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國際婦女節前夕 被通緝海外香港女性倡議者指每天收到死亡、跟蹤、強暴威脅


“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The 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 Foundation)主辦的網上論壇。
“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The 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 Foundation)主辦的網上論壇。

國際婦女節前夕 被通緝海外香港女性倡議者指每天收到死亡、跟蹤、強暴威脅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4:02 0:00

在國際婦女節前夕,五名被香港警方國安處懸紅通緝的女性香港海外倡議者在出席網上論壇時指出,針對他們的跨境鎮壓威脅無處不在,但外國警方的執法調查打壓不力。她們誓言,會繼續勇敢進行倡議工作,激勵更多年輕的女性倡議者向前邁進。

這五名女性香港海外倡議者在星期二出席了由“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The 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 Foundation)主辦的網上論壇,講述針對她們的跨境鎮壓。

出席者之一的香港民主委員會(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執行總監郭鳳儀表示,她每天起床查看電話,看到的有死亡威脅、跟蹤威脅、甚至是強暴威脅,她的同事劉珈汶近日亦有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收到強暴威脅。

她說:“不幸的是,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已是家常便飯,而社交平台並沒有盡力去幫助我們,或是確保不會再有這些訊息。”

郭鳳儀說,情況令人感到荒謬,因為她認識到的男性倡議者並沒有遇到類似情況。

除此之外,她說女性倡議者還會收到大量貶低女性的訊息,香港政府或宣傳機關也會散佈類似的言論,例如是“你只不過是一個小女人,你能做甚麼?”“你們沒用”、“你根本不會做到任何事”。

工作、回家、參加活動被跟縱

主持論壇的《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記者Shibani Mahtani再問到其他講者有沒有受到威脅,“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政策和倡議專員許穎婷指,她經常接到操普通話的男性電話,對方能夠說出她的全名,又問她“你單身嗎?我是從某某地方拿到你的聯絡的。”她說,這些人從不同號碼打來,她認為是有組織的騷擾。

她又說,她的機構的成員試過在工作或回家時被跟蹤。

她說:“這些事情是真實發生,恐懼感也是非常真實的。”

她說,她身在美國面對這些威脅可能相對較容易處理,因為在英國的情況似乎更嚴重,但英國當局的回應並不足夠。

“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傳訊與傳媒經理張晞晴亦指,她在大約一個月前參加一場香港社區活動後被兩名可疑的華裔男子跟蹤。

她說:“在晚上,他們從活動場地一路跟蹤我,直到一間餐廳。幸好我和朋友在一起,但他們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可疑地試圖偷聽對話。他們沒有在餐廳下單,只是一直在我們周圍走來走去。我們坐下後,他們才隨便拿點食物,也坐了下來。”

張晞晴說,她報警後警方說會調查,但和其他事件一樣沒有任何跟進。

希望成為女性倡議者示範

“香港民主委員會”高級國際倡議幹事劉珈汶提到近日針對她、鼓勵她的鄰居舉報她或把她帶到中國大使館來獲取賞金的信件。

她說:“我對於英國政府沒有做得更多感到失望。在我和張晞晴被通緝後,反恐警察給了我們一份‘藍皮書’,是反恐隊伍為被針對人士而寫的文件,但完全跟跨境鎮壓無關。他們也說,有事的時候可以打一般緊急熱線999。這令我十分苦惱,我們被懸紅通緝,但英國警方沒有相應的指引處理。”

她也指,美國除了表達關注或譴責亦沒有作出任何實際行動,雖然美方對香港官員實施簽證限制,但沒有公開受影響人士的名單,而香港高官仍然可以自由出入美國。

世界自由大會(World Liberty Congress)執行委員邵嵐指,香港政府通緝她們五人,是因為懼怕她們爭取民主、人權和自由的行動。

她說:“我希望這會激勵年輕的女性倡議者向前邁進,在她們的地方加入爭取。雖然女性倡議者會面對騷擾,我想我們五人都會想成為示範,雖然這是很困難的,但這是可以做到的,我們亦希望去幫助她們。”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