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你可能僅僅因為和某人聊天、複製一張地圖,或者無意間拍了一張敏感地點的照片,就被逮捕。”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研究主任黛娜·加德納(Dinah Gardner)告訴美國之音。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月13日訪問倫敦,與英國外交大臣林德偉(David Lammy)和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舉行雙邊會談。這是十年來中國外長首次正式訪問英國,也是英國工黨政府去年上台後,中英之間最高級別的正式外交接觸。然而,觀察家說,很明顯,英國政府正在為全面調整對華關係做準備,但又因這次訪問引發爭議而做出低調處理。
英國前安全大臣、前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董勤達(又譯湯姆·圖根哈特, Tom Tugendhat)這個星期在倫敦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談到了他最近對台灣的訪問以及中國對英國構成的威脅。他說,中國每天都在攻擊台灣,英國需要加強與盟友的合作,共同應對這項挑戰。董勤達認為,與俄羅斯或伊朗的威脅相比,中國發動攻擊的規模驚人。他警告TikTok等中國科技企業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隱患,並說,DeepSeek會因為受到中國當局的控制而變得毫無用處。
前英國內政大臣(Home Secretary)蘇艾拉·布雷弗曼(Suella Braverman)在接受美國之音(VOA)專訪時,直言不諱地批評英國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的軟弱,未能有效應對中國共產黨(CCP)對英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她強調,中國政府的滲透已深入英國社會多個層面,英國政府需要採取更堅定的立場,並加強對在英香港人的保護。
2024年12月10日,約一百名抗議者聚集在倫敦中國大使館外,聲援他們所說的受中國共產黨迫害的維吾爾人、藏人、香港人、主張內蒙古獨立的人、台灣人以及其他受害群體,並敦促英國政府採取行動,追究中國在全球的人權侵害。這個在國際人權日舉行的活動也旨在紀念《世界人權宣言》頒布76週年。
中國英國商會(British Chambers of Commerce in China)本星期發表的《在華英國企業:商業信心調查 2024/2025》揭示了外資企業在中國面臨的深刻困境和復雜機遇。
星期六 (11月30日),在中國駐倫敦大使館外,數百名抗議者冒著寒風集會,為45名被判刑的香港民主人士發聲。這場活動由香港勞權監察(Hong Kong Labour Rights Monitor)和 “反對中共工人聯盟” (Workers Against CCP)聯合主辦,並由多個英國工會參與。抗議者高舉標語牌,呼喊 “釋放政治犯” “自由香港” “對專制說不” 等口號,呼籲英國民眾和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的壓迫性政策及其對香港民主自由的侵蝕。
2024年11月25日,英國國會大樓內舉行了白紙運動兩週年紀念活動。本次活動由中國異見者網絡(China Dissent Network)與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聯合主辦,吸引了多位來自工黨與保守黨的議員和各界人士參與。
過去幾天來,芬蘭、瑞典、德國和立陶宛四國一直在對波羅的海兩條重要海底通訊電纜被破壞展開刑事調查。中國貨船“伊鵬3號”(Yi Peng 3)因與事件相關的可疑行為成為關注重點,這使得中國在此次事件中的潛在角色引發廣泛討論。這次事件不僅加劇了各國對海底基礎設施安全的擔憂,也反映了當前複雜的國際地緣政治局勢。
11月9日是德國柏林圍牆倒塌35週年紀念日。就在這個紀念日的前夕,來自東德和中國的民主人士齊聚一堂,在柏林查理檢查站旁的Asisi Panorama展館,共同紀念35年前的柏林圍牆倒塌以及及天安門事件。
11月7日星期四,在柏林市議會大廈和柏林圍牆遺址旁,象徵1989年天安門抗議的“民主女神”雕像再度矗立,拉開了柏林圍牆倒塌35週年紀念活動的序幕。這座雕像不僅紀念了中國的民主運動,也成為全球民主抗爭的象徵。
第92屆國際刑警組織大會於11月4日至7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在大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國異議人士在會場外發起抗議,譴責中國政府濫用國際刑警機制進行跨國鎮壓,同時呼籲國際社會關注此問題。
在歐盟與中國貿易關係日益緊張的背景下,意大利著名番茄醬生產商穆蒂(Mutti)行政總裁弗朗西斯科·穆蒂近日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的言論引發了廣泛關注。
今天(10月17日),包括牛津大學前校長和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Lord Patten of Barnes)在內的6位英國大學現任和前任校長聯名致信英國教育大臣方佩芝(又譯布里奇特-菲利普森,Bridget Phillipson),呼籲為在英國居住滿三年的香港BNO簽證持有人提供本地生學費待遇。
英國外相林德偉(又譯大衛·拉米,David Lammy)計劃於本週訪問中國的北京和上海,這是工黨政府上台後對中國的最高級別的訪問,受到廣泛關注。這次訪問被視為重新審視英中關係的重要一步。
英國工黨資深政治家、現任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的顧問彼得·曼德爾森勳爵(Lord Peter Mandelson)近日在香港大學發表演講,呼籲新一屆英國政府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並聲稱香港的司法仍是獨立。此番言論在英國政界引發了廣泛爭議。
前香港總督、香港監察組織(Hong Kong Watch)贊助人彭定康勳爵(Lord Patten of Barnes)近日致信匯豐銀行(HSBC)和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敦促這兩家英國強積金受託人釋放現居英國的香港人的強制性公積金(MPF)儲蓄。彭定康同時也致函英國財政大臣和外交大臣,呼籲政府採取行動。
愛爾蘭高威大學(University of Galway)的人權中心星期三(9月11日)為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揭幕了一尊紀念銅像。這是全球首座設立在大學校園內的劉曉波雕像,象徵對他在人權與民主事業上非凡貢獻的敬意。然而,這座銅像的落成之路充滿了挑戰。
英國24家半導體公司正在參加於9月4日至6日在台灣主辦的SEMICON國際半導體展。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台灣國際半導體展為英國公司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平台,與全球同行建立聯繫。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數據,自2012年習近平上台以來,到英國申請庇護的華人人數從2012年的798人增加到2023年的2,384人。在疫情旅遊限制放開的2022年,人數曾達2,747人。觀察家指出,在申請庇護的人數成長的同時,庇護者的動機也從單純的經濟考量轉向了對政治和社會自由的追求。
更多