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媒體報道,2月28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謝爾蓋·紹伊古(Sergei Shoigu)時表示,中俄是 “百煉成鋼的真心朋友”。與此同時,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中俄兩國民眾彼此的不滿和懷疑情緒正在加重。
因為登上中國春晚舞台,人形機械人在中國突然爆紅。中國官媒和駐外使館近日把人形機械人技術創新和“量產”佈局當成中國技術實力的最新對外宣傳重點。專家指出,人形機械人標誌著人工智能(AI)技術發展的新層次,但美國仍掌握著這一領域的核心優勢。要實現機械人真正的普及應用,目前還為時過早。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星期二(2月11日)在法國巴黎的人工智能(AI)峰會上直言不諱地警告歐洲盟友在AI路線上不要與獨裁政府為伍,美國的AI技術與理念將是歐洲持續依靠的“黃金標準”。技術問題專家說,在各國被以DeepSeek為代表的中國AI模型的誘惑下,萬斯的演講扭轉了巴黎AI峰會親中的氣氛。另外,巴黎AI峰會也傳遞了一個訊息,全球對AI的關注點已經出現了重大轉變--從“管控風險”轉向了“關注機會”。
中國新創公司深度求索推出的DeepSeek應用程式自問世以來,以其號稱的低成本、且具備先進推理能力而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不過,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質疑DeepSeek的安全保障,他們擔心DeepSeek低成本作研發的代價可能是其安全保障的缺失,而且,其安全漏洞既有可能被不法份子所利用。
宣稱兼具低成本、高效能優勢的中國人工智能(AI)模型DeepSeek本週在美國科技投資界引發震動。在眾多業界人士為美國AI技術領導地位岌岌可危深感擔憂之際,最新分析指出,DeepSeek可能以不正當方式“照搬”了美國OpenAI的產品模型,其真實成本也遠遠沒有此前傳說的那麼低廉。
中國科技新創公司DeepSeek發表的人工智能新模型震撼了美國的矽谷和華爾街。專家告訴美國之音,DeepSeek之所以可以用較低端的硬體和成本打造出一流的產品,其秘訣之一是模型蒸餾(Model Distillation)。另有專家說,鑑於DeepSeek對敏感議題審查嚴格,這可能會讓該AI模型走向國際市場面臨阻力。
一家一度默默無名的中國科技公司透過低成本硬體開發出的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DeepSeek在性能上和美國最領先的AI模型旗鼓相當,這在過去幾天震撼了西方科技界。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宣佈的第一個投資重頭戲便在美中兩國競爭激烈的人工智能(AI)領域上演。由多家企業共同打造、耗資數千億的“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將聚焦於資料中心建設,目標是要將美國建立成一個“算力帝國”。專家說,美國智能算力的顯著提升將拉大其相對中國在AI技術上的優勢。
即將於下星期一(1月20日)宣誓就職的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五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通電話,談及兩國間一系列的棘手問題。同時,中國方面史無前例地派遣國家副主席韓正代表習近平出席特朗普的就職儀式。分析認為,在關係緊張下,美中兩國都有迫切的溝通意願,特朗普與習近平可能很快就會把兩人時隔6年後的再次面對面會晤提上日程。
台灣週一(1月13日)宣佈在美國矽谷設立第二個海外新創基地。台灣官員表示,希望透過這個基地讓台灣優質的新創企業被世界看見,同時,也希望運用基地幫助台灣吸引到美國的投資者和人才到台灣創業和工作。台灣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劉鏡清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台灣科技量能帶動新創企業發展。他還表示,台灣希望發展成為一個經濟的“日不落國”,希望台商能夠在世界各地發展出色。
在美國對中國技術制裁的壓力下,中國近期展開了一系列反擊,包括切斷稀土供應、懲罰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等。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幾度警告要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加徵關稅,而且分析人士也認為,正式入主白宮後,特朗普會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技術限制。 2025年的美中貿易與科技戰場,北京還可能打出哪些底牌?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正式就職還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他近日提名技術政策上的對華強硬派出任主管科技的要職。他還曾誓言推翻現任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有關人工智能(AI)安全監管的行政命令,以加速硅谷的AI研發。分析人士說,特朗普上台後,在AI領域會以放鬆監管,支持科技創新來確保美國在與中國在AI領域的競爭中保持優勢。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本週打出了他在美中“芯片戰”中可能的最後一拳。觀察家說,華盛頓最新一輪的芯片技術出口管制限制直逼中國人工智能(AI)發展的新瓶頸。下一屆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可能會以更強硬的方式擴大華盛頓對中國的戰略技術封鎖。
在積極投入支持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競選活動並成功幫助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美國科技實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政治影響力高漲。馬斯克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引發外界對其未來在美中關係中可能發揮的作用的討論,有些甚至猜想他可能會成為中國所希望的下一個「基辛格」。馬斯克會像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一樣促進美中關係,特別是美中科技關係的發展嗎?
在星期二(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前的一個星期,已經放棄競選連任的美國現任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繼續完善一系列科技政策,旨在保持美國在與中國科技競爭中的實力。分析預測,無論共和黨候選人、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現任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又譯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最終誰成為下屆美國總統,都將延續並強化美國的對華技術限制政策,而兩人在關稅、能源和政府產業政策議題上的路線分歧可能影響晶片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關鍵產業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中國近日在南中國海的咄咄逼人的行徑成為多國政要匯聚的東南亞國家聯盟峰會的焦點。中國在亞洲的眾多鄰國,包括日本、南韓、菲律賓、越南,以及美國的全球盟友,正以更積極主動的方式合作,對抗中國在南中國海對鄰國的蠻橫舉動。他們同時也加強了在台海巡航力度,回擊中國對台灣的持續武力威脅。
以色列當地時間10月2日(星期三)凌晨,居住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以北約35公里的魏凱麗(Carice Witte)在睡夢中又一次被火箭彈的轟鳴聲驚醒。
9月12日至14日,北京將舉行第11屆香山軍事論壇。根據北京的說法,本屆論壇是為尋求「新型安全之路」而設立,但分析人士說,北京是希望藉此次論壇的機會再次推進自己的安全觀,即美國是亞太地區「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美國應該打包回家」。他們同時指出,鑑於中國在印太地區咄咄逼人的態勢,中國的鄰國應該難以接受其「說教」。
美國紐約州州長凱西·霍楚爾(Kathy Hochul)的前副幕僚長孫雯(Linda Sun)被美國司法部指控充當北京在美代理人後,捲入這場“諜報”風暴圈的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突然離任引發其遭“驅逐”的猜測。雖然美國國務院說,黃屏並非被驅逐,但在社群媒體上,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的回應只是在給中國“體面”。另有分析家指出,孫雯案是中國國安部操作的典型案例。
中國一款面向兒童的「智能」手錶最近給出涉嫌侮辱中國人智商、詆毀中國「四大發明」的答案,引發中國網友討伐。此前,中國一款AI學習機「創作」出一篇公然批評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的作文,引起軒然大波。儘管中國政府試圖全方位對AI內容進行審查和監管,但分析認為,AI訓練是基於民間言論中的多種聲音,即使是中國國產AI產品也難免與官方口徑不一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