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以“職位重組”為由,解僱了上個月當選為香港記者協會主席的鄭嘉如。她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指,不理解及不同意前僱主對她在香港爭取新聞自由會與新聞工作有衝突的說法,因為該報有爭取旗下一名在俄羅斯被囚禁的記者的自由,又指事件不會影響記協日常會務。
鄭嘉如自2021年起成為記協執委,並獲得《華爾街日報》批准。但她指大約三星期前,該報的資深編輯發現她參選,而她在英國的上司指示她退選,並要求她退出執委。
鄭嘉如又引述上司指,“香港不像已確立新聞自由的西方國家”,《華爾街日報》員工不應該被視為在香港推動新聞自由;她的上司又指,該報有報道有關香港新聞自由的消息,例如是針對傳媒的審訊,如果有員工推動新聞自由,會產生衝突。
鄭嘉如:《華爾街日報》理據令人質疑
鄭嘉如對美國之音說,不理解及不同意對方的說法背後的邏輯。
她說:“因為記者,包括《華爾街日報》在香港的記者,他們進行報道的時候就是要依賴新聞自由這些權益受到保護,他們才可以繼續去報道。我不是很理解為甚麼有機構可以認為他們工作本身賴以的基石,會對他們的報道造成衝突。”
鄭嘉如說,《華爾街日報》一直在爭取釋放在俄羅斯被拘留一年多的記者格什科維奇(Evan Gershkovich),該報亦一直宣揚新聞自由。
她說:“去到今天之前,我都深深相信我的前僱主《華爾街日報》是提倡及會繼續維護這些關於新聞自由的權利。這也是為甚麼我今天這麼震驚的原因之一。”
鄭嘉如又說,不清楚為甚麼之前《華爾街日報》容許她擔任記協的執行委員,但在擔任協會主席後就有所改變。她認為,在她加入《華爾街日報》後,管理層曾經出現變動,包括新的總編輯上任,她相信對相關決定有影響。
鄭嘉如補充指,她的編輯費爾克拉夫(Gordon Fairclough)通常在英國工作,但他是親身在香港向她傳達解僱的訊息。
本年五月,《華爾街日報》同樣以職位重組為由,解僱了不少在香港工作的記者,但這不包括鄭嘉如。其後,《華爾街日報》主編強調,鄭嘉如所報導的中國電動車產業是亞洲最值得關注的新聞之一。
事件不會影響記協工作
鄭嘉如指,在香港擔任工會職位是受到法律保護,阻礙員工成為工會成員或擔任工會職位是違反《僱傭條例》,最高可被罰款港幣10萬元。她指,正考慮不同途徑提出申訴。
她指,這次事件在短期內不會影響記協的日常會務,不同執委亦已經安排了善後工作。
她說:“其實記者是可以失業的,亦都有很多記者曾經失業,他們仍然會是香港記者協會的會員,因為他們繼續打算在這個行業工作,所以記協都會繼續幫助這些記者。很不幸地,今天我都成為失業記者的一員,希望我會很快找到工作,可以繼續去進行報道及記協的工作。”
鄭嘉如指,她在香港及不同地方工作的前同事,以及她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讀書時的一個教授都有發訊息鼓勵她及記協。
記協新執委在上月勝選後,有兩名執委即時辭任,包括Justice Centre Hong Kong 高級政策主任張皓明,和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 Danny Vincent。香港網媒《集誌社》報道,其後再有兩位執委辭任,包括因個人理由辭職的《誌傳媒》主編關震海,以及自由工作者李雨夢。
《華爾街日報》母公司道瓊斯(Dow Jones)的發言人確認有人事變動,但不會就個別人士發表評論。該發言人又指,《華爾街日報》一直大力倡導香港和世界各地的新聞自由,並將繼續這樣做。
勞工組織指決定不合理
在英國運作的《香港勞權監察》發起聯署公開信,指出參與工會是每個人的基本人權,除了受到香港法律保障,亦是國際人權及勞工公約規定的基本權利,不容任何僱主侵犯。他們要求,撤回解僱鄭嘉如的不合理決定,撤查事件中涉及歧視工會的管理層,盡快向公眾交待事件,並承諾不會讓相同事件重演。
聯署信指:“我們認為,任何人因為參加工會而被不合理對待甚至解僱是不能接受。作為國際知名的新聞傳媒機構,華爾街日報理應在捍衛新聞自由承擔更大責任,更不應阻礙僱員參加工會及為新聞自由發聲。在香港基本人權受到極大打壓的時候,阻礙僱員參與工會,等同助紂為虐。事件亦令我們對華爾街日報在保護人權上的承擔產生極大質疑,擔心立下極壞先例。 ”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署理中國主任王松蓮指,《華爾街日報》解僱鄭嘉如的決定“令人憤慨且令人失望”。
她說:“中國和香港政府打擊香港新聞自由的行動不斷升級,媒體不應幫助他們。鄭嘉如被不公正解僱再次顯示,香港曾經是全世界新聞自由度最好的地方,但香港的新聞自由急劇下降,以至於即使是為外國媒體工作的記者也無法在這座城市安全地開展工作而不感到恐懼。”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