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又譯拉米)及英國內政大臣顧綺慧(Yvette Cooper,又譯庫珀)星期二一同去信英國規劃監察局(Planning Inspectorate),支持中國在倫敦興建新大使館的計劃。不久前,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又譯里夫斯)剛完成中國訪問,行程換來中國未來五年投資六億英鎊,惹來外界質疑決定受中國影響。在英國的香港倡議者正在籌劃下月示威抗議。
美國白宮在美東時間1月15日星期三下午宣布,在拜登總統卸任前夕決定宣布延長及擴充部分香港居民延後強制離境(Deferred Enforced Departure,簡稱DED)的資格。
香港民意研究所(香港民研)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宣布成立“海內外香港人民意研究計劃”,希望邀請超過一千人加入意見群組,在未來一年作十次民調,包括在香港被視為政治敏感的議題,又強調民調的數據安全。鍾劍華說,不會揣測在他被香港警方通緝後,警方近日行動背後的政治訊息。
香港警方國安處在去年聖誕節前夕懸紅一百萬港元通緝六名海外民主活動人士,英國國會在新年復會迅速討論事件。英國官員指,不容忍任何跨境鎮壓,會與被通緝者會面,但強調需要與中國商討貿易。有在英國的被通緝者指,相關部門都有快速地接觸他們,但擔心通緝事件構成寒蟬效應,希望盡快與官員商討進一步行動。
英國工黨政府在今年7月初上台,至今近半年,政府承諾會審視對華政策,工作雖在進行中,但已經有報道指規模會縮小,發布會被推遲,當中只有部份內容會公開,政府亦會尋求與中國有更緊密財金關係。在一年之末,在英國推動政策改變的香港倡議者怎樣看過去一年的發展,以至未來的走向?
流亡港人許穎婷2023年末被香港警方指違反《國安法》而遭懸紅通緝,今年12月,港府將她列為潛逃者,撤銷其特區護照及禁止任何人在港向他們提供資金。身為流亡港人的倡議者,今年她是如何渡過?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星期四(12月26日)發表書面聲明,譴責香港政府懸賞通緝六名在海外的民主活動人士並取消另外七名活動人士的護照。
12月24日是傳統節日聖誕節前夕的“平安夜”,不過香港政府卻在這一天發佈通緝令,懸賞捉拿早已流亡海外的香港異議人士。然而一些被通緝的人士告訴美國之音,雖然在“平安夜”得到這一不平安的消息,但是他們對於追求民主自由的事業無怨無悔。
英國內政部今年9月宣布擴大電子旅遊許可(Electronic Travel Authorisation, ETA)計劃,由明年1月8日起,來自香港的旅客在入境英國前要申請ETA,每人收費10英鎊或約13美元。即使對於大部分旅客這並不是大問題,但這會十分影響一些曾經因為香港政治事件坐牢超過12個月的人,隨時令他們在有需要時無法到英國探親以至申請政治庇護。他們身處兩難局面,為了入境可能要說謊,但這樣做又可能會影響他們之後在英國的身份。
香港駐倫敦經貿辦間諜案再度開庭處理,兩名被告在中央刑事法院表示不認罪,法官Bobbie Cheema-Grubb指審訊前覆核定在明年2月14日,案件則延期到明年3月10日開審。
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All-Party Parliamentary Group on Hong Kong)舉行聽證會,由移民英國的香港人講述他們無法取回他們的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金額估計超過40億美元。有與會者指,曾受僱強積金核准受託公司並合資格處理退休金人士,他熟悉相關規則,但他也無法取回強積金。而他們在失去大筆積蓄的情況下,在英國生活面對困難,冬天嚴寒下更甚。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及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中心(Georgetown Center for Asia Law)在剛過去的星期四(12月5日)舉行《中英聯合聲明》40周年研討會,從法律、文化、經濟、勞工等角度探討香港多年來的發展,尤其是《香港國安法》實行後的變化。在研討會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社會學系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分析指,香港經濟下運的主因不只是《香港國安法》,而是整個“國安秩序”令香港角色逐漸轉變成“另類國際金融中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