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彌補技能缺口並促進國內製造業和技術進步,印度政府決定向特定行業的中國工人發放簽證。
這一政策調整優先考慮了印度工業的需求,印度工業在某些關鍵領域一直難以找到合格的人才。通過促進具有專業技能和專長的中國專業人員的進入,政府旨在彌補這一差距並加速印度工業的增長。這種合作預計將使雙方受益:印度公司將獲得更多的合格人才,而中國工人將有新的機會將其技能和知識貢獻給印度經濟。
這一舉措是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進行的,允許中國公民為參與印度生產關聯激勵(PLI)計劃的公司工作。
印度工業和內貿部(DPIIT)部長拉傑什·庫馬爾·辛格(Rajesh Kumar Singh)表示:「我們正在為非PLI公司開發類似的簡化流程。儘管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但我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並希望很快能最終確定。」
印度正在為是否放寬對中國技術工人的簽證限制而苦苦掙扎,這一問題將國內企業的需求與國家安全關切置於矛盾之中。
一方面,印度的工業,尤其是電子和特種鋼鐵行業,由於中國技術人員簽證審批延誤,面臨重大障礙。這不僅擾亂了生產進度,還威脅到在生產關聯激勵(PLI)計劃下的投資,這一政府舉措旨在促進國內制造業。印度工業嚴重缺乏熟練技術人員,因此對外國專業知識的依賴性很大。這種依賴性由於國內培訓機會有限而進一步加劇。
行業呼籲幫助
「電子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能流動已經停止,」印度移動通信與電子協會主席潘卡傑·莫欣德魯說,他特別強調形勢的緊迫性。莫欣德魯聲稱,過去兩到三年間,成千上萬的中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商務和就業簽證申請被拒絕,許多人甚至因為擔心被拒絕而不敢申請。
「當前的過程很痛苦,造成了不確定性,阻礙了我們擴大規模和增加附加值的願望,」莫欣德魯說。他進一步解釋了這個問題,指出「即使是在美國工作多年的中國籍員工也面臨挑戰,大部分被拒簽。」莫欣德魯強調,這些限制不僅對中國公司造成了傷害,更是「主要傷害了在印度投資的美國、英國、台灣、日本和印度公司。」
對中國專業技術的依賴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專家解釋說: 「印度在專用鋼鐵制造設備及其安裝、維護和使用培訓方面對中國技術人員的依賴性很大。」
製造商向政府投訴,印度簽證批准延誤使這些技術人員的工作進展緩慢,影響了PLI的實施,並影響了莫迪政府的一些旗艦項目。
微妙的平衡行為
在印中兩國軍隊2020年在加勒萬河谷發生邊界衝突後,印度大幅減少了對中國公民的簽證發放。那次暴力衝突導致20名印度士兵和未公開數量的中國士兵死亡,標誌著中印關係的顯著惡化。此事件導致緊張局勢加劇,並導致新德裡大力改變對中國公民的簽證政策。在加勒萬事件之前,印度每年向中國公民發放約20萬簽證。然而,到2024年,這一數字驟降至僅2,000,反映了印度跟中國緊張的外交關系和日益增長的安全擔憂。
延誤簽證的成本
延誤簽證的影響不僅僅是妨礙生產。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FIEO)總干事阿賈伊·薩哈伊說:「很多行業已經進口了設備,但它們卻閒置無用。我們正在延遲生產。技術人員必須在設備進口後進行調試。如果簽證不發放,印度公司無法與中國出口商履行合同。而且除非設備調試完成,否則生產無法開始。」他強調了這一問題的緊迫性:「這是影響我們的行業和投資的問題。自加勒萬對峙後,很多企業開始向政府反映這些擔憂。」
全印度工業協會主席兼總裁維賈伊·卡蘭特里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他強調印度製造業基礎薄弱,面對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也難以掙脫對中國的依賴。「簽證問題是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問題。中國傾向於批准印度進口商申請的簽證,但延遲或阻止政府官員和出口商的簽證申請。同樣,印度公司發現很難讓中國技術人員進入印度。我們的成員要求印度政府只允許那些我們進口產品的公司引進中國專業人員,」卡蘭特裡說。
貿易逆差和戰略伙伴關係
印度和中國之間的複雜關係不僅限於簽證問題。儘管最近努力加快PLI項目的簽證進程,但在加勒萬衝突後,印度對中國投資實施了更嚴格的審查。然而,這並沒有顯著縮小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
「我們希望政府放寬對中國技術人員的簽證限制。台灣通過中國技術人員的幫助提高了生產力,並佔領了印度出口市場的皮革和鞋類領域。中國專業人員的生產力很高。同樣的原料,如果我們能生產100個產品,中國人就能生產150,」法里達集團主席M.拉菲克·艾哈邁德說。
「中國技術人員只會在印度停留一年,分享專業知識後便返回。這符合我們製造業的利益。而台灣專業人員收費是中國的四倍。越南的專業水平不如中國。一家合資企業的技術人員本應來自中國,但簽證問題造成許多障礙,所以我們只好將該產業轉移到我們在孟加拉國的工廠,」艾哈邁德補充道。
對中國機器的高度依賴
印度的跟多行業都需要中國專業人員,因為在大多數電氣和電子領域,他們對中國的關鍵部件高度依賴。官方數據顯示,從中國進口的近1000億美元商品中,近60%是工程和電子產品,這些產品在滿足印度的出口訂單方面也起著關鍵作用。
相關機構已經提出了對中國技術人員的需求。「政府正在逐案研究中國簽證的規范,因為國家安全考慮是一個重要因素。現在,我們的成員正在盡可能地使用視頻會議來培訓印度技術人員,」印度工程出口促進委員會主席阿倫·庫馬爾·加羅迪亞說。
冷淡關係的連鎖反應
印度與中國之間的冷淡關係對印度企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簽證數量的減少嚴重影響了依賴中國專業技術的行業,導致項目完成延遲和整體生產率下降。根據生產關聯激勵(PLI)計劃投資大量資金的企業尤其受影響,因為閒置設備和未履行的合同導致它們面臨巨大的財務損失。
此外,嚴格的簽證政策也阻礙了技術轉讓和知識共享,而這些對印度製造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印度公司在操作和維護復雜機械方面依賴中國技術人員,沒有他們的存在,印度公司難以實現生產目標,更難以在全球市場上保持競爭力。
放寬中國工人簽證限制的困境體現了印度面臨的一個更大挑戰——在工業部門的即時需求與長期國家安全和自力更生目標之間取得平衡。隨著政府在這些相互競爭的優先事項中進行權衡,這一問題的解決將對印度的經濟和戰略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印度特定行業對中國專業技術和設備的高度依賴凸顯新德裡政府急需推出更加細致和務實的辦法,以確保印度製造業的繁榮,又不影響國家安全。是否放寬中國工人簽證限制的決定不僅是一個政策選擇,而是一個關係到印度工業增長及其在全球經濟中地位的戰略決策。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