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本星期初到英國首相府遞交了信件,希望能夠盡快與英國首相會面,討論他父親在香港被囚的案件。他說,即使工黨政府想與中國打好關係,但他父親獲釋應該是大前提。
在國際婦女節前夕,五名被香港警方國安處懸紅通緝的女性香港海外倡議者在出席網上論壇時指出,針對他們的跨境鎮壓威脅無處不在,但外國警方的執法調查打壓不力。她們誓言,會繼續勇敢進行倡議工作,激勵更多年輕的女性倡議者向前邁進。
英國政府考慮外界意見後,決定修改現行規例,不再規定持有BN(O)護照的海外香港人申請自1月初起實施的擴大電子旅遊許可(Electronic Travel Authorisation, ETA),此舉將惠及刑期超過12個月的香港政治犯,容許他們入境英國。
美國之音在過去兩個星期獨家報道,有不少英國居民收到來自香港的匿名信件,指如果他們將兩名被香港警方國安處懸紅通緝的香港倡議者鍾翰林和劉珈汶送到中國大使館,他們就可以獲得港幣100萬元賞金。有英國國會議員就事件在國會提出緊急質詢,要求英國政府嚴肅處理事件,並否決中國新大使館計劃。不過,劉珈汶指英國政府沒有實質行動,令她感失望。
聯合國一個委員會指,透過BN(O)簽證移民英國的香港人面對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方面的重大障礙,加劇了不平等,並阻礙了他們融入社會。委員會作出多項建議,指英國政府應該在多方面改善融入措施。
香港民主黨宣佈將啟動解散程序,位於華府港人的倡議者指影響不大,認為國際社會早已接受香港失去民主的事實,甚至為香港還有民主派政黨感到驚訝。
由一群身處海外的香港人籌辦的“香港議會”已經開始提名期,但有身處台灣的參選人被當地主管香港事務的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陸委會)要求在限期內離開台灣,外界質疑台灣當局是否針對“香港議會”。有消息人士對美國之音指,台灣當局要求他們離境,並非因為他們參選“香港議會”。其中一名參選人確認他的專案申請不獲批准,因此從台灣轉到日本,並且說事件不會影響他繼續參選“香港議會”。
被香港警方懸紅通緝的“香港民主委員會”(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高級國際倡議幹事劉珈汶對美國之音指,她所居住的地區有居民收到來自香港、呼籲舉報她的信件,信件同樣指如果將她送到中國大使館,可以獲得港幣100萬元賞金。信件內容與上星期另一封與同樣被香港警方懸紅通緝的香港獨立倡議委員會(Independent Committee for Hong Kong Advocacy)創辦人鍾翰林有關的舉報信十分相似。
有住在英國倫敦的居民收到一封來自香港的信件,內容涉及被香港警方國安處懸紅通緝的香港獨立倡議委員會(Independent Committee for Hong Kong Advocacy)創辦人、目前身在英國尋求政治庇護的鍾翰林。信中講述鍾翰林被指控犯下的國安罪行,又列出一個地址,並指如果將鍾翰林送到中國大使館,可以獲得港幣100萬元賞金。
香港政府在去年聖誕節前夕引用《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將七名被香港警方懸紅通緝的海外倡議者列為指明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潛逃者,當中包括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香港政府向原訟法庭提出沒收令申請。香港法庭星期一開庭,宣布充公許智峯、其太太及母親在香港的財產,涉款80多萬港元,折合約10.3萬美元。有法律學者指,香港政府以打擊異見者的經濟收入來阻止他們發聲,是威權政體和面臨民主倒退的地區常見的做法,香港法庭迎合政府要求亦令人質疑其取態。此外,香港政府反駁英國傳媒訪問被通緝的張晞晴,又再次帶走同樣被通緝的劉珈汶的親人問話。
在海外的 “香港議會” 選舉於本月初正式啟動之後,八名流亡台灣的香港人星期六(2月15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參選,他們表示雖然參選意味著身分曝光,未來勢必承受難以預期的法律跟安全風險,但為了持續在海外為香港民主發聲,還是決定挺身而出。
一群在英國的香港人組織到瑞士日內瓦出席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委員會(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CESCR)會議,講述移英港人面對的挑戰。當中有組織提到大部分移英港人因為BN(O)簽證中的“禁體育條款”,使到從事運動的港人無法繼續事業,不得不轉行至低薪工作,導致收入下降及心理健康問題,包括焦慮、抑鬱及專注力下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