”,也有支持民主的人。一年過後,李同學表示,如果能夠在保護自己身份的情況下,他還是願意為一些有建設情的議題站出來發聲。
李同學說:"如果能保護我自己的身份,我覺得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是會站出來,但是我相信現在保護自己身份應該比較難,因為香港的政府也學到了很多中國大陸政府各種各樣的監控的方法,但是如果全社會都有一種很大規模的反抗浪潮的話,我可能也會加入吧。"
評論指時政議題公開討論空間更小
時事評論員譚美德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香港爆發”白紙示威”一年後,各大專院校的校園內開放自由討論的空間更收窄,尤其政治時事相關的議題公開討論的空間更小,甚至恒生大學早前有關”加沙人道危機”的講座都需要無限期押後,這些情況以往相當罕見。
譚美德說:"白紙運動一周年,到現在的時候我見到那個言論空間不單只是沒有多了,甚至乎是更窄了,因為你有”主旋律”嘛,很簡單就連(中國前總理李克強逝世)獻花都不准,原因為甚麼呢﹖因為現在要”說好香港故事”,你怎可能會有一些悲哀的事情出現呢﹖這樣就當然最好不要了,而且你如果萬一獻花的時候,獻了很多黃花又如何呢﹖但是(悼念用的)菊花很多時候是黃色的。所以這些事情其實很意識型態地影響到大家,知道(當局)是不讓你去說話。"
國安議題無日無之中港移民潮不斷
譚美德表示,過去一年無論是中國內地或者香港社會上,都充斥著一股無力感,很多人都覺得發聲也沒有用,因此中港兩地的移民潮都沒有停止,尤其是香港社會圍繞國安法的議題無日無之,令市民不願意發聲。
譚美德說:"其實你(市民)連呼吸都好像很辛苦那樣,你連說話都好像很辛苦那樣的時候,其實你見到其實那種無力感在白紙運動延伸到現在,其實是並沒有一個很明顯的改變,只會更加深,而且大家要知道由當時到現在為止,我們整個香港社會的氣氛其實好像都仍然圍繞著國安法,即是好像沒有停過,日日都有些這樣的事情發生,當你日日都聽到的時候,請問你怎會安心、怎會放心去發表你自己的意見呢﹖"
譚美德又表示,曾雨璇案在香港學界也引起恐慌,尤其是中國大陸來香港的學生,他認為就算陸生畢業後,申請”高才通”留在香港都不一定安全。
譚美德說:"其實衍生到的問題就是,大家(陸生)第一就是說會”好乖”、不說話了,第二就是如果有能力走的就盡快走吧,因為要不然的話其實你是”避唔到(不了)那一刧”,因為那個結論就是無論你是不是被抓,或者你的(學生)簽證到期,你都是要回去(中國內地),當你要回去的時候其實你會面對一個怎樣的指控,其實有時候是很難去估計,所以肯定是會不敢講話,或者有能力走的就會走。"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